淨空法師講
(三七)諸位同修:今年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十週年,洛杉磯淨宗學會,希望我在他們的刊物上,提供一點紀念資料,這是我應當做的。這麼多年,許多紀念李老師的活動,我皆因海外各地弘法,所以都沒能親自參加。但是老師對我的教誨,我不但念念不忘;而且在我生活修持中,在弘揚佛法之中,遵循老師教導的原則,努力實踐。這是真實的紀念,由此可知,紀念並不限於形式;實質上,依教修學更有意義,最是老師對我們的真實期望。
我於一九五三年初接受方東美先生教導,跟他學哲學。他告訴我,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修學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指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學概論。這些話,我過去從來沒聽人說過,所以聽了方老師的教誨,深受感動,啟發我對佛法研習的興趣。往昔我總以為佛教是迷信,不知道它是最殊勝的哲學。於是我開始訪問寺院,目的在借閱佛經。當時台北市最大的寺院是善導寺,藏經也相當豐富。不久,我和寺院裡的法師大眾漸漸熟悉了,借閱經書很方便。早期善導寺對我初學的幫助很大。我的緣分相當殊勝,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我的鄰居敏孟經,他是清末蒙族的一位親王,大家稱他敏親王,承蒙他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
我與大師見面就感到有很深厚的緣分,大師對我關心、愛護,當時我有工作,唯有星期天去向他請教,他非常慈悲,與方老師一樣,每星期給我一至二小時。章嘉大師教導我,佛法的修學一定要從「看破」「放下」入門,一定要從「布施」下手。這是我最初接觸他老人家,所得到的真實教誨。他教我從布施下手,我也能真正依教奉行。他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必須如理如法的求。如果是非理非法之求,就不會有感應。如理如法的求佛菩薩,而得不到感應時,這是自己有業障,必須懺除業障,自然感應現前。懺除業障的方法就是改正自己的過失。懺悔的真實義是知道自己的過失,而後能真正改過自新,這才是真正懺悔。我接受大師教誨三年,承師為我奠定往後修學的根基,恩德永誌於內心。
我有幸親近當代的大德,他們在言行生活中,示現著重實質上的修行,並不重形式上的儀規,對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有效果。接受教誨,如坐春風,法喜充滿,明白道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修持,也確實如他老人家所說的,有不可思議的感應。我親近他三年,直到他圓寂。
翌年︵一九五七︶經當時臺灣印經處創辦人,朱鏡宙老居士的介紹,認識了台中李老師。當時我對於佛法已有相當的認識,知道佛法無比殊勝,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於是發心專攻佛學,辭去自己的工作,到台中親近李老師。那年正逢慈光圖書館成立,李老師就安排我在慈光圖書館,擔任管理圖書的工作。每星期三他在館內講經,星期五在台中蓮社教學。
我到台中時,李老師正為蓮社的同修們開經學班,培養講經弘法人才。經學班每星期上課一次,李老師勸我參加。當時我自知程度很淺薄,對於上台講經,從來未動過念頭,不敢嘗試。老師讓我到班上去看看,我遵師命,跟他一道去參加經學班上課,才知道經學班規矩很嚴,是關著門教學,不讓外人參觀的,採取中國傳統私塾的教學法,效果顯著。
聽了一堂課之後,我的信心、願心就生起了。因為我看見班上的二十多位同學,他們的程度與我不相上下,同學中半數的年齡都比我大。其中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林看治同學,當時她已經六十歲,且只小學畢業。我看到一位小學畢業,六十歲的人,都發心學講經,非常感動,她給我最大的鼓勵,於是我就很歡喜的參加學習講經。李老師對我們這一班同學非常愛護,教學也認真嚴格,絲毫不苟。他的教學遵循中國古代祖祖相傳的老方法,完全採取小座複講。他給經學班特別選擇一些小部經,以最簡單、最淺顯的方法為我們講一遍。我們依照他的講法學講。
李老師教學可以歸納為:初學講經一定要簡而不繁、易而不難、淺而不深、明而不昧。由此著手,不斷的認真努力熏修;學會一部經,才准許學第二部經。學會的標準是要在大座上講過,譬如學《彌陀經》,若能在台上當著許多聽眾,把經從頭到尾講過一遍,這才算及格。如果不能上台講大座,這一部經就不算學成。
有一次,老師集合我們同班同學,以輕鬆愉快的座談方式,對每位學生個別指導。由此可知,他平常對學生觀察微密,對於學生的根性都能了解,都能掌握,因材施教。佛法重契機、契理,我們同學二十幾人,老師指導的方法皆不一樣,但是個個都得真實利益,使我們對老師尊敬之心油然而生。由於感恩,因此對於老師的教誨,都能盡心盡力實行,以期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老師教我的方法,就是「至誠感通」四字。他告訴我,自古以來弘宗演教的善知識們,必須具備的條件,是要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果通達佛法,而不通世間法,則不能弘法利生。佛法只說三藏經典,世間法,單講前清乾隆時代整理的《四庫全書》,那麼大的分量,決定不是一個人一生中所能盡讀的。我們要用什麼方法通達?世出世間法都要通達,如只靠讀誦、研究是決定不可能的。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求感應,求佛菩薩本願威神加持,才能使我們通達一切法,這才是正路。用什麼方法求﹁感通﹂?用真誠的心,真誠到了極處,就是﹁至誠﹂;唯有真誠至極處,才能感動諸佛菩薩的加持。我接受教誨,學佛至今四十四年,弘法三十七年,今已年屆古稀,仍力遵循,感應不可思議!皆得力於恩師的真傳。
在他會下聽經,我很專心。他不准我寫筆記,可是其他同學寫筆記,他沒有禁止,於是我明了他教導是因人而異的。他告訴我,專心聽就好,寫筆記會分心,不能專注;會聽的要聽教理,理明則通達一切經。若力不能,也要聽教義。不可聽言說名相。我非常感謝受教。以後我體會到這個方法,所以我在他會下十年,無論他在台中講經,或在外地,我從來沒有缺過課,都跟在他身旁,遵守他老人家的方法,因此聞法頗多領悟。幾乎是境界月月不同,明顯的是年年不同,年年進步,所以我非常感謝老師。他說,你要是寫筆記,今年寫的筆記,明年就沒用處,浪費時間、精力,豈不可惜。所以,我聽經聞法就把筆記放下了,這是在李老師會下學到的祕訣方法。
他教導我的原則就是﹁一門深入﹂,特別在初學,只能跟隨一位老師。我初到台中拜他為師,他向我提出三個條件,而在台中那麼多年,從沒聽說老師這樣要求別人過,這也是知遇之德。他的條件:「第一、跟他學習,以他為師,不許聽其他法師、大德、居士們講經說法,只可以聽他一個人的。第二、依他為師,以後日常所看文字,無論佛經或世間書籍,都要經過他同意;凡是沒有得他同意的,都不准看。第三、你過去所修學的,我一概不承認,一律作廢;要從今天開始學起」。當時我聽了,覺得李老師這三個條件很苛刻,過去從來沒聽說過。但是我對老師非常景仰,曾經聽到許多大德對他的讚歎。我對他有恭敬心,於是就接受了,這樣在台中才住下來。
老師的方法,我認真遵行了半年之後,即體會到很好的效果。因為一切不准聽,等於把耳朵封閉;一切不准看,眼睛也遮住。少聽,少看,妄想少了,煩惱少了,心確實清淨不少。心清淨則長智慧。我得到了真實的利益,對老師教導的方法深信不疑。老師要求我五年中要完全遵守,而我得到這種方式的真實好處,又自動延長五年。我向老師報告,他笑笑!所以我嚴格遵守老師這三條戒,滿足十年,這樣才在佛法上奠定了基礎。十年之後在講席中,果然所謂「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由此可知,如果沒有這種訓練,沒有長時期的熏習,沒有這樣堅實的基礎,不但弘法有困難,自己修行也必定有很大的障礙。特別是現代一般同修,內有妄想、分別、執著,外有五欲六塵的誘惑,在這樣的境緣裡想修定、修慧,談何容易!李老師這種教學法,就是培養我們定慧的根基,使我們將來離開老師,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上,經得起驚濤駭浪,能如理如法的修學,能真正做到續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尤其難得的,他老人家將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自己的講述眉註本交給我。這個本子是他於一九五○年在台中法華寺所講的,他老人家只講過這一遍。
此經是新的會集本,當時他老人家講解,並沒有很好的參考資料,所以他在經本上用毛筆寫的小註,就像古人在書中加眉批、眉註一樣。我得到這個本子非常歡喜,他的註解我能看懂。
以後我在台北講︽楞嚴經︾,遇到現在的韓館長,她是我講席中的聽眾,對於講席非常護持。她五十歲(一九七一)時,請我講經祝壽;我說這是好事,於是選定《無量壽經》,就是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到台中向老師報告這樁事,老師告訴我,現在因緣不成熟,還不能講這部經。他說了許多道理,我能體會,所以當時印的三千冊經本,也就贈送結緣了;改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一直到老師圓寂之後,《無量壽經》的眉註本,台中許多同修都沒有見過。此時我將它影印一萬冊流通,作為紀念老師。
海內外同修們見到這個本子都生歡喜心,到處都要求我講此經。講時皆有錄音,大家聽到錄音帶,於是諸方求法者愈來愈多,所以這十年中已經講過九遍。有些地方因為時間的限制,不能細講就略說;台北華藏圖書館沒有時間的限制,可以細講。錄音帶、錄影帶幾乎流通全世界,特別是中國大陸。
現
在台灣、大陸、美國、南洋,有不少同修發心從錄音帶整理寫成文字,少部分是我看過的;大部分的,我都沒看過,但是他們已經流通。這些文字當然還是需要整理,因為聽錄音帶寫下來的,難免有訛誤之處。既然同學們這樣愛好、這樣歡喜,我也願意用一些時間做整理的工作,希望將李老師的願望,李老師交代我的使命,能圓滿的做到,將這部經弘遍全世界。我深信這樣對個人、家庭、社會、世界和平,都有很大的利益。我們以真實的修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求生淨土。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弘揚《無量壽經》、弘揚淨宗。我很歡喜以實踐恩師的教誨,與一切同修共勉。以此報答老師,為老師往生十週年作紀念。
(三八)樂觀法師著的《金山活佛神異錄》,文筆生動活潑,故事類似濟公活佛,是很受讀者喜歡的一本佛門傳奇。金山活佛的法號「妙善」,他是民國初年出現在江蘇鎮江的金山寺與南京的棲霞山,傳奇的故事很多。在台灣,除樂觀法師著述之外,尚有煮雲法師的著述。煮雲法師跟他沒見過面,所以皆是採訪前人的傳說。而樂觀法師曾經跟活佛相處一段時間,所記載的比較真實可靠。這兩種著述雖已出版多年,我在新加坡還是初次看到。樂老、煮雲與我都很熟悉,我也很敬仰二師之德行。我看了很歡喜,請新加坡居士林影印兩千冊流通。在此書中,活佛說的命相,是現代一般人迫切需要知道的。看相算命、看風水,以前是中國人的愛好,現在這個風氣已經傳到西方,西方人也很喜歡算命,甚至看風水。金山活佛對此開示,他告訴大家,世間人懵懵懂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命,前生幹了些什麼事,是善事、是惡事,誰知道。他笑那些算命先生,自己的來歷因緣和結果,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能為別人算命,竟敢大膽預料別人前途的吉凶禍福。既然各人過去造的業都不明白,試問,命從那裡算起,怎麼算法,怎麼算得出,怎麼算得明白?所以他說算命看相這個勾當,是江湖術士欺騙錢財的把戲,決定信不得。他又說,真正會算命的只有釋迦牟尼佛,學佛的人一定要相信佛的話,不要相信算命的話,最要緊的是自己現在的存心與行為造作。
從他的開示,使我們體會得命運即是果報,果報必有業因,業因要遇到緣才能結果。過去所造作的是業因,現在的一切造作,現在的存心就屬於緣。因此,聰明人相信命運,最重要的是要相信業果。他教人不要造惡業,多造善業自然有好結果。這些話說得很淺顯、很簡單,可是其中道理非常深廣,不是一般人能參透的。唯有平常多讀大乘經論,熟讀深思,妙善大師所講的這些話才能稍有體會,才能深信不疑。這些年來,我們也讀過不少大乘經論,也講過不少宇宙人生的道理,多少也能體會一些,尤其是佛在大乘經上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隨心應量」。如果我們對於佛的這些話能了解,能體會,就知道所有一切現象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在想些什麼。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從眾生心想變現的。想善事、造善業,境界一定善;想惡事、造惡業,變現的境界自然就惡。六道裡,三善道、三惡道,乃至四聖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沒有一樣不是從心想生。所以法相唯識宗說,唯「識」是真的,現「相」是虛妄的。「識」是念頭,「相」是事相。
我們於此事理能理解、能肯定,能依教奉行,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果報自然殊勝,幸福美滿。這是妙善大師給予我們的真實教誨。果然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改造命運、改造體質、改造生活環境(即改造風水),都在自己一念之間。我常講的真誠、清淨、平等、大慈大悲,就是性德的流露。從自性變現的境界,就是諸佛與大菩薩們親證的境界,由此可知,契入諸佛境界不是一樁難事。讀佛經懂得道理,懂得事實真相,依教修行,沒有一人不能成就的。因此,活佛教人要相信「業」,不要相信「命」。
【三九】今年(一九九六)二月一日,我應澳洲昆斯蘭省少數民族事務局局長Mr.Uri Themal, OAM 的邀請,參加他們的多元文化論壇,地址在布里斯本。近幾年澳洲開放,許多國家地區的人民移民到澳洲。它的土地面積與美國相似,現在人口只有一千七百多萬。如果與台灣相比,澳洲土地面積是台灣的二百九十多倍,而人口還沒有台灣多。由此可知,這裡是地大人稀,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非常親切。
這
個地區從來沒有發生過戰爭,人民生活淳樸,自然生態保持得很好,可以說是現在地球上唯一的淨土。局長說:近年來因為從各地移民到澳洲來的人漸漸多了,他們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現在大家都住在一起,如何彼此溝通,建立共識,維持社會的和諧,保障每個人的權利、幸福、快樂。因此,這個論壇非常有意義,而且負有調和各種不同文化的重任。以佛法說,就是怎樣達到「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這是非常高尚的理想,我沒有想到居然能在澳洲,在當地局長領導之下做這一樁無比偉大的工作。
局長邀請我在論壇裡作一次講演,我非常樂意,答應他了。此時我正在新加坡講經,特地趕到布里斯本,才知道此論壇共有十四個宗教團體組成,與會人員皆是各個宗教的領袖,他們的身分、地位、德望,都是倍受地方人士尊敬的。局長這個理想與我的理想非常接近,難得有這麼好的機緣,能和世界各大宗教有影響力的大德們聚會一堂。
我作了一個小時的報告,首先說明佛教是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切經,內容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由此可知,佛陀教育與我們每一個人有密切的關係,任何人都應該接受釋迦牟尼佛真實智慧的教導,佛教育注重在生活上。佛法講「修行」,意思是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偏差、錯誤的思想行為加以修正。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由此可知,佛陀教育決非迷信而為世人所必需。
當天許多宗教領袖聚集一堂,討論如何在各種不同文化背景之中建立共識,達到族群融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世界和平,是此論壇追求的目標。因此,我們要在各種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裡「異中求同」,建立見和同解的基礎,也就是建立共識。如佛家講「慈悲」,基督教、天主教講「神愛世人」。儘管佛教、基督教與天主教不同,但是這個觀念是相同的。我們在相同的觀念上建立共識,不同之處暫時放下不論,慢慢努力,彼此了解,互相認識,讓我們的智慧、修養提升,將來把不同的部分也能化成相同的見解,則此論壇的目標就達到了。
我自己早年也有個想法,現在是亂世,每個人渴望自己一生的生活安定,希望社會繁榮、均富;為了這樣的目標,唯有人人都能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作好人,所以我提倡「四好」運動。若要達到此目的,唯有極力弘揚智慧的教育,當然不能僅限於佛陀教育,古今中外聖哲們,留給世人許多智慧經驗的教訓,都是我們真實的歸依處。我們可從此處建立共識,於是我就有彙集群書,採擷各家格言金訓的想法。
例如佛教的《大藏經》,中國的《四庫全書》、《四庫薈要》,伊斯蘭的《古蘭經》,基督的《新舊約》等等,都可以節錄成精華錄流通。節錄的標準,就是採取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都能歡喜接受,而樂意奉行者為原則。如果現前尚不能為不同文化者所接受的,就把這些部分暫時捨棄。這樣節取古今聖哲的精華,希望我們大眾依此建立共識。節錄極力要求文句結構,要簡而不繁、易而不難、淺而不深、明而不昧,像格言一樣。現前工商科技發達的時代,大家對時間分秒必爭,這樣的作品會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如此一來,中國、外國古聖先賢的教訓,不但能利益自己的國家民族,也能普遍利益全世界一切眾生。
我這個想法立即得到與會宗教領袖們一致歡迎,氣氛非常融洽。我贈送一些小冊子、紀念品給他們作為紀念,也印送自己理想的一些資料,翻譯成英文貢獻給他們,敬請批評指教。我們感到這樣交往是真誠的、喜悅的。最後,局長很誠意的正式邀請我暨韓瑛會長參與他們的論壇。幾天之後,我就收到正式邀請函。多元文化論壇每月定期舉辦一次。我不在澳洲時,希望我們能派代表參加。當然,我也有一些文字資料呈獻給各宗教領袖們參考,希望能達到論壇的共同目標。我們深深感到,論壇的發起以及與會的諸大德,他們是具有智慧的。這是高瞻遠矚的大事業,希望像這樣的論壇能從澳洲發展至全世界。
現
代與過去完全不一樣,過去因為交通閉塞、資訊不發達,許多人一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鄉土,甚至於鄰縣市都老死不相往來,一生過著平靜的生活。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把整個地區縮成一個鄉村,許多不同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突然之間讓我們緊密接觸而感到手足無措,感到茫然而不習慣,於是才有誤會、衝突。多元文化論壇展現了高度智慧,提出美滿圓融的作法,為新時代帶來真實智慧,解決各種疑難雜症,使今日世界各種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們能和睦相處,各種不同的宗教派別能互相合作,追求全人類真正的幸福、和平、美滿。所以,我很感謝局長的邀請,也很希望局長能將論壇推展至澳洲各城市,再從這裡推展至全世界。我相信,它確實有助於全球人類的幸福利益,而實現世界永久和平。
【四十】「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是《金剛經》的總結,也是《大般若經》的總結;其中含義,無盡深廣。一切有為法包括世間法、出世間法,包括心法、色法。因為一切法皆屬於緣生,心法也是緣生,佛法還是緣生。既然是緣生就沒有自性,「當體皆空,了不可得」。
佛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不是在一切有為法之內?沒錯,因果也是有為法。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皆空,因果不空。其實這個道理,與法相唯識宗所講的完全相同。相宗說,所有一切現象都是虛幻的、不可得的;唯識真實,識是能變,相是所變。換句話說,能變的是「因」,所變的是「果」。「因果不空」就是說現象不滅,但此現象會轉變,從一真法界轉變成十法界,轉變成六道,又變現出三途。現象何以會變?「因」變,「果」隨之變。「因果不空」義即在此。明白因果不空的道理,我們就能明瞭宇宙人生的實相,原是業因果報剎那生滅的相續現象。徹底覺悟的人,在十法界,自己能作主,能作主的人就稱作佛菩薩。不明事實真相的人,不能作主就稱為凡夫。凡夫隨業流轉,所以才感受種種苦報。佛菩薩可隨願示現,即使在六道三途,他們的感受都是清淨自在、安樂無比。這就是佛講「因果不空」的真實義。正因為「因果不空」,所以佛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怎樣的心?生正覺之心、布施之心、持戒之心、六波羅密心、十大願之心。不但自己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宇宙之中,自己能作得了主宰,而且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都能得知此事實真相,都能自己作主。這是諸佛如來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眾生的目的,亦即經中所說的真實教誨、真實受用、真實利益
【四一】佛法教學極其善巧方便,不加絲毫勉強,這是它最殊勝之處。過去達拉斯佛教會道場落成時,我們於開幕儀式之後,將道場開放提供給附近民眾參觀。我們以簡單的茶會招待街坊鄰居,把佛法介紹給他們,解答他們的疑問,告訴他們,「佛教是教育,是世間最美好、最圓滿的教育。教育的目標是高度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幫助眾生解決問題,才真正能帶給我們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
外國人對我們供奉許多佛菩薩的形像非常好奇,在沒有了解真實狀況之前,他們誤認為佛教是泛神教、多神教。我們向他解釋,諸佛菩薩不是神明,而是人;「佛」是我們的老師,「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供奉他們的意義是感恩、是紀念,如同我們參觀美國國會,見到開國以來歷任的總統肖像;在德州參觀州政府,也見到歷任的州長肖像。供奉這些肖像,以紀念他們對此地曾經有過貢獻。佛門供奉諸佛菩薩形像的意義,與此相同。
我們對佛菩薩教化眾生的辛勞與恩澤念念不忘,進而效法他們的行誼,所以諸佛菩薩是一切眾生的典型、模範。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才華、德行,捨己為人、為社會大眾服務,盡分盡職。他們所表現的、所教導世人的,是希望人人皆能作好人,皆過著幸福的日子,家庭皆能美滿,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和諧,世界和平。這是佛教育的效果與目標,所以每一尊佛像、菩薩像,皆代表佛教教學的理論、方法、境界。如果我們明瞭其意義,才知道其教育方法之美、善,令人敬佩。它是將藝術與教學結合,發揮高度藝術化的誘導功能。
譬如,我們供奉「阿彌陀佛」,他代表圓滿覺悟,代表真實智慧;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對一切眾生平等的愛護與關懷;大勢至菩薩代表信行專一。淨宗修學的目標與方法,從這些名稱上就能體會。「阿彌陀佛」的意義是無量光、無量壽。光明是智慧,長壽是第一福德。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真實智慧、長命富貴。淨宗所說的「心淨則土淨」,說明幸福、快樂、智慧、長壽,皆從清淨心出生。所以,淨宗修學的中心就是清淨心,從清淨心生出淨土,從淨土現出無量無邊清淨、莊嚴的真實功德。
這
些外國人聽了之後皆生歡喜心,他們要長壽、快樂,也要清淨。可見佛法教學確實是一切眾生共同的願望。佛陀教育超越國家、民族的界線,超越種族,乃至不同宗教思想的界線,所以能為十法界一切眾生所接受。這樣美好的教學,是我們不能不接受的。
【四二】世間無論古今中外,沒有一人不想自己一生中過得幸福美好。其中還有一些人,不僅想這一生過得好,還希望來生比這一生更好。這個願望能不能達到?實在說,除佛法之外,很難達到如此理想的目的。因為一切眾生的今生、來世,所享受的皆屬果報;果必有因。如果對事實真相不能透徹了解,此一願望怎能達到。能將此事實真相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的,唯獨佛法。因為佛菩薩的生活,就是古今中外一切人所希望的究竟圓滿生活。
佛菩薩應化世間,表演給我們看,有些聰明人看出來了,並能學習、模仿,得到真實受用,自在解脫、快樂美滿。但是也有不少人依然沈迷於五欲六塵、人我是非之中,不但不能領會佛菩薩說經講道,即使做出榜樣,他們也沒看出門道。這就是佛在經上所說的「障深業重」。佛菩薩慈悲,對這一類人並沒有捨棄,而是時時處處利用機會教育,不斷的提醒,希望他們總有一天覺悟,回頭是岸。由此可知,佛菩薩的生活,就是一切眾生心目中嚮往的真善美慧之生活。
大乘經上告訴我們,真善美慧在佛法中確實存在,不只是理想,而是事實。「真」的業因是真誠,「善」的業因是清淨,「美」的業因是平等,「慧」的業因是慈悲。由此可知,若我們具備與佛菩薩一樣的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在生活上即顯示真善美慧的果報。若沒有佛的真實教誨,我們不曉得修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的因行,而一味的祈求真善美慧的人生,則果報是決定得不到的。善因必定有善果,惡因必定感惡報,這是真理,世出世間法都不能違背此原理。世間雖然有很聰明的人,但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所見到的、所理解的,還不夠透徹、不夠明朗,所以得到的善果是有限的。這樣有限的善果總是不能滿足人生的願望,於是佛菩薩出現世間,開導眾生、幫助眾生滿足希求。不但這一生過得美好,來生確實也可以達到究竟、圓滿、永恆的美好。這是諸佛菩薩的生活,是一切眾生應當嚮往、學習的。只要具足信願,依教奉行,我們在這一生中必定也能達到此一目標
【四三】往年我住在台北,鄰居是天主教教堂,神父是方豪先生,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我對方神父非常尊敬,他是一位苦學成功的人。當時他在政大教書,七十歲那一年,他說,方東美先生過世之後,將自己所收藏的書籍贈送中央圖書館。我們都參加了贈書儀式。方神父講,我今年七十歲了,應該把我的書籍捐給政大圖書館。方東美先生身後贈書,自己沒見到;我七十歲贈書,自己見到了。方神父是很有智慧的人,他話中含著很深的意義,七十歲以後要辦自己的事。此事從古代典章制度裡能看得出,中國古代作官的人都是有學問、有修養、有德行的人。所以「學而優則仕」,說明品學兼優的人應當從政,這也是古代從政的標準。因為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肯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貢獻服務,至七十歲就退休;爾後要做自己的事,即佛家講的「生死事大」。人生不只這一世,確實有過去世;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過去世的事對真正有德學的人來說,多少能略知幾分;未來世的情形怎樣,心裡也有全盤的打算。這才是真正有智慧、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世間不可能有不顧前後的智者,我想古今中外見不到這樣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瞻前顧後,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給我們高度的警覺。現代無論世法、佛法,許多人一直到老死都不肯放下,這是很大的錯誤。
我年輕初學佛時就有一個想法,過去講經時也曾多次提到。以佛門為例,大多數出家都是二十幾歲,二十歲至四十歲是出家修學的階段,要認真努力研究教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四十至六十這二十年中要犧牲奉獻,為佛教服務、為道場、為信徒,也就是為常住工作;六十歲以後就應當辭去一切執事,若作住持或當家都該退休;退休之後要辦自己的生死大事,也可以接受道場的供養。因為我們曾經服務二十年,所以退休接受供養也是應該的。
此時可以當老師,從事講經、教學,不擔任一切行政部門的工作。因為講經、教學對自己修行沒有妨礙,這是辦自己的大事,也顧到佛法的承傳,為佛門培養弘法利生的人才。這個想法,我想了很久,可是自己沒做到,被迫於時勢;實際上,我大概也做到了幾成。我出家以後從來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可是還掛個名,基金會掛上董事長的名,華藏精舍住持的名。形式上我還掛了好幾個名,但事實上從未管過事。
我想到方神父七十歲時把所有書籍捐獻,為自己身後著想,因而聯想到這些事對於我們修學,無論在家、出家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晚年一定要為來生著想,應當將一切事務交付給年輕人,輔導年輕人推動佛教事業;自己則一切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才真正是自利利他,圓滿功德!
【四四】世人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這一句話,古往今來無論中國、外國,皆是很實在的寫實,也是非常令人感歎的。為什麼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句話只是將現前的狀況說出,而其所以然的道理未能明白顯示。佛法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就是非常複雜、非常繁瑣的因果輾轉輪迴之現象。除業因果報的無間循環輪迴之外,確實沒有一法真實,沒有一法存在。這樁事唯有佛經說得明瞭,說得透徹,說得究竟;一切求真實智慧,明瞭宇宙人生真相的人不可不知。不如意事的業因是什麼?皆是自己無量劫來造作的不善業。現在我們還繼續迷惑,繼續不斷的造作,因而「自在、如意、吉祥」的美滿生活就永遠得不到。
古德教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乘經裡這類說法就更多了。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的確違背這個原則。我們總希望別人能順從自己,而自己卻不肯恆順眾生,這就是真正的原因。我們喜歡受別人尊敬,自己應當先尊敬一切眾生,才會得到一切眾生尊敬自己的果報。我們不希望受別人誹謗,不希望受別人譏刺,因此自己就不可誹謗一切眾生,不可譏刺一切眾生。我們希望別人善待、關懷自己,試問自己有沒有善待、關懷過一切眾生?因果必定相應,善因必定結善果,惡因必定感惡報。
人生在世,往往我們的善心只對自己喜愛的一、兩個人,自己所不喜愛的、不關心的,則毫無慈悲心,甚至用惡心惡意對待,這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真實原因。十個人當中,你只對一個人好,對九個人不好,當然於十分的自在之中,你只得一分自在,而有九分不自在,得一分如意,而有九分不如意,這就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業因感得的果報,我們不但要徹底明瞭、究竟明瞭,還要將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真正徹底的修正。
我們希望一切眾生如何對待自己,自己就應該如何對待一切眾生。這不僅是世間聖賢智慧經驗的教誨,也是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教導。能有這樣的認知,能深信力行,這種人不僅是世間大聖大賢,實在就是佛門的諸佛如來。
念佛的同修們,若想在一生中真正能事事順心如意,菩提道上一帆風順而沒有障礙,對此道理與事實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遵守。只要認真努力,依教奉行,我們在人生中一定可以得到「如意之事常八九」,這才是美滿幸福的人生。自己的幸福、光明、自在、美滿的人生,要靠自己真誠、平等、慈悲心創造出美好的條件,自然就有美好的結果。
【四五】諺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兩句話很有道理,而且是事實。一九五三年,我初接觸佛法時,好友葉會西先生看到我研究佛學,有一天他來告訴我,他有位同鄉對佛學有很深的造詣,問我願不願意認識他,可以向他請教。我很樂意,於是他就為我介紹認識朱鏡宙老居士。
老居士當時已經七十歲,我才二十六歲,他把我當作小朋友看待。他創辦「台灣印經處」,當時台灣的經書非常缺乏,全省印經、流通佛書只有三家。在台北就是老居士辦的印經處不定期出書,台中有瑞成書局,和台南的慶芳書局。佛書的種類、數量都很少,所以經書相當不容易得到。
朱老居士對我非常愛護,凡是台灣印經處出版的書,他都送給我一本。我對他非常感謝,也常向他請教。以後我辭去工作,老居士為我介紹認識懺雲法師與李炳南老居士。這是我學佛的一段很深的因緣。
老居士常跟我們講因果報應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他是學財經的(財政經濟),抗戰期間曾經任職西康的稅務主管,抗戰勝利後曾任浙江財政廳長,是一位德學俱優的長者。他告訴我,一九三一年他在一家銀行任經理,通常閑暇時,總有幾位朋友打打牌、聊聊天,其中有一位朋友是走陰差的,也就是晚上到陰曹地府上班的。他說,這是真的,一點也不假!他的職位並不高,好像是負責傳遞公文,替蘇州都城隍當差。在世間,蘇州是個縣,上海是特別市;但是在陰間,蘇州城隍稱為「都城隍」,好像省長(省主席)一樣,而上海的城隍只是個縣官,歸蘇州都城堭管轄。我們講的城隍還有分大小,都城隍管轄一個省。
他說,有一天上海城隍廟送來一批「生死簿」,呈報蘇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的翻開來看看是那些人,結果令他大惑不解,其中名字多是五、六個字的。第二天他和朱老聊天閒談時,就把這件事說出來;當時每個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國人的名字最多四個字(複姓的),但是也不可能這麼多,還有五、六個字的,他們怎麼想也想不通。
三個月之後,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在上海發動戰爭,國軍奮勇抵抗。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來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戰役中的死亡名冊。從這裡就曉得「生死有命」,即使戰爭陣亡的人,三個月前,名冊已經送到蘇州都城隍那裡了。這就說明一般認為戰爭中橫死的,其實也是命中注定的;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皆是注定的,確實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不該死的,槍林彈雨之中也沒事;命裡該死的,甚至於流彈也會把他打死。這些都是事實。
* * *
朱老居士又講了一樁事,發生於清朝末年(一九一一年初)。當時他住在家鄉(浙江溫州),鄰村有一位舉人,是個獨生子,家境也不錯,所以中舉之後他沒有作官,在家中侍奉父母。此人很孝順,地方上對他都很尊敬。有一天他午睡時,忽然有人喊門,他就起來了(實際上他是作夢,但是夢中境界太清楚了,不像一般作夢迷迷糊糊地,與真實的境界完全一樣)。當他開門之後,看到兩位差人牽著馬,手中拿著一封信,問他此地有沒有這個人。他一看信封上是自己的名字,便說,這就是我!當差的一聽很高興,說我們大將軍請你去談談。他一想不對,自己一生與官場沒有交往,尤其與武官更沒有往來,於是他說是不是搞錯了,也許是同名同姓的。這兩位差役不由分說,既然名字沒錯,你就跟我們去一趟,於是拉拉扯扯請他上馬,他也無法拒絕。
上馬之後,他感覺馬不是在地上跑,像在空中飛行。不多久到了一個地方,有很多人在那裡交頭接耳,好像在討論什麼,似乎是很重要的大事;於是他向旁邊的人打聽大將軍是誰,人家告訴他說是岳飛。他一聽,覺得不好了,岳飛是宋朝人,他找我,我豈不是死了?他非常恐懼,說這不行,我家裡父母年歲已大,太太還年輕,孩子年紀很小,我決不能死!不久岳飛升殿,見到他很歡喜,慕名已久,知道他是孝子,道德、文章都很好,特別聘請他入幕府,擔任幕僚工作。
岳飛是國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此時確是受寵若驚。他向岳飛報告說,家中尚有老小,不能離開。岳飛說,我不是現在就要你來,我們正在籌畫北伐金兵,大約六個月後才徵召你,目前你還可以回去處理後事。他是個讀書人,想想人終歸一死,若死後能追隨民族英雄岳飛也很不錯,所以就答應了。再由帶他來的兩個小鬼送他回家,他就夢醒了!於是他告訴父母家人,說什麼時候要死。他的父親一聽,說他年紀輕輕怎麼說鬼話?他說不是的,這個夢不是普通的夢,境界跟真的完全一樣,不能把它當作一般的夢境看待,因此就準備辦後事。半年之後,約定的期限到了,他就跟父親講自己要走了。此事傳遍鄉里,朱居士也聽說了,感到很好奇,這位年輕的舉人,又沒生病,看他怎麼走法。走的那一天,很多親戚朋友都到他家,他也接待賓客,跟大家辭行。時候將至,他躺在床上,他的父親很不高興的在房裡罵,「我只有這一個兒子,你走了,我孤苦零丁,還有妻子兒女如之奈何……」。時候到了,他就跟父親講,接我的人來了(其他人看不見),他們已經在門口了。最後他勸父親,人終歸一死,而我死後,你們知道我追隨岳大將軍,也是難得的事;並且這種事也得罪不得,如果敬酒不吃,吃罰酒,更沒有意思,不如讓我走好了。最後,他父親歎了口氣說,好吧,你走吧!這句話才說完,他就斷氣了,也就是他父親同意,他就走了。
這
樁事大約過了半年,武昌起義(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革命軍推翻滿清。朱老和他們才曉得世間還沒打仗,半年前,鬼道已經先發動北伐金人;金人就是滿清。這樁事是他親眼見到的,好好的人,一點事也沒有,說走就走,證明確實有鬼道。朱老居士以後學佛才曉得岳飛還在鬼道當鬼王,由於他一念瞋心未斷,雖然盡忠報國,還落到鬼道作鬼王。所以,學佛之後就曉得因果可畏,不能生天,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去作鬼王了。
* * *
朱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章太炎是民國初年的國學大師,在文壇上很負盛名。那時袁世凱當權,他的岳丈因為得罪袁世凱而入獄。怎麼得罪的?他說袁世凱不值得我罵,就是不肯罵袁世凱;這話傳到袁世凱耳裡,袁世凱很生氣,就把章太炎關進監牢裡。總也沒有什麼大罪名,於是關了一個多月便放出來。
出獄未久,有一天晚上睡覺,夢見兩個小鬼抬著一頂轎子,說東嶽大帝請他,他就上了轎。這兩個小鬼像飛行一樣,沒多久就到了東嶽大帝那兒。中國大陸有五嶽,東嶽管五個省(江蘇的都城隍只管一個省),可見這是大鬼王。東嶽大帝聘請他作判官,地位好比現在的秘書長。但是他是活人,於是請他晚上上班,天亮時就送他回來。每天都去上班,所以他知道很多陰曹地府的事,沒事就跟朋友們聊天,談談昨天晚上辦了些什麼事。他說中國、外國都有陰間,但是陰間的言語相通,沒有隔閡,生活狀況跟人間差不多。但是不見陽光,天永遠是灰濛濛的,好像永遠是陰天濃霧的樣子。他當東嶽大帝的判官,地位很高,有待遇,也有飲食,但沒有用處;因為他是活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到,地獄裡的炮烙刑法太殘忍,可不可以廢除?東嶽大帝聽了笑笑,就叫兩個小鬼帶他到刑場去看看。走了一段路,小鬼就指給他看,他卻看不到。他是學佛的,於是恍然大悟,地獄乃貪瞋變化所現,就如《地藏經》所說的,如果不是受罪的人、不是菩薩,即使地獄在你面前也見不到。他才曉得這不是人力所能為的,不是殘忍不殘忍的問題,而是由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閰羅王也無可奈何。一個多月以後,他用黃紙寫一份辭呈,然後把它燒掉,果然從此以後那兩個小鬼不再來接他了。
* * *
雖
然朱老的老岳丈信佛,學佛也很有成就,作判官這樁事,他知道得很詳細,但是那時他的信心生不起來,好像聽故事一樣,並不以為然。
老居士講自己學佛的因緣是在抗戰期間,就是他主管西康四川兩省稅務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跟幾個朋友打麻將,夜很深了才散去,大約是夜晚一、兩點鐘,回家要走一段好幾里長的路。抗戰期間,馬路上很遠才有一盞路燈,而且燈泡大概只有二十燭光,不像現在這麼明亮。走在他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女子,他也沒在意,他們走了相當長的時間,忽然之間他想起,深更半夜怎麼會有單身女子走在路上。這麼一想,立刻寒毛直豎,一身冷汗,仔細一看前面這個人,有上半身沒有下半身,嚇死他了!這決不是幻覺,因為他們一同走了很長的時間,決不是眼花。因為是自己親眼見到、親身經歷的,從此才相信佛教。過去聽到那麼多事,他還不以為然;這一次嚇得一身冷汗,才回頭看看佛書,才進入佛門。朱老居士學佛的因緣說明,佛經裡講的六道鬼神之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就跟《地藏經》上講的一樣。這些事在筆記小說裡記載很多,而他為我們說出親身經歷,親眼所見的事實,啟發我們學佛的信心。老居士對我一直非常關懷,他往生十一年了;我們若能記住老人家往年的一席話,也算是對老居士的永遠懷念。
【四六】《金剛經》末後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兩句話的意義非常深廣;最後一偈,也是這兩句話的註解,所謂二句一偈,就是金剛般若的總結。其義理之深廣確實不可思議。「如如不動」是指真如本性,也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不取於相」是修德,是講修行的要領,此要領是貫徹到底的。換句話說,從初發心直至成佛,就是用不取於相的功夫,一句中包含觀行,「觀」是「看破」,「行」是「放下」,看破與放下是一是不二。我們從這裡真正領會「法法皆是」的理論與境界。如果不是由全經一貫說聽下來,這兩句話的深義依舊是很難體會。
修學原本有兩個途徑,一是修定,一是修慧。上智與下愚,皆方便修定,容易契入。唯有中間一類既非上智又非下愚,佔的數量非常多。這一類人尤其是「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剛強難化」是佛最難度的。若勸他念佛,他說念佛是迷信,不能接受;所以用修觀的方法比較容易接受。教他如何看破放下,就是從不取於相這方面下功夫。這樣的功夫,經上告訴我們,必須先看破才肯放下;肯放下才能真看破。所以,看破與放下要相輔相成,交互用功,堅持不間斷。如果對事理不清楚、不明白,當然他是不能放下的。金剛般若將宇宙人生的理事說得透徹,說得精微明瞭,如果真正能體會得,相信他肯放下。放下一分,與如如不動的自性就相應一分,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可以透露一分。智慧現前,幫助他看破;看破,幫助他放下;放下,幫助他看破。如此輾轉交互作用,才能將自己的定慧不斷向上提升。事實真相是最不容易突破的,般若經上所說的「緣起性空」,也是說明「萬法緣生,當體皆空」的真相。
不但世間一切法是緣生的,佛法也不例外。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所謂「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法得度就說什麼法,這是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感應道交就是「因、緣、果」,所以佛法是緣生,佛菩薩示現的形象也是緣生的。既然是緣生就沒有例外,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總而言之,世出世間法確實是一如。《金剛經》上所說的「諸法如義」,「法法皆是」,都把這一樁事說得清楚明白。
初學者乍聽這個說法,與自己平常生活中的常識完全違背,所以不容易體會,不容易領悟。由此可知,真正學佛要有耐心,要有相當長的時間融會事理;真正清楚明白之後,要認真修學;修學的方法就是認真實行看破放下的功夫,這樣才能契入境界。
有同修問我,既然萬法因緣生,我們所見的一切相,世出世間一切法相皆是相續相,為什麼會相續?當知世出世間一切現象,有果必有因,因就是妄想;妄念相續,所以妄相就相續。因不會滅,念是自性起用,因此相也不會滅。念會變,相也會變。念頭不會滅,無念時是無明,還是有念,這是事實真相。如果念頭變了,外面境界相就變了。這種變動是無始的,一切大乘經裡,佛都是這麼說的。什麼是「無始」?念起念滅是無始。念頭存在的時間太短暫,其生滅簡直可說是同時的,也就是「現象生滅」同時。
佛在︽仁王經︾上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我們自己也作個試驗,一秒鐘大約可以彈指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是兩個十萬八千。即知念起與現象,正以二十一萬分之一秒的快速生滅,如此快速是不是「生滅同時」,故說「不生不滅」。︽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當處滅盡」,「當處」的意思,我們也能體會一些。︽楞嚴經︾上講,「無始生死根本,無始菩提涅槃」,「無始」的意思,也以此體會到一些。可見此義之深,要是含糊籠統的講,說實在的話,不但聽的人不懂,恐怕講的人自己也不明瞭。如何能講清楚,這正是大乘經的難處,義理的確甚深。實在講,生滅的速度確實不止一秒鐘二十一萬次。以現代普通科學所發現的,「光」的速度是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則一公里的速度就是三十萬分之一秒。因此,彈指九百生滅是佛的方便說。若以光速計,則光行一公里是三十萬分之一秒。一公里有一千公尺,則光行一公尺的速度是三億分之一秒。一秒鐘的三億分之一,以此速度走一公尺;一公尺還是相當長的距離。
一公尺有一百公分,光行一公分,即三百億分之一秒。諸位切記,光速三百億分之一秒行一公分;一公分還是很大的距離,可以看得很清楚。依此類推一公釐、十分之一公釐、百分之一公釐的光速,就能領會佛經上講的「不覺心動」。這樣速度的心動,我們如何能覺察!佛說「不生不滅」,我們承認確實是「不生不滅」,「生滅同時」。它也確實「有生有滅」,只是生滅的速度太快,一出生立刻就消滅了,前念滅時,後念即生:::。從這裡才體會得「不覺心動」的速度之快。所有一切萬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皆是「心的波動現象」變現的。我們從這個例子略能體會佛在經上講的「無始」,沒有開始,「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才明瞭佛講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妄念的轉變」,因為妄念不空,所以波動變現十法界,變現無量不同的現象;不同的現象就是不同的妄念。不同的念頭變成不同的現象,同的念頭就變成同的現象。念頭是「因」,變出現象是「果」。因果不空,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即是業因果報循環的相續現象」。有沒有實在的存在?沒有!確實是一點實在也沒有,如夢幻泡影。
萬
法根本不存在,它是生滅同時,明白了何以現這些法相。一切法相根本就不存在。若存在就是真的,不存在就是假的,於是真相大白,這樣才能徹底放下。若還有一個放下的念頭,還是假的。身是波動的現象,能把「身」放下,「我」也放下,不再以為身是我,才得入門,所謂證須陀洹果。身見破了,沒有我見,當然就沒有我所。世出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自己所有的。沒有「我所有的」,沒有「我執」,這才入大乘初信位,即小乘初果位。這些是「名相」,其實修行人不著名相。名相也是假的,所以「須陀洹即非須陀洹,是名須陀洹」。《金剛經》中這些句子很有味道,將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顯示,能使人看破放下。大乘菩薩從初發心至如來地,就是修「即非、是名」,一切法皆用「即非、是名」去觀照,就能入金剛般若,入金剛三昧。
我們學佛,念佛求生淨土,不能不明白這些道理,不能不通達事實真相。明瞭通達,自然就肯放下,就肯老實念佛了。不通達、不明瞭,則是有名無實,決定不可能老實;明瞭、通達,自然就老實了
【四七】現代教學有「小班制」,一位老師教五、六個學生,好處是老師可以將全部精神貫注在學生身上。其實中國古代私塾就是這種教學方式。私塾的老師教學大概都不超過二十人,所以老師對學生可以面面照顧到。如果一班學生太多,老師就不得不敷衍。現代教室大、學生多,所以感覺小班制非常可貴,於是許多補習班都以小班教學號召。
我們學佛要想真正成就,也應採用小班制;道場太大,同修太多,實在很難成就。即使以講經來說,經典講完後免不了有疑問,一定要提出來研究討論,甚至反覆的辯論,才能稍得解悟的利益。不但學生能破除迷惑,老師本身也得利益,所謂「教學相長」。有許多問題若非經過答問,講的人未必能發現。因為問對,所以就發現許多重要的、關鍵的問題。講經說法尚且如此,則一起共修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
過
去台中李老師常講,真正的佛七,人數不可超過十人,否則主七師就無法照顧。這十位同修,每一個人念佛的狀況、境界,主七師父都清清楚楚,能協助他、調理他、幫助他、成就他。如果人數多,就變成「佛七法會」,熱鬧而已,談不上成就。實在講,真正的佛七標準是「一心不亂」。即使達不到一心不亂,也應當達到「功夫成片」,這樣的佛七才沒有白打。
我們從這些方面體會,在這個時代建立道場弘法利生,小道場的功能很可能比大道場還殊勝。人數少容易建立共識,有好處;人多意見就多,很難建立共識。道場小,開銷也少,不必用許多精神應付信徒,無論解門、行門,皆有很殊勝的功德利益。如《西方確指》所講的覺明妙行菩薩,他們的道場人數固定,只有十二個人一起共修,個個成就,實在很不可思議。又如,淨宗初祖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堂,當時參加共修的人數總共才一百二十三位;人數是限定的,不是隨便可以參加的。若干年後都有成就,這是我們很好的榜樣,很好的典範。特別是在目前的社會,真正有遠見、有道心的同修,應當向此目標發展。
現
代是競爭的社會,無論那個行業都拼命的競爭。競爭不是好現象,競爭的心是動的,是亂的,不是清淨心。對治這個時代的病態心理,我們走精簡的路子就是好樣子,與人無爭,於世無求。至於弘揚佛法,利用現代科技,盡自己綿薄之力,以電視、廣播、錄影帶、錄音帶,就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由此可知,道場不須大,信徒也不須多。我想走這個路子,對自己、對同修皆能得真實利益。如果同修太多,像這種小道場可以分開來建三、四所,就是不必建大道場,不必浪費那麼多人力、財力。我們要求真實修學的效果,這樣才好
【四八】現代世間,社會到處呈現一片混亂,不僅是佛教徒,我們在外國也聽到、看到許多宗教徒尋找避難的地方。尤其是基督教的預言,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所以美國就有一些基督徒,真的想盡辦法尋求避難之處。在佛法中,以民國初年,金山寺的妙善法師所說的,人一定要相信自己所造的「業」。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眾生有共業、有別業。「別業」是共業中的不共業,即使在很大的災難中也有人能倖免,也有人能過得很好。這就說明每個人所造的業不同,妙善法師講得非常精微。到那裡尋求避難所?實在講,這是錯誤的心理,應當「斷惡修善」才能保全,才是最安全的方式。不學佛的人很難理解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
大乘經典,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文雖然不長,而對於宇宙人生的理論、事實真相,說得非常透徹。一個人果然能「離念、離相」,任何的劫難都能化除。共業不能轉變,別業決定能消除一切災難,就如《心經》所說的「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還是要「離念、離相」,所以《心經》教我們「照見五蘊皆空」;不但相離了,念也離了。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色是「相」,受、想、行、識是「念」,所以「五蘊皆空」就是「相」與「念」俱空。《金剛經》上所講的能執的心,「三心不可得」,是受想行識空;「諸法緣生」,「當體皆空」,是五蘊中的「色」空。所以,諸經的說法不一樣,意義完全相同。這是說明歸根結底要離相、離念,恢復自己的身心清淨。離相達到一定的標準,清淨心即現前。
《金剛經》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是生起真實智慧,「明心見性」也是生實相,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修行綱領。我們能時時刻刻記在心裡,在在處處用這些綱領改正自己一切的看法、想法,這就是「觀照」功夫。「觀照」得力就得「相似」的境界,有相似就可以進入「分證」的境界,這樣學佛才能得真實受用,即是功夫真正得力。如果離開這些原理原則,無論修學那個法門,也不過是古德所謂的作樣子而已,得不到真實受用。換句話說,在生活中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學佛一定要認真,要明理,要懂方法,要知道境界,要把握光陰,不能讓光陰空過。一分光陰即是一分命光!世法無常,皆是假的,不必計較,一切隨緣就得自在。
(四九)《金剛經》上有一段,如來在果地上成就的具足相,三十二相就是修福修慧所圓滿的。這正是三歸依時所念的「歸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德、智慧;「足」就是圓滿的意思。福德、智慧兩者都圓滿了,在這兩者中成為最尊貴的。經義告訴我們,諸佛菩薩尚且不能不修福,我們學佛應當把修福這樁事看作最重要的。修福能不著相,就是修慧,由此可知,福慧可以雙修。福慧本來就不離的,福在慧中,慧在福中,福慧是一樁事。如果著相,就只有福,沒有慧,而這種福就是有漏的福報。「有漏」就是修福的心不清淨。修福的心有煩惱、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佛教導菩薩要「離相修福」。這正是經上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身香味觸法而行布施」。
經上講得很多,我們要細心體會。如果真正能體會佛的意思,世間任何一個人,無論在什麼環境中,都能修很大的福慧。如果不明瞭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說實在話,現在許多學佛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福」,這就是愚癡。也就是說,他沒有能力辨別「罪」、「福」,把造罪業當作修福。相信諸位稍微細心一點,應該能體會我所講的話,這種現象在在處處都能見得。修福的範圍非常廣,但有個總原則,只要掌握此原則,就不至於有大錯處。這原則就是佛菩薩為我們所示現的,佛菩薩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無論私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為一切眾生作好樣子。我們能明白這樁事、曉得這個道理,自己從早到晚,時時刻刻想一想,自己這個樣子可不可以作為一切眾生的榜樣?能有此念頭就是佛菩薩,佛心、佛願。自己是一切人的榜樣,家庭是一切家庭的榜樣,事業是一切事業的榜樣。我們在《華嚴經》五十三參裡看到,佛菩薩示現在社會上為男女老少,作各行各業,他們的所作所為,決定符合這個標準。他們不一定表現作學佛、拜佛,甚至示現為其他的宗教徒,我們稱之為外道。五十三參中就有五位示現作外道,像勝熱婆羅門、遍行外道,他們並不是佛教徒。正如現代社會裡,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只要他的心行可作一切眾生的榜樣,就是佛菩薩化身來的,他所作的就是菩薩事業,他所存的是大菩提心。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必須清楚明了,決定不能誤會。每天敲著木魚念經拜佛就稱作修善,那也未必是真的。佛法不在形式,形式是一種手段,用來接引沒有學佛的人。
真正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大慈悲心。何以說菩薩穿衣、吃飯都不違背自性,穿衣、吃飯都是六波羅密,我們在般若會上曾經講過這些道理。菩薩現身不為自己,而是為一切眾生服務。菩薩吃飯養身體是為大眾服務的,不是為自己,不是自受用,所以他吃飯也是布施波羅密,與自性相應。如果身體是自受用,為自己享受的,那是凡夫,就不是菩薩行,這樣吃飯、穿衣是為自己。佛菩薩的身體是為一切眾生,為弘揚佛法,為利益眾生,所以穿衣、吃飯都是六波羅密,都與自性相應,不違背自性。我們學佛要從此處學,這是真正佛弟子,是真正學佛,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受用。
維
摩居士曾示現生病,他用這個方法度眾生。他自己真的沒有病,生病是為度醫院的醫生與病人,否則沒有機會接近他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即使補幾顆牙齒,也要度牙醫生;他一個人學佛,他的同行就都跟他一起學佛了。所以,菩薩念念都是弘揚佛法,念念都幫助一切眾生真正學佛。譬如,前幾年韓館長大病一場,把那家醫院從主任到醫師全都度了。每位醫生都拿念佛機、錄音帶,不斷的到圖書館索取經書佛像。他們也送給病人,把這家醫院變成道場了,館長的那場病沒有白生。
道場在那裡?無處不是道場。真正有了道心,道場是佛菩薩送來的,那裡要人去找。這個地方的人有福,佛菩薩認為此處需要建立道場,佛菩薩就送來了。古代中國慧遠大師的道場、蓮池大師的道場,他們的大殿稱為「神運殿」,而不是「大雄寶殿」,因為是佛菩薩建立的。問題就在自己有沒有道,有沒有這個心。新加坡這裡不必多,只要十幾個人真有道心,佛菩薩就會送道場來。
中國諺語說,「三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的力量不可思議。譬如,三國時代蜀漢的劉備,劉、關、張、諸葛亮四人同心,就能建立一個政權。再看中國歷史,每一位開國的帝王,與他同心的豪傑都只是少數十幾個人,大家一條心就能建立一個王朝,就能綿延幾百年。
同心太難!現代夫妻大都不同心,同床異夢,各人想各人的,所以家都興不起來,怎麼能建國?幾個人同心同力,不但家可以建,國也可以建。這就是佛法講的「六和敬」,所以「道」要緊。真正有道心,真正斷惡修善,能改變環境。不但改變自己家庭,改變一個地方,改變社會,使這個地區不遭難,不遭劫。這就曉得功德有多大,自己不真修怎麼行,所以一定要認真,要明理。一定要懂佛理,在事相上應當怎樣做,要盡心盡力幫助眾生。
【五十】清晰的概念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在大經裡,佛舉例說明一切萬物,包括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相。《仁王經》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這種說法已經相當微細,與《金剛經》、《楞嚴經》上所說的原理,使我們能逐步了解事實真相。
佛經上說「力士彈指」,「力士」是指身體很強壯,精神、力氣很飽滿的人,他彈指彈得快。一般來講,一秒鐘應該可以彈四、五次。以四次而論,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好是兩個十萬八千,也就是二十一萬六千。這個算法應該是二十一萬六千分之一秒,就像現代科學家所講的「波動」。這種波動現象還是相當粗的,不是微細的。
佛依二諦說法,是凡夫心量可以接受的。正如佛經上講修行的時間需三大阿僧祇劫,這種講法凡夫可以接受。如果再說長了,就不能接受。《華嚴經》上說到真實的,不只三大阿僧祇劫,而是無量劫。從此處也能體會佛所謂的「一剎那九百生滅」,也只是我們凡夫能接受的。三千年前,印度的修行人相當聰明,無論婆羅門,或其他宗教的,都有相當好的禪定功夫,所以他們能接受佛這種說法。現代科學家利用科學儀器觀察,知道實際狀況比這更微細。以光波為例,光是波動,光的速度是一秒鐘三十萬公里,也就是光走一公里需時三十萬分之一秒。一公里有一千公尺,若縮短為一公尺則只需三億萬分之一秒。一公尺有一百公分,一公分還是很長的距離,還是很粗的相。如果再算百分之一公分、千分之一公分、萬分之一公分,於是我們才能體會那種波動的狀況,才知道佛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對「當處」才有點概念。這是真正的生滅現象,即波動的狀況。《楞嚴經》上講的「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因為這是事實,也就是所謂的「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教導我們「無住」。雖然它是極其短促的生滅相,但它的生滅相相續,一個相接著一個相。因為相續,使我們覺得有現實的事相存在。其實我們看到的是相續相,是連續的現象,實際上它是剎那生滅不住的。正如同我們看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一樣,它是連續的,而不是真正的存在。它的底片是一秒鐘二十四張畫面,我們就已經不能覺察它是假相,何況光速一秒鐘,簡直是天文數字。這是以光波來看佛經上所說的問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要「生心」。「相」雖然極其短暫,「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實在它是有相,不是沒有相。因為它的生滅幾乎等於零,生滅同時,所以稱為「無生」。無生還是「有生」。真的無生應該沒有相,所以不是真的無生,是生與無生同時同處。它的意義是生與無生不二,所以證得「無生法忍」,對一切現象當然沒有留戀,當然看破了,當然真的放下了。「生心」就是因果不虛,相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改變,於是有十法界依正莊嚴。因為這些森羅萬象皆是妄念的波動現象。念頭非常複雜,所以境界相就很複雜。念頭清淨,所現的境界相也清淨。十法界、一真法界的真相如是如是。
一般大乘經上講,八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見到這種現象;八地以前是聽佛所說,自己並沒有見到。譬如,我們可以見到一公分的距離,而見不到其中的光波現象; 但是八地菩薩就能很清楚的見到波動的狀況。這是事實,我們推理可以推測得到,想像得到,但是見不到。心要多麼清淨,多麼細,才能觀察到這個現象。一般人的心念很粗,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問他想什麼, 自己也不知道。這麼粗的念頭都不能覺察,那裡曉得這麼微細的波動。這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是怎麼回事。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如此!當然就不會計較。真的放下了,生活就很快樂,一切隨緣。隨緣之中,知道「因果不空」,力行斷惡修善,就會把境界愈改愈完善、愈改愈美,自己可以作主宰,也可以作環境的主宰,所以是「相隨心轉、境隨心轉」。這就是佛何以教我們無住之後,要「而生其心」,道理在此。
【五一】般若經上所說的「諸法一如」,「法法皆是」,「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些都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現象的形成,《楞嚴經》云:「認悟中迷,晦昧為空。空晦昧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這六句將十法界依正莊嚴的來源述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若不是真正過來人,十法界如此複雜的現象,居然以六句話就講得這麼清楚明白,實在令人不得不佩服。這六句話的含義很深,江味農居士也引用它來解釋《金剛經》末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偈語。現象明白了,最可貴的是我們如何得到真實的受用。菩薩與凡夫不同之處,佛菩薩徹底究竟的明瞭宇宙真相,所以他們生活在圓滿的智慧之中,無論什麼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凡夫完全不知道事實真相,於是在生活裡免不了懷疑、猜測、妄想;從此生起無量無邊的煩惱,面對眼前的生活就會顯得愈來愈複雜,愈來愈痛苦。這些都是迷惑顛倒、錯誤造作所形成的後果,因此在現象上出現六道三途。
世出世間的聖賢人勸導一切眾生斷惡修善,以改造眼前的生活困境,化解一些問題,但是並不究竟。究竟的標準何在?最低的標準是超越六道;最高的標準是出離十法界。平常我們勸人斷惡修善,實在講,出不了六道,當然更出不了十法界。若想得到究竟圓滿的生活,必須超越十法界;若想超越十法界,就決定要有真實智慧。真實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佛在大乘經裡說了很多,我們應當細心體會,好好的記取奉行,這是一生中最可貴的。我們大家都非常幸運,這種幸運就是佛說的,我們得人身、聞佛法,尤其是能聞到如來正法。雖然我們還沒能究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多少已有幾分體會。這種體會雖然很淺,但是要能認真將自己體會到的,真正掌握住,依教修行,也就是大經上告訴我們「看破」、「放下」,依這兩種方法輾轉,相輔相成的交助用功,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從初發心直至無上道,皆不離此原則。
我們修學淨土,採取持名念佛的方法,也應該遵守此一原則。這一句「阿彌陀佛」提起,就應當將身心世界、一切萬緣徹底放下,這樣念佛功夫自然就得力,將來往生決定沒有障礙。世事境緣要看得淡薄,不須認真,也不須計較。光陰迅速,一寸光陰就是一寸命光,有智慧的人,一定知道光陰的寶貴,認真修學,求取永恆的幸福、自在,永遠擺脫六道、十法界。有這樣的認知,用這樣的願望,真正精進不懈,此人一定得到一切諸佛如來的護念,一定獲得一切諸天善神的加佑,在這一生中一定能獲得圓滿修學的成果。這是我們應當記取,應當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