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无虚
由于新近一连串科学发明、新概念的形成及理论的启示,使一般科学家及哲学家对“意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如科学家兼哲学家威廉·占姆司,他宣称:“意识其实是一个过程。”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所谓‘心念’这一个词,并不是属于单独有自性的东西(即:幻觉的我),仅不过是一组各种单纯条件组合而成的。”像这种说法,预示人类对“无我”心念的复活,恢复对真实相状的信念;这一种心念是建筑在一个纯粹理智和哲学的基础上,这种哲学与现代科学是有非常密切的契合与关连。但是了解“无我”的道理是一件事,而实践、体认及过“无我”的生活,又是一件事。比如,爱因斯坦早已想像到原子能可以释放的理论,而事实上原子能释放直到四十年后才产生。也就是说,理解“无我”比实践“无我”来得容易,而真正要体悟“无我”必须要实践,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理论,理论是指导和帮助我们实践的方针。像释迦及其阿罗汉弟子们,远在二千五百年前已证悟全部自觉及彻底去除了“我执”的境界,而辛勤地向全人类宣扬、弘布,虽然他们的目的与目前科学家的目的并不相同,然而这种自觉的状态,在千万亿有情中实在是稀有的,这就好像世界上一种放射素,如:铀、镭等一样的无比珍贵。关于如何修行的方法,每一部佛教典籍中都有提示,本文不再详细介绍,不过有一点,我相信读者们一定会有兴趣去注意的,就是在佛教典籍中每一个地方,总是提示中道的原则。这原则的精神,是指导我们在心理及行动时,避免采取极端;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使我们有效地一步一步深入达到自觉。
在原子裂、聚变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一个原子是有复杂的负电荷电子层,包围着一个相当距离的正电荷的核子。有电荷的一种粒子(像正子、电子或者是阿尔法拉)及有电磁场的放射线(如伽马线),在经过这一层空间的时候,能量就会消失,速度也降低了。科学家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称为中子(没有电荷的粒子),是能够穿破电子层而无阻挡的深入,直到撞击到核子为止。佛教徒利用一句佛号子(专念“阿弥陀佛”四字)或参一句话头(禅宗的术语,用它为疑情,时时刻刻地参究),久而久之直到击破我执为止,这作用与科学家利用中子击破原子核极为相似。虽然原子科学与佛法从表面看来,似乎是两回事,但实在说他们完全在解决一个同样的问题——能力及能力的释放。击破这能力极浓缩的状态,在科学上称为“原子”,在佛法上称作为“我”。还有,他们的方向也是一样的——是向内的。虽然,破除我执能力——我的释放,并不像原子的释放那么显著和可怕。所以我们用不着惊奇这两种东西有极相似之处。同时,我们也应该体会到佛陀的伟大,他那崇高的智慧及无穷的慈悲,完全像光与热从自然原子能(太阳)内部放射出来一样。
摘自《原子与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