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迷悟理

             道济禅师 降著
              总目录:
  昊天玉 诏(钦差大臣金阙内相太白金星 降)
  大势至菩萨 降序
  普贤菩萨 降序
  第一章 调整心念
  第二章 造福改命
  第三章 起心动念,不昧善情
  第四章 舍财作福
  第五章 安心实质,莫为幻求
  第六章 不迷不痴,向道存德
  第七章 时空变异人沉坠
  第八章 情知珍贵
  第九章 责任的背负
  第十章 情知珍贵
  第十一章 安真省知
  第十二章 善化自我
  第十三章 都是不明、不勤造苦因
  第十四章 别让自己后悔
  第十五章 安分即是功
  第十六章 你我的诚挚
  第十七章 戕体害身罪万千
  第十八章 莫可欺心
  第十九章 均衡身心
  第二十章 梦
  第廿一章 廉洁知耻
  第廿二章 珍爱自我
  第廿三章 生活的价值观
  第廿四章 清净心,莫烦恼
  第廿五章 仁
  第廿六章 德化人生
  第廿七章 欲望遗害无穷
  第廿八章 贫富的悲情
  第廿九章 浩劫醒思
  第三十章 心灵的重整
  第卅一章 走出悲情
  第卅二章 失才知珍惜
  第卅三章 斋戒
  第卅四章 世态迷乱难自明
  第卅五章 宿命
  第卅六章 生死的醒知
  第卅七章 处世(事)安平
  第卅八章 安住己心,不迷世情
  第卅九章 着实人生
  第四十章 清心寡欲得安然
  第四十一章 慈悲喜舍
  第四十二章 安性固灵
  南海古佛观世音菩萨 降跋
  文殊菩萨 降跋
  (注:本书由武庙明正堂扶鸾着作 欢迎翻印 广种福田)
          昊天玉诏
       本堂主席关恩师 降
      岁次戊寅年十二月初七日
  圣示:恭接昊天玉诏,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钦差大臣,其余神人及证道院众修士排班候驾!
      钦差大臣金阙内相太白金星 降
  诗曰:  圣书着作继无停。劝世醒迷启万灵。
       真理悟知人自在。不怀恶念得芳馨。
  圣示:玉诏宣读,神人持香恭立接旨。
  钦奉
  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诏曰:
  朕居尊而监卑,无时不以苍生是念。三期末劫,世人不知「道」之精进,只想欲利之称心,胡作非为,总图求邪途之顺意,不顾道德之齐归,使出浑身解数,愚弄无知,欺蒙善良,堪值恨焉。
  世间种种之恶行,上苍监察,岂容坐视而日益猖狂,故特颁着圣书一部,题其颜曰:「断迷悟理」,以期导正世态之迷惘,回归善境。敕命由「道济佛」为主着仙师,「明笔」为主着鸾乩。自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开着,至书成为止,希神人用命,各尽厥职,书成之日,论功行赏,勿负朕意。
  钦哉勿忽,叩首谢恩
  天运戊寅年十二月初七日
        大势至菩萨 降
      岁次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断迷悟理」乙书作序。
            序
  三千世界,十丈红尘,声色迷人,欲利薰心,极尽所能,苦心钻营,阴谋骗诱,昧心诈取,弃道德于不顾,趋罪恶之渊薮,人道失焉,悲哉!
  欲利所惑,天性蒙蔽,灵光失去,昧理而易欺人,误理而易受欺,总难思醒以知悟,明理以醒惕,惟断迷可知返,逍遥无碍,回归天堂。
  济佛述理,篇篇箴言,宜细思而悟迷,圣书开着之初,聊述数语以为序。
  大势至菩萨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
         普贤菩萨 降
      岁次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断迷悟理」乙书作序。
           序
  有迷而不断,则心必受苦、受困、受滞,灵则难以清明开朗,惟有设法突破,才能开启畅达,亦才能悟明事理,真正的澈底真如也。
  世人往往因性迷灵滞,不悟事理之真谛,造成无限的悲凄,滋长罪业,实是可怜!今济佛奉旨述理,度化迷津,齐世态于纯良,归世情于正道,实值庆幸。
  济佛禅理,篇篇佳箴,细味研营,当可灵清,开着之先,数语为序。
  普贤菩萨序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正月十三日
  诗曰:  新春醉酒亦欣然。游戏人间有乐天。
       期愿尘凡归善境。和详美满似花莲。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一章 调整心念
  人之心念如驾驶之方向盘,控制整个车辆的行驶,稍有偏差就会发生危险,不是丧命,就是伤残,在如今多变的人间,更得适应调整自己的心念,才可安然。
  今夜新春开笔,吾首着章则,列举供参,依序:
  一、去除心中的蒙尘,视明人生的目标:世人往往因有蒙尘不去,所以茫、盲、焦躁、郁闷、失意、矛盾,充满自己的内心世界,故而生活缺乏生气与活力,导致懵懂一生,不知何去何从,把光辉灿烂的人生给抹煞了,故可说属行尸走肉般的活着,多没意义。
  二、不贪求,多施予:真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拥有钱财的多少,也不在于汲汲求得名利为终极的目的,试问无常一到,有谁能带得去?更有好笑可怜的事例:省吃俭用,拼老命赚钱,因为家产多,造成不孝儿子的觊觎,并招来杀身之祸,多不值得!如果能自我调整心念,将此钱财施助急需帮助的人,那就可止祸造福矣,说不定还会带给自己更多的财富,因能知其施,始可加得也,故盼世人能明悟此理,施者乐,受者详安。
  三、除怨安良:人最怕的是整个内心被怨恨给占据,那永远不会有舒坦的一天,念念怀怨、心心记仇,焚烧了自己,此种无名火是致命的所在。修要去怨灭火,才会安和,更可因而滋生「爱」来,可爱你自己,可爱你周边的人,齐徜徉于温馨的世界,这是多么愉如之事啊!
  四、为生活的主人及自己的主人:世人往往不知如何生活,说什么工作压力大、经济有问题、婚姻出了毛病,诸如此等小问题就给挫败了,这得想想自己是怎么生活的,亦或想不开!来寻短解决问题,既已身亡,问题真正摆平了吗?其然不然,还会因此带来更多的问题,这全在于不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做你自己的主人?整个人被生活环境给困住了,真是悲哀!所以希世人在正道上去生活,做个真正的自己。(吾今夜真的有些醉意,扶鸾慢了些,耽误不少时间,别怪哦!)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正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章 造福改命
  俗话说:「下土时,八字命」「命粘着骨,先削削不去。」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命与生俱来(且关系其前生之功过业障等等),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说,命中有时终是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说明了命中的一切均有定,就是没有福份在,则必难以如愿称心也。
  就因世人愚昧,无法体会到这道理,在不可能中欲想强求,致而头破血流,枉费苦心一场,真是悲哀!更且费尽一切心机来改变事实,或自欺,或欺人,走旁门左道,欲求顺畅,到头还是白忙一场,还是空无所有,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改命,神仙都无能为力,惟有靠自己自求多福,即是-造善、积善、造功、累功一途,因只有造善功、积功善,去累世业及解今世业,自然过恶了结,福禄可生,命当然可渐趋良善矣,无善无功,罪愆依旧,何来命改,此则至理,当知澈悟,不然任何道法亦是无能为力也。希世人能知晓改变心去,致力于功善,自可命畅矣。吾虽喜杯中物,但言则无虚,非吾之醉言,理悟之。(堂上诸贤生,每每备醇酒,吾闻香垂涎,哈哈!)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正月廿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章 起心动念,不昧善情
  心动则念起,念起,行必至也,故当慎乎心起之时,心其正、念正,行则端焉,心邪念歪,行无以归正,不管在个人之处世,或是关乎众生之举,尤当慎乎哉!
  新春将尽,忆乎上元元宵,属乃民俗小年,热闹庆祝,理之然也,但是大肆铺张则有昧善情,像民间大型灯制,以为庆祝,或放烟火等花费不赀,财用失义,何以呢?如此大之排场,热闹只因短时之奇景,虚华而已,烟火冲天,昙花一现,盛景不再,甚至带来意外无辜之伤害,情何以堪!动念之先,为何不利用此之巨款用在福利众生身上,或者济助该受惠之人(现今社会尚有甚多疾苦者等待救助),化昧意为真情,这是多么有意义,故筹划之人当慎其心念,才有实质的目的。
  平常之人也是一样,花钱也要懂得其善,分分有意,文文有情,内心充满温馨,绝不可失其真情,浪费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如能明理,用身外之物,常常造立无限的功德,此等之人不会昧于善情,更是最聪智之人,藉以培厚真正之福份,希世人能明白此理,互相勉励,滋长善情。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二月初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四章 舍财作福
  请问世人:什么是福?世人总以为我有钱就是福,我有三妻四妾就是福,我有华屋美厦就是福,我有良田万顷就是福,我有甚多的积财就是福,我膝下多子多孙就是福………等等。试细想:真的有了这些,就真的是福吗?但世人有没有想过,钱财不能适切其用,不但自己造罪造业,还会延引后代接续罪愆,更何况再多财物,过往后又有谁能带走多少?假如说:你有良田万顷、华屋美厦,你睡的也只不过六尺见方大小的一个床铺安眠,要那么大的住屋又有何用?反而空荡凄凉,无法热络,家际难呈温馨;又况且人只不过是暂住于寸土之上,何人能长久拥有呢?又多妻妾就能真享齐之福吗?非也,耗精气,短缩己命,何来之福?多子多孙是福吗?如无法好好加以教导,反而会造成社会的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安,不只非福,反致生罪呢!所以对「福」的认定,要能明智的思考。
  不论如何,人生于世,完全要藉假以求其真才对,那就是要能知道藉身外一切之假物,设法去缔造真福,才是真正的智者,故要作己真福,首先得先知能「舍」,才会有「福」之得,不论是何舍,都得要能看得开的去做,尤其世人对「财」最不能舍,所以无法造福。「财」能适切其舍,心则存仁,仁就性灵可明。且财舍可济度无尽众生,立造外功之德最为重要,果能如此,「福」必随之,「祸」也必远之,同时更须明白有「舍」才有「得」,无「舍」得不「长」也。盼世人想想老衲之言是否有理?你如果认为对了,就做做看!「福」必降临于你也。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二月初十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五章 安心实质,莫为幻求
  人之心要能求其实定,最为管用,不论在实际的生活上,或是在道求的真实上,是可真正的收到效果,否则只在幻化上营求,是无济于事,而且会导致生活上的混乱,不知其可也。
  老衲破履滥衣,内心定然,悠悠然然。又有世人笑吾「酒肉穿肠,不知何修?」老衲乃在修缘也,岂是无知之世人可洞悉的呢!又吾永远在佛心中生,藉酒肉的穿肠过,含禅无限玄机,这世人懂吗?吾看能悟知者无几也。
  吾常笑看世人昧理无知,总喜在幻化上去企求,为何不知踏实来找回本性?真是痴啊!像经常有人备些供品,手持清香,就在神佛面前大求特求,说什么乞求生意称心,儿孙乖巧啦!早生贵子啦!能多福多寿啦!一大堆叩求不已,这实在也太为难了吾等神佛,不知如何是好?又有人喜许愿叩求,以各种不同的条件作为贿愿,请问神佛又该怎么办?答应吗?又落尘所惑,有失神佛本份,不答应,又可怜愚昧的一片痴心,真是难为,其实世人应知,只要你是善者,如遇有难,神佛不会袖手旁观的,不需供品,一点真心,神佛自佑之也。
  又有甚多不重「心」的,只求虚伪的假相,也是常见不对的事,像是凡事要讨吉利,不可任何的忌犯,什么丧家拒与交往啦!什么不愿入丧家,会带来晦气啦!这都是自心在作祟,己心中有鬼所致,难道他家永远不会有死人吗?愚迷也,心不实也。又有人喜在各种交通工具上贴满神佛圣名、圣像,作为佑护,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不对,但如你心不专注,平时心无善念,神佛还是不会接近你的。更有甚者,在神佛面前乞求赌博赢钱,自己想想就知道这可能吗?神佛跟前一样是赌怪坚强者吗?更有人虚幻各种歪理,来助长不良之社会歪风,真是不可原谅!诸如此等,多的不胜枚举。惟盼断迷以踏实己心,平平稳稳的安放己心,这才是最重要的,今夜就不多谈了,多悟理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二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六章 不迷不痴,向道存德
  世人有两种:一种是「迷」人,另一种是「痴」人。迷乃是明知而故犯,沉坠于不可收拾之地步;痴者,即是无法明理以昧误,一意孤行,无法开智。这两等人迷迷糊糊,终其一生的过活,有的造罪,有的造业,也因而造成社会种种悲惨的情事,使得整个社会因而无以安宁祥和,真是罪过。
  世间「迷」、「痴」百态,无以一一详尽述明,像嗜酒误事、伤身,偏偏有人还是醉薰薰的过日子,甚者还藉酒装疯,胡作非为,还有藉酒壮胆,持刀杀人,谋略奸色等等,诸多不幸,层出不穷,像如今交通发达,出入以车代步,在酒力作用下,神经无以调适,自毁己身还不打紧(自取灭亡,活该),故而车祸连连,伤及无辜,增添无数的冤魂,这不是「迷」是什么?
  又世间还有些人,明明知道「赌」不好,总是壮烈的去冒险,甚至于妻离子散,倾家荡产而在所不惜,这也是「迷」的活例。明知赌不好(不管什么赌都一样),偏偏往此死胡同里钻,更可悲的是还用不当、不法的手段去贪取,造成财杀的悲剧,还有人认为神佛会助赌,雕请圣像膜拜,一旦失灵,毁像丢弃比比可见,怜哉!神佛何辜?老衲之圣像被这些赌徒不知毁去了多少,此等之愚迷,神佛还管你那么多?最令老衲痛惜的还是正神福德,有者被劈身,有者被断手断脚,河沟、垃圾堆到处可见,老衲见了都有些不忍,但福神还是安然不变,只是这些赌徒的迷误,深罪了自己,俟到地府论罪,那必叫苦连天。
  又有世人明知不可能之事,因不能悟理者也很多,更因此造下不可收拾之地步,明明知道「情爱」困人,偏偏受爱所惑,不能理智的处理,就来什么殉情、什么上吊、什么跳楼,花样百出,难怪乎「枉死城」总是客满。死结有解不开的吗?其实要看你怎么去解,这即是「痴昧」的所在。有的夫妻吵架,恩怨难解,迫儿女同死,何苦造下这幕惨绝人寰的悲剧,这对吗?这也是痴的极端写照。
  诸如此类的「迷、痴」说不完,一旦提及,老衲就要把它说个彻底,下回再谈吧!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三月初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七章 时空变异人沉坠
  自古而今,时空之变化实在太大了,同时这也是世人可知之事实,像是交通上的便利,有似仙神来去自如的迹象,不管陆地、海上、天空,都是一样任由而行。又如电讯之发展,天涯若比邻,无任何之阻碍,要怎么谈,就怎么谈,没有时空的限制。又如在日常生活上,各种电器的出产,节省不少生活的时间,煮一餐,不必再灰头土脸,薰得满脸难过,衣服有洗衣机来代劳,不必挽着篮子在溪边操劳,各种生活上之方便大为改善,然而生活在如今幸福的世人们不知有否另一种的知觉?在古时各种不便下,要求功名,求道得千里路途跋涉,当然要有所成就,至为艰难,如有现代的情况,应该更加容易,但如今之世人不知有无悟觉?悟理到这也是加强「收圆」的一个步骤手段,何以呢?当然这也得要看世人怎么的去运用了,照理说,如要能有所成事,不论在那方面(善的),应该比古昔快上数十倍,好上数百倍,因在如今世人的生活上要比以前多出数倍的时间故也,但是世人总沉迷、沉醉者多(和老衲一样天天醉薰薰的),不知善于把空出来这较多的时光利用在「真修」向道上,却把多出来的时间用在无意义且沉坠的业罪上,这是多么令人惋惜之事!所以应多去悟理比较,求得智慧,好好的去运用,才不会枉费人生,不然岁月不待人,转眼老颜,恨晚矣,老衲苦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三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八章 情知珍贵
  人自出生之后,坠入尘凡,种种之情随之而来,且一直生活在「情」字之上,一直到老、到死,无有间断,且各类之情,集满人的一身。但世人对「情」总是那么的轻忽与淡视,渐次失去了人之本性,实堪虑焉!难怪乎整个凡尘充满了戾气,没有祥和,真是悲哀!有愧上天所赋之善性也。
  人之情,首当知「天地之恩情」,无天之覆、无地之载,那有你生活的自在,此等之情当然浩荡,能不思及图报吗?然世人不知此重情还不打紧,更有甚者而咒骂天地之无情,这样对吗?徒增罪业罢了。其次任何一个人都得受「父母养育之情」,以及兄弟姊妹、亲戚等之「亲情」才能蒙受呵护而成长茁壮,否则难受情惠而成立,试想此等之情能不知珍惜、宝贵乎?又怎可忤逆亲情、背义手足亲情、离怨亲戚之情呢?没有此等悟理之观念,可为人乎?故而应多知情。当然也有父母不顾子女亲情而造罪业者,这也是不应该也。况且能为亲人,此等情份尤应知惜才对,这样你生活才会惬意、快乐。
  其次,友情也应知爱惜,这都是「情」缘之所关,才会成为朋友,否则怎会凑在一起呢?这也是应该明白珍惜的。
  最后还如「爱情」也应该明白其相关性,更应深切了解其可贵性,由「爱」而结为夫妻,更属难得,没有很重的「情」份是不会结为连理的,何苦在「情」上相互折磨、相互的戕害?尤应思其得来不易而珍爱之!人生就可美满。
  世人在世之各类之情,如能拿捏其适,你就是知「性」之人,不「修」可自得矣,盼能理悟行之。齐头(每次降鸾,诸贤生均知老衲的坏习性,备醇酒奉供,老衲如不品尝,有愧诸生之诚,哈哈!老衲就喝几口再走。)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三月十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九章 责任的背负
  一个人打出生之后,均背负着诸种之责任,但是世人往往不能深入的去探讨与了解,致使应肩负的责任不但没有达成,反而招来更重负的责任(即是罪与业的承担),真是可悲也。然而人到底背负着哪些责任呢?现在老衲提出来供世人了悟之。背负前世罪业偿还的责任:一个人不管你是在何种情况下出生,都随身带来前世或多或少的业障,今世得以再生,就是要你来清偿、弥补前生的罪业,这点如果能悟知的人,他就会坚心行善来填补前世的错、恶,以尽己身之责。
  一、背负今生的责任:除了前述应该知道而外,你今生应负起端正自己品德、基本的责任,同时还得肩负对自身周边亲情的责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夫妻恩爱、照顾子女等),这是你今生应该挑起的伦理亲情之大任。同时还得藉以时间来进、修道,期望世人都能齐归于善境的责任,这才是人生价值的所在,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并不是生为人是要来享乐与造罪的呀!
  二、担当起来生(未来)的责任:这点谈起来,世人会以为题示未免太过于高超,其实不然,你只要踏实的做就可完成。像是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善道上迈进,这就是为将来社会祥和打基础,这是将来无形影响的根源,那你的儿孙如此长远的流传,不就是为将来带来了美景吗?每个人都这样做,那仙佛就可轻松了,同时就因为如此的积德,也是为自己后世做铺路,造无量的功果。诸般责任太多了,希望世人要能明白责任的艰巨与其该当性,你会活得比别人快乐,比别人有意义。想想老衲之言对否?并能藉以改变你的人生观。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三月廿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章 情知珍贵
  先天之性,发乎于外为情,情可达于至性,且此人之情可洋溢温馨,可充裕真心,且可达灵之光辉,这是多么珍贵。
  但是情不知其守,情不明其用,更因而蹧蹋了本性,造成真性之偏失与败乱,形成乱性败德,失却人生之真谛与意义。
  天之降赋万灵,均有其性,亦附有其情,虽灵性有层次的高低,均其然也。像人之饲养宠物,其灵虽低,但其情怡然能与人和睦相处,亦懂人意,这就是情为根之所在也,然由而可悟知,人更当知情之珍贵,以天性高尚之情,来和颐所在天地之情,以赋情来养怡本灵,这才能使本性升华而达至性,故而能尽量发挥至情,升达至性。
  较为明简之情,如父母恩情、兄弟朋友之谊情、夫妇仁义之情,甚至于对子孙慈严之情,更须知其养蓄,方能合乎天地之情道,这就是「修」的至理,希世人能悟明老衲之言,那必受益无穷矣。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四月初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一章 安真省知
  世人往往不能安份,导致甚多无法收拾之下场,这都是心不能明、不能知其真使然,更因为不去加以思省,更造成无限堪虞之后果。
  人不能安命、安份,真如不明,胡作非为,捡便宜,捡现成,不是偷,就是抢,或用不当的手法夺取不属自己之财物,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能知所安份,当必平和而无罪恶。
  又世人无以安性守真,败乱伦理纲常,亦造无边罪恶的源头。像是:男不安份,败坏伦常,在外金屋藏娇,不但未尽人父之榜样,也不能尽为人夫之责,家庭纠纷必至。又如女者不守节道,淫乱其行,妻不妻、媳不媳,就因如此之淫乱,不只德亏,更似自取祸害的根源,不只家庭风波四起,更是惹色杀身之变量,害夫害子,情况悲惨也。
  人能安,则心念可舒,心能舒其当,一切可合宜,那福善可由而生也,故盼世人能知「安真」之贵,则可安然矣,思理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四月初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二章 善化自我
  自我者无以立足于社会,自我者独尊自己,自我者目空一切,自我者无法合群,自我者秉性嚣张,自我者欺心败德,所以「自我」者弊病则多也,「自我」也是刚愎自己之害也重也,当知修己去之。
  人就是因为自我心重,所以私贪四起,永无止境,造诸罪业、生诸恶业都是因此所致,然世人当时加惕醒自己,一个人在于宇宙之间只不过类似一小粟而已,一个人也只不过类似沙漠中之一粒小沙罢了,何来之「自我」(狂大),真当细悟研明,并能修以澈知才对,所以世人首当自己加以善化,先由自身做起,然后影响其他之人,先从自己善道立足,予以善化整个社会,这才是正确之人生。同时,每个人就好似整个社会一粒沙(一份子)而已,亦可晓知共同合协心志的去立善、从善,那这股善道之力量,是无法估计的,这如同现今建筑之钢筋水泥,每一粒沙、每一颗石子,其黏合在一起的力量,即可支撑高楼大厦,由此可知善化自我,人人归善,这就是社会求其祥和之根本所在。盼世人能晓悟老衲之言,并付诸力行,尧天舜日可期矣。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四月十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三章 都是不明不勤造苦因
  世间之所以说是苦海,这是有原因的,本来娑婆世间是人间仙境,也似天堂,但如今却似涂炭,不知世人有没有仔细的想过,仔细的去探讨过,不然怎会有今日之悲剧呢?
  依老衲所知,都是因为世人的迷昧,不明理、不明心、不明大义,所造成今日人世之乌烟瘴气,试想:不管是悲剧的造成,或是不幸之来临,不都是不能明智的去判断、抉择所导引出来的,因而才有今日世间的悲苦存在。又明明知道「修道」是好的,却昧于良知而放弃,明明知道行善可解罪愆,却偏偏止住而不行,蒙昧加深了罪过,而今受苦,不就是因「不明」所引起的吗?
  又「不勤」也造成世间无限之苦楚,像是疾病的生成,并非上天无缘无故的要惩罚何人而来,都是因自己的「不勤」所造成的,何以呢?试想:人身气血本来就是活动存在着无限的生命力,而人偏偏贪图享受,节省活动力,让气血停滞而致疾-「不运动,这就是懒、不勤所引起的」。又像日常生活吃的,一切买现成,懒得下厨房,在卫生上生成问题,导致身染病疾,这不是不勤的恶果吗?世人多想想,要想活得比别人愉快、健康,就要能「明」、能「勤」,才是真正和乐的原动力也。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四月廿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四章 别让自己后悔
  世人总是在懵懂中过活,在愚昧、不识情理的生活,总是迷误了自己,思悔了、再迷误的过一辈子,真是费解。
  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为了迷情、执情,伤毁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而后悔,有些人年轻不知上进,到老一无所长而后悔;有些人年轻不懂孝道,待双亲别世,始知悔醒而悔恨;有些人明知坏事不可为(像是偷、抢、窃、盗等),俟东窗事发,判刑牢狱而后悔;有些人明知手足胞情当珍惜,却因外来因素阋墙而后悔;有些人明知钱财乃身外之物,却偏偏拼老命去赚得,伤及肉身致疾而后悔(到头来一场空);有些人明知作为不当,会伤及道德而偏行之而后悔;尚有些世人明知很多事会伤风败俗,却因财利所惑而沉昧行之而后悔,诸如等等千奇百怪而后悔之事,难以尽书也。
  明知事后会后悔而行者,恶之大也;已知恶事而行者,恶之极也。然为何在行事之先不三思而行,可免有后悔之时,能常以此在心中自虑之,就不会有任何之悔恨了。
  老衲再提供一事让世人了悟之,就是能知在「道」上去求知、去迈进、去勤修,惟只此事总不会有后悔之来,所以说,「道」可明心,绝无黯晦之期也。盼世人能知此理以勉之。
  「虚空」不住心,就无后悔之存在,悟理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四月廿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五章 安分即是功
  济人非送钱利物,救人则先救己,救己非己私利,救己是当「安分」,安分即可无患,无患即是功也。
  世人不知曾否深思细虑过,造功并非得有丰富之财利,始可成己,其单凭一己之安分,其功有时还大于财施呢!何以呢?己之能安分,就不会惹事生非,不只可保身,更不会伤及他人,己无所忧,他人亦无所虑,功在其中也。又如己能安分,无任何事端之来,更无任何额外之积虑,这就是功。又或己能安分遵崇伦常道德,不只可为他人(社会)之典范,为人所称羡,双亲颜笑明楣光彩,此功非浅也。又如日常生活的一小善举,其功可能非钱财之施予所能比者,例如路面有一坑洞,能顺手作标记以警示,他人行车、走路则无生命、安全之虞,这无形之功,难以称量。又如有危险的区域,能以各种方式予以防范,避免他人生命之受害,此种小善举并非财施可能比拟者也。诸如此等等之安,实例还有很多,世人只要静下来稍加体会,不难悟知处处可行善、处处可得功也。
  世人仅心于财施,不去悟理:「安分」、「小善」之美德,落失了多少造功立德之机,常安分存公德,时时遵行,功果不赀也。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五月初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六章 你我的诚挚
  如今之社会人心交杂,道德靡乱,规则失序,不知世人有否探究出其真正之原因所在?老衲认为就是在你我之间缺少了那一份彼此真正的「诚挚」,违逆了诚挚,你欺我诈,你抢我夺,你放我丢,不去顾虑何严重的后果,请问这生活之中怎会不乱?怎会安和呢?所以要社会能纯朴、和谐、安详,非得搬出你我之间的诚挚不可,这也是最主要之症结所在也。
  试看,彼此缺乏了诚挚,夫妻失义、父子失情、朋友失信、兄弟失悌、且姊妹失缘,种种世间的悲情由而丛生不已,那缺乏了此之诚挚,又如何去处世?如何去端立自己?惟有昧着良心,为非作歹,纵性为所欲为,加深罪孽的层次而已。简明言之,无诚挚者,必违逆道德伦常,不会去妥善安和自己于纲常上,父奸女、母宿姘夫,亲情杂乱,交友无序,一大堆的违德,造成无边罪恶的渊薮,能不体悟乎?
  诚,出自每个人和善的良知,表现于外的,就是本性的安和善良。挚,是择善而行,从不违背,这是成善美德的泉源,能可不知乎?盼世人能奉献出自己良知之「诚挚」,藉以光扬本性、本灵,成就高尚的德业,悟明行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五月十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七章 戕体害身罪万千
  凡事均有其两极,如有好坏、美丑、优劣、善恶等等的不同,其实这两极的评定,全在于一个人的观点来作衡量,不一而同,没有一个标准也,也因而造成社会种种问题的存在,争闹不休也。
  可悲、可怜的解决方法,除了现实问题无法因此了结,还带给他人无限的后果,同时,自己因为戕身,违逆大道,罪孽更是深重。更有甚者,还残害无辜幼稚的子女一同走上不归途,试想这是何等的残忍,能不有罪孽乎?这是世间最悲惨的事实,如今为人父母能不思醒吗?其实会走入两极化的情况,也并非他人害你,详细检讨悟理,都是自己一手所造成的,不能安份,受外界的引诱,无法自拔所导致的后果,要怪谁呢?扪心自问,事出必有因也,如果能少私寡欲,修养心性,怎会有两极不良的心态由来呢?老衲见近期世间悲剧连连,不得不在此多言。
  又有些年轻人也得多思理了悟,一个好好父母所给的身子,说什么赶时代、跟流行:纹身啦、穿耳洞,做各种戕身之举,一来、有违孝道,二来、你们说好看吗?这类似的举动都是罪也,难怪道德之日益没落,老衲也只有喝闷酒来解愁了。盼望凡事多思理再行,多正道而行,绝对不会错的。老衲感慨又涌上心头,再喝口酒来压抑一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五月二十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八章 莫可欺心
  心者,灵之根,性之要也,也就是人一身之主宰,这理世人皆知也。然明知而故犯,不能保持己心之光明正大以养性灵,偏偏黯昧,欺蒙己心,使心晦灭,真是悲哀!
  心之不可欺:欺心则必败德,欺心则必悔行,欺心则必造业,欺心则必乱行,欺心则必毁灵根,欺心则必灭性源。诸般的祸害,皆因欺心而来。
  试观现今社会多少欺心之事:明其道之不可行,昧良心而强行之;明知坏事之不可为,违良知而偏行之;明知欺蒙败德之事不能行;却暗地昧理而行之;明知欺心之有违天理,昧性而背道,真是难以谅解!如今之社会道德之会沦落,皆因「欺心」而起,多少之事例,无以一一例举,世人均可体会见诸一般。
 然欺心昧天良,即是毁己灵根,灭己之真性,那 定生活在暗无天日之情景,造无边黯昧之罪业,那到头来不只人生真谛之失性,更祸及本身无限之遗祸也。心岂可自毁而欺己,心怎可昧而灭之,那人既如此,与禽兽无异也,人之不同与兽禽,就是保性固灵以全假身,藉假身以全真道、正道。希世人明而链之,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五月廿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十九章 均衡身心
  俗语云(台语):「无米摃鼎,无钱摃子。」又云:「不会驶船嫌溪弯。」这两句俗语,正说明了心态上的偏差,无以均衡内心所使然。亦即是遇事不能如意,总是怪这、怪那,无一是处,这证明了内心无有丁点的修涵所致者也。
  然事理与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相同,如能查找悟出其均衡点,事事可美满,为人处事可达于圆融。在各种的事物上,像一部机械没有均衡点,此器械易有故障,或是使用上的不良,如一个建筑无其均衡点,此建筑物会因不牢而倾倒,甚多的特技原理,也是依据均衡的原理而来。在为人处世上,内心也得有其均衡点,内心失衡,行为即偏失,行为有所差错,害人害己,或杀人,或危及大众安全,或做出怪异之事来伤及无辜,这等事显而易见。心若失衡,那严重的后果是可以想像的。现今社会为何有那么多的精神病患,也就是其内心无以均衡自己所导致的结果,其情堪怜。
  圣神仙佛各种经典箴言,都是内心修涵的宝监,也就是能指导世人均衡自己的宝典。像孟夫子所论中庸之道,即是最高「均衡自己」的指导原则,不使内心于两极,能适中,安怡自得。圣哲之理,深奥无以伦比,故而可知修心可治失衡,正性可疗偏失,这即是「修」的重要性。人要能活的惬意,要活的有意义,就是要能知「修」,来真正均衡自己,达到真正的后福。盼世人千万不要在身外之物上过份的企求,让自己的心沉昧了而失其平衡,使得自己永远生活在痛苦的深渊里,那多么没意思,更可悲的是带了满身的罪业而无法释孽,希悟理归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六月初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章 梦
  梦乃是虚幻,不切合实际,且捉摸不定,难以实现的境界。梦易使人之心志颓废,梦易使人之意志堕落,梦易使人旁徨不定,失去了斗志,梦会无形的戕害了人身,梦是无法成就理想,梦更难以达成目标,梦与现实相去甚远,梦更严重的毁灭了人生。是以,有梦应速知醒,绝不可愚痴的沉醉。
  梦缺乏其真实性,所以使得世人醉生梦死,无法脚踏实地,造成无边的罪业与伤悲。试看世人不知有多少总生活在睡梦里,整日(包括白天、晚上)不图思求进:看有什么法子可一步登天者,看有什么妙招可一夕致富者,看有什么绝招可一日成名,看有什么奇特法则可出人头地者,试想这不是痴人作梦是什么呢?然而要想有所成,如果不能奋发图强,处心积虑,埋头苦干,勤俭约束,那来辉煌的成果?故而可知惟只有梦,那总是会遗憾的。
  梦与理想是截然不同的,梦是泡影,理想只要能坚志的去奋斗是可以达成的。故盼世人能多在善道上立下崇高的理想,绝不可在恶道上(一切欲念--贪嗔痴)作梦,否则必有一生难赎的罪业,希能多以此了悟,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六月十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一章 廉洁知耻
  廉乃是义性之根,耻乃是人之颜面,不知廉耻则灵性尽失,不晓羞耻则颜面扫地,这世人一定知之,但如今廉洁与知耻则相去甚远矣,实在令人痛心也。
  今之世人守廉洁者不多,在各个阶层都是:当官的、有权势的,抓了机会就贪赃枉法;工商界不能安廉,商品质量偷工减料,掺杂劣品,鱼目混珠;做工的不尽心力、懒、不负责任,而且尚诳枉老板,占为己有,处处见诸诈骗欺瞒,这都是失落义性而败廉。又如今之世人寡耻之例亦多,如因在贪欲私利的情况下,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做的出来,以美色换来金钱,以不德之春书画册来图暴利,且在「笑贫不笑娼」的不德风气下,不顾颜面来贩卖自己的灵肉,还沾沾自喜,真是恬不知耻也。同时在今日之社会甚多越踰,连谈话也多涉及情色,试问伦理颜面安在?更以冠冕堂皇的话说什么时代进步了,这没什么了不起,就因为如此,造成如今社会动荡不安之事层出不穷,导致懵懂无知者糊涂的做了傻事,戕害了不少善良之人,这也是不知耻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能不戒乎哉!
  廉是人之根性,养廉可培德正性,耻是人之颜面,当以「知耻」来庄严自己,莫可只顾着外表的干净、美丽而疏忽了真正内心的廉耻,希世人能知勉行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六月十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二章 珍爱自我
  世人对于自己所喜爱之物,总是尽心疼爱不已,又对于自己所喜好之事则必专心的去付出,说也奇怪,对于自我的身子却疏予去注意、去保养,令人不解!然人身乃是道体,又有解释为假体,其实这乃是假中含真,真中存假,何以呢?人身乃阴阳五行附着其上,在内脏五腑受阴阳五行而调和运养,使之呈现生命之现象,这就是假中含真。又人身乃水火风等所构成,一旦阴阳五行失散,气断而绝,真灵本性出窍,尚存气灵,到头肉体腐化而乌有,这即是真中存假之所在,故圣哲常言要藉假修真,就是要世人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如果假身都不知去养护,何来之求真呢?是故,当知珍爱每个自我的肉身,这是最为重要的概念。
  这道理世人也不是说不懂,其实都是糊里糊涂的把它忽略了。试看多少世人不但不知珍爱,反而加以糟蹋,实在令人不解。休闲不思寻找正当修身养性的课题,必以花天酒地来消遣,因这不只伤了肉身脏肺,还对精神的养育犯了大忌,更久而久之伤身败德。又有世人一有空就向赌坊里钻,说什么可藉以散心舒畅,到头来沉溺于其中,成为赌鬼,又日夜伏案于牌桌上,郁闷身心,劳累成疾,戕害了自我,何来的保身?何来之道来?根已去,基已离,必然自毁。又有世人不知利用宝贵的时光设法去养性、养灵,偏偏去做一些败德乱俗之事,不只不知珍爱,更是堕落己身,真是奇也。然世人亦甚多懂得颐养自己,光明性灵的也不少,但盼能更积极的鼓励自己的恒志以贯之。
  不为戕害自我的举止观念,多培养性灵的根基,这才是真正的珍爱自我,这也是成就自己最好的方法,盼勉行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六月廿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三章 生活的价值观
  世人的生活价值为何?其价值的高低又如何去评定呢?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人各有其灵性,依理念的差异,在生活价值评议也就有所不同,所以造成各种价值层面的生活百态,故而,生活的价值是值得加以探讨,方能使得自己真正的活在逍遥中。
  世人愚智的迥异,对价值的认定相差甚远:有人认为能成为富豪,受人百般的奉承,受人千样的供捧,这就是生活的价值;又有些人认为装饰外表,穿着华丽,配金带银,珠光宝气,能炫耀于人,这就是生活的价值;有些人认为拥有娇妻美妾,乐不思蜀,逍遥快乐,这就是人生活的价值;有些人认为天天花天酒地,逍遥似神仙,这就是生活的价值;有些人认为图有良田美厦,佣人蜂拥,似如帝王,这就是生活的价值;有些人认为………,实在太多,难以尽书。其实深入想一想,以上的种种,只不过都是虚幻的假象罢了!何来的价值存在?说不定在这等等的追寻中造下了不少的罪孽,价值又从何说起呢?这当特别惕醒之。其实老衲认为必须要能存有其实质性与永久性的生活,才是真有价值:像是很多世人专心于「义工」(各类义职)之奋力上,牺牲自己,奉献自己;有些人维系道德的复兴上贡献心力;有些人为了造福社会人群而不眠不休。这些例子,足可了解到充满了真正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生活价值。
  然而不论身份、地位、有没有财力,只要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能确实的在德善上多勉励自己,你生活面的层次就会提升,价值就在于此,希世人能加以了悟思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七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四章 清净心,莫烦恼
  所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而静则必能净,如久静之水,必能沉杂而净清,故可知一个人之心如果能达净静,天地间之万事万物即可洞悉矣。
  又人之心本静(净),而世人自扰之,使之无以净静,经常劳扰自己,不得安宁,所以对生活上所接触的事物,无法明清而陷于无限之困扰,这即是烦恼心击倒了清净心,如能倒而思维,必可无忧烦矣。
  再看世事有何可忧、可烦、可恼的呢?皆因看不开、识不破、放不下、耐不了所造成的结果,故而要想清净汝心,惟只真正的能看淡一切,心惟思道,自能清净了。
  世人为了没有银两而烦恼,为了没有财富而奔波忧虑,为了没有高级轿车而烦闷,为了没有功名而愁苦,为了没有美妻而失意,为了不能称心而赌气,为了凡事而自扰等等,让自己终自陷入无限的烦恼之中,请问这颗心怎么清净得下来呢?回思一下,古人是怎么过活的,真的要有那么多需求才行吗?又世人有没有想过:就让你拥有再多,一旦三寸气断,能带走得了什么?还不是双手空返而已。
  所以要打开你身边的一切烦恼,让你那颗「灵心」能真正的清净。思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七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五章 仁
  仁者,人也,即是人则先天必存乎着「仁」,人若无仁,与禽无异,即是人当存有慈仁、慈悲之心怀,始能称为「人」。而「仁」乃性之根,亦是灵之本也,失仁即失性与灵,性灵既已丧失,人性则无,兽性显焉,不得不知。
  然而仁之培育,只在加强性灵的根基(因人本就有仁),使能更加蒂深于己身之性灵之上,不使退失,故当先仁自己,仁己者,就是要经常提醒自己的良知,要能趋善而不为恶,这就是仁己的基础,然后秉持这个理念,让自己之能散发出慈悲的光芒,接着仁己之后,续接仁人,化小爱为大爱,化己慈为大悲,设法济度身边的人,以及苦海中汩没的众生,发挥至情的仁。再来,扩及万灵万物的仁,能惜物、惜灵,不论其有无生命现象,是否能肉眼所见之万灵,也得能从内心去慈化对待,散发出纯真至性的慈仁,那修果是无可限量的(像农历七月的普度,这就是不能见而人所扩及之仁),盼世人能知仁、施仁、得仁,来造化自己。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七月十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六章 德化人生
  人生最宝贵,德也。德乃是善觉之规范,德不在于其大,在乎其小之能积、能厚、能远,人生当以「德」来自许自勉,才是有意义也。
  世人一谈及德,好似莫测高深,好像远不可及,其实德只在你的一点良知,在于你的慧觉,并没有什么特别,所以因不能晓悟其理而偏失,至为可惜。
  人自生后,先天带下了秉性良知,这就是「德」随人生,只要在人生的每一生活的过程,秉承良知行事,这就是「德」,并非要怎么去做、怎么去求才是德,当然除此之外,能利济众生、度化群灵,那是外在之大德。如果没有此之能力,以小善去成德,其功亦非浅也。
  今日世人往往违背良心而行事,昧心而胡为,这当然就是违德,一无是处,故而世人能安守本份,就是在德化自己,就是在美化功德,无需有特大的外功来造德。希世人知悟此理,勉而行之,做到真正的美德境界。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七月廿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七章 欲望遗害无穷
  欲是害人之祸根,欲是损灵危性之败源,欲望之在于人身,将导致无穷之祸患,奈何世人总是沉醉于「欲望」的深渊里,无以明醒,令人惋惜!
  欲望在于人身,不外乎名、利、情、气等,甚少有强烈之欲望在正善、正途、正道上。人之有欲,并非其恶,得视其欲望在为何?是善之导因呢!或是罪业之起源,都得分辨明白,才能使「欲望」达于美善。
  人之欲望于名--则必付出一切心力去强求,或是费尽心机去胁求,或勾心斗,或包藏祸心,无所不用其极,当然在此不免有罪业之滋生、孽业之生长。人之欲于利(财)--则必偷、抢、盗、骗,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以不能见人之手法去夺得,以满足私心的贪妄,故而一头钻进了罪恶的渊薮,无以回头。人之欲望于情(爱是何物?全乃是虚妄不实之物)--那必意乱恋迷,为了那莫有内心之丁点慰藉,欲火炽烧,妒火愤奋,目怒情失,伤人或情杀,比比可见,多么不值得,更使得整个社会伦理失序、道德沉亡。人之欲望于莫名的企求,更是导因社会层面之紊乱,造成无比之害,最为可怕。人之欲望因各类型之差异,造成各种不同的遗害,有者为了满足某种之物欲企求,男者,铤而走险,女者,堕落情色,这等等是多么的悲哀,也令人百思不解。
  人之欲,真不知为何都往错误偏差方面去沉坠,为何不能将此强烈的欲望转换到正善的层面呢?如能转移于「道」,那更是有其异彩的光芒。所以世人得知应链心于无欲,或使欲心于正善,那不但无罪孽之来,更可藉以成修,故知圣训要链心无欲,可虚、可空、或转欲为寡,或变欲于善于真,始能实得,悟行之。又示:今夜林生(易达)所供奉之酒,特别香醇,老衲贪杯,尝尝再走。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八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八章 贫富的悲情
  东西总有好坏之分;当然世人也必有贫富之差别。东西(物品)之所以有好坏,主在于制作技术的优劣及质量之管制等因素而来;而世人之贫富,归根于己身前世德福之厚薄。并非是其他之原因,知之所以然,那就可心念缓和安适。所以说,贫富前有所定,强求不得也。
  富并非有何罪过,怕的是为富不仁,为富不义、不慈,致而削福去富,富尽而贫。试看现今之世人,富者骄意纵情,说起话来咄咄逼人,不留余地,行为乖张,无以谦恭,凭有几分财力,为所欲为,悖情而行,不知惜福,造罪造业,这都可见到的实情。
  又贫亦非有什么丢脸、见不得人,只因不能安守本份,意想天开,那才可怜!现今之世人,不去思醒自己的福薄而守份,偏偏欲想强出头,以不正当的手段去夺取,以不良的方法去抢掠,这就是贫者的悲哀!都是现今社会可见乱象的根源所在。
  富者多思仁、多及义、多念慈,不止可长享厚福,也才是知福、惜福之智者;绝不可胡行而福尽,必当转贫。贫者安份存德,多积善来富己,不为外境所惑,久久可由贫转富矣。千万不可自暴自弃而堕落,那也必穷斯滥矣,永无转寰之日。盼能知醒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八月廿三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二十九章 浩劫醒思
  万灵生命实可贵,浩劫来临最堪悲!非上天之不慈不仁,亦乃世人罪恶之滔天,施以警示,盼能思醒。
  己卯年八月十二日子时之震灾,震醒人性的光辉,也震露了人性的卑劣,震出人心悲怜的光明,同时也震现了人心的丑陋,震动人心的共同心识,但也震昧了人心的恶质,震出人性隐藏的险恶,也震出了人性不可原谅的事实,顷刻震碎了美满的家园,震开了亲人的别离,震碎了每个人的心灵,震出无数的孤离,震出了种种难以计数的悲情,但可庆幸的,也因浩劫之震,震出了人心悲悯的大爱,震出含存于每个人的菩萨心,更震出不分你我同体的大爱,仙佛们看在眼里,不尽的悲感满心。
  浩劫之于万灵,必有其因,且寰宇处处可见,宝岛台疆还算灾劫较少之福地,故而要知惜福!然而在此浩劫之后,不论是变故一无所有,或是幸运安然,更得常存警示于心,尽己之力,散发潜在的大爱菩萨心,善事力为,必有所福佑,更当认知如有一息的尚存,任何利济之事决当尽行,莫可迟疑。如果你现在没有任何亲人,孤伶一人,就当如同重生一样,坚强起来,再创有意义的人生高峰,如果同逃过了此劫,正代表你还有善福,更不可因而作罢!尽心力做更多、更大的付出,以为福基。
  世人应知人生本来就是空空而已,只秉一息(呼吸)而富有,所以千万不可有哀绝的念头,重新迈向新的人生。
  最后老衲心已酸楚,在此哀悼震灾的罹难者冥福。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九月初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章 心灵的重整
  此次地震浩劫中,瞬时失去了亲人,刹那间家园毁落,当然每个人顿时的感受是无法忍受,这情理仙佛都知道,也很不忍,要能平复,当然非长时间的调理是无法平静的,这也是灾后处处可见的现象。
  灾劫后:有人惘然、有人哀怨、有人感叹、有人失落、有人怆然、有人愤嫉、有人哀痛……。但不管你是何种的心境,没有关系,因为你一时无法排解,你尽量用各种的方式宣泄出来,不要让它忧郁、困闷于你的心中,或大胆的悲恸出来,这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但盼宣泄之后,能找回你原来平实的心灵。
  身子创伤易复,心灵受害难医,但心灵之治,还得靠自己去调理,多体会「人生本无常」的道理,设法重整自己,走出悲伤,重新的站起来,迈向更有意义的人生。
  老衲不忍见到诸多在苦难悲伤的众生看不开,拘缚自己,故以此勉之。盼能听劝,重新拾回美满幸福的人生。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九月初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一章 走出悲情
  世人之情,千百样种,每种之情均有甚悲伤之处,都得能知、能明、能悟的跳脱出来,走向真正光明的人生。
  此次震灾,世人均认为此等悲情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这种事实是无可否认的,但是这等尚属空前的灾劫,有多少之人能及时的伸出援手,发出无比的爱心来加以协助,盼能很快的忘掉悲痛,从原点再站起来,也显现出整个社会的温暖。
  然而此等可见的事实悲情,是易于弥补与康复的,老衲认为世上的悲情,最可悲的还是在那无形的悲痛上,且不知去拯复,不知去解放,让其永远的造下无边的悲情。像是不知尊亲悌孝的悲情,更甚于地震的灾劫;不知情珍友情的宝贵,背义而行,比起地震的灾难还可怕;不知安份,用尽心机于利欲的追逐,百般狠戾,毫无情份的考虑,这比起地震之灾厄还令人畏惧;不知立身修道,胡作非为,危害社会,无所不用其极,这比起地震之影响还令人恐怖!诸如以上等等所引发的悲情,又有谁能去体悟到其真正的可怕呢?地震是有其所定,短时震憾,而那无形的悲情是永不止尽的,这才是最令人忧虑的。老衲之要世人走出此等的悲情,能真正的把自己悟解出悲情,才是切合人生的实际,尤其此次震灾后余生之人,更得有所悟得才是,勉行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九月廿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二章 失才知珍惜
  世人之愚,莫过于身边所拥有的而不知加以珍惜,待失去了,才在那儿哀伤痛心,最令人费解!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存含着每阶段的要点,在这要点之中,都得随时知道去把握、去珍惜,才不会在日后懊恼、后悔。同时,在每阶段所拥有的,也要知道能去宝贵与爱惜,那就会充实的过着有意义的人生。
  年少不经事,惟以充实自己的学识为主要的责任,当然就不可蹉跎光阴,认真的学习,作为日后生活的基础,莫待年老想学而空悲叹!及待成人,不论从事何行何业,只要是正当的行业,以造福人群为目的,努力把握的去发展,莫待机会失去了,才悔恨一事无成。年老了,也不可认老,将你所累积的生活经验传授予人,供作参考,绝不可老而颓废、哀怨残生,或入道、或学道、或传道,老而益壮,老而弥坚,那多么的令人欣羡!这些都是每个人当及时拥有的,莫让其流失。
  当然在人的一生中所拥有的:像是亲情、友情、对社会的真情等,除了应多方的付出外,还得用心去珍惜它、保有它,以免失去了才悔恨。及时的珍惜身边的一切,在你失去时,可减轻你的懊悔。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九月廿九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三章 斋戒
  斋戒,即是庄严尊敬、纯洁净尽之意也,简言之,即是庄敬洁净,谓之斋戒。而斋戒在于一个人之意义至为重大,即是能有斋戒之人,其人格是高尚的,其性灵是光明的,其人生是美满幸福的,亦为人所敬仰也。
  斋者要能确守,并能知其之重点而彻底行之才是重要,绝不可空谈「斋」与「戒」而肆行,却违反了原则,那是没有用的。
  世人之中,很多斋素为戒而自命清高,那还得看情况来论定。心存仁,不杀生,慈心爱物珍灵,功德可积,便也不必过于自我清高,因如此就犯了斋心之忌,所以说斋素是好,是慈仁之功,但是斋心还在于其上,即是说以斋心为重,并以斋素来相辅相成,更见其妙。斋心可斋戒,一切尘凡于净、于定、于虚,无任何褂碍,可超脱一切,纯洁无比,当然比斋素只而净身,其修持之功要来得崇高,易有成就。光只表面的斋素,欠缺了「心」斋,是无济于事的。老衲酒肉穿肠过,内心则斋净、斋尽,无有肉身不良之影响,就是这个道理,但世人如要学老衲,那得看工夫,不可一味盲目的跟进,如果没有火候,千万使学不得。
  世人要想斋戒,目的就是要藉任何的方法,让自己庄严自己,尊敬自己,把自己一切的不良净化掉,而成就法身,但盼能明识「斋戒」的真谛,确实勉行之可也。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月初六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四章 世态迷乱难自明
  世人最可悲的,莫过于懵懂的跟着迷乱的世态而行,不明究理,糊里糊涂的过生活,总不知跳脱这幻乱的世态而清明自己,真是可惜!
  世间多少之事,多么的无其实质的意义,像是什么流行这个、流行那个,一窝蜂的跟着迷乱,也因而造成不少社会之问题,多么令人伤心!又像是各种的流行,因怕无法赶上,或是私欲的炫耀,想尽办法,必达目的而后快,于是乎违背良心之事都做得出来,偷、抢、骗、盗,无所不用其极,这就是无法自明,受到迷乱的严重后果,事后后悔,悔之莫及,且如果加以深入的探讨--迷醉于流行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在世间之食、衣、住、行都有流行的风潮,这也只不过是生意赚钱的噱头罢了!并无真正的价值,明识者不为所动、所迷、所害,因这不当的风潮,在短短的时日必消影无踪了。
  谈到这里,老衲不得不再提醒世人,无修易迷、无修易惑;有修明智、有修安怡、有修可正明性灵,那迷乱自离,且无烦忧败乱之生矣。希世人能明性的加以开启你的智能,去除迷乱之祸源。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月十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五章 宿命
  宿命者何?即是每个人自身累世延绵其因果的关系所造成的结果,且显现在其在世时不同的表现,如祸福成败、功名利禄等等,这些都有其固定的牵制关系在里头,较难予以改变(当然亦有其解法,末段再述),也就是术语所言:「下土时,八字命(台语)。」变也变不了,即是无以换改也。
  世上有两种之人最喜爱算命(怕那些江湖术士没饭吃),其一就是落魄无依,心情旁徨者;一是家财富有,闲极无聊怕死者,或是冀想更加发达者(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两种之人情况虽异,最容易受蛊惑,甚或受不良之术士无稽之言而受愚,任其摆布,最后才醒悟并不是这么一回事,而有钱之人,术士尽说些好听的讨好之,以冀求赏金之多给,纯然都是一派胡言,术士之命说,非全不可信,只能做为参考而已,如果你受迷乱了,必定会受其害,因人在其生之时,都是自身不断的在改变,所以命也跟着在转换,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虽言有宿世因果之牵连,但其中还是有其活解处,并不是死板板的,这点世人应有所知悟。
  宿世或现命觉得不佳之人,表示你以往必定有缺失之所在(此缺失,知或不知都没有关系),一定得调整你的心念及时的趋善、行善,以为弥补缺失,那就可转命、转运矣。如屋漏得须及时的修补,方可免雨来时的困扰,这就是弥改宿命唯一之途也,能认知此点,知何命?算何命呢?庸人自扰也。有袁了凡之书,以为其证,非所虚言也。
  宿命无其绝定,要看你怎么去了悟、解化,所以可说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悟理明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月二十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六章 生死的醒知
  生,世人所欲者;死,为人所恶也。其实「生」与「死」怎会有喜恶之差别呢?生是死之起始,死乃生之转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就是生命循环之定律,无其所生,何来之死?无有其死,何来之生也?惟当能明悟、醒知生死之法则,那生就不以为善,死亦不以为悲矣!
  然生与死要能真正的去深悟:生要生的有意义、有尊严、有其价值性、有其高点性,否则生犹如死也。今之世人甚多者就是懵懂的过日子,毫无任何的崇敬性,那不就等于是活死人吗?又不知修道进善,只在罪业深渊里打转,那如此之生又有何意义呢?有些人能洁身自爱,勤持善道,惟利济众生是行,造功立业,那如果是死了,其之德业亦犹如其生,受人所景仰,香烟不绝,这就是生与死,死与生最大的不同点,如能澈悟此理,生就不会以为喜,死亦不会有所其惧矣。但盼世人能真正了悟生死,走自己真正该走之路,就不会对死有任何之畏惧矣。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月廿七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七章 处世(事)安平
  能「安」即能定,能定即可静、可净、可纯。「平」可见其舒畅,觅其美。「安平」即是一切世事之完美、和谐也。
  为人处世(事)亦当思境于安、于平,那面对一切亦可见其圆满、和详。大凡世事之不能称心如意,其病之所在,一定是躁跃不平所导致者。然安平之情境,当得由链「心」开始,心主一人从事之源头,心之不能安,则行则必乱,乱则穷斯滥矣!当然心即无以为安,怎会致其平呢?既无以能平,则随之浮滥其行,导根罪源。
  世事奇幻无比,如不能「安平」,就难于明心与澈见,易受外界所迷惑,乱了方寸,失了方针,违了善良的本性,必为世人所诟病,待自己醒知,亦必后悔不已。
  处世能安、能平,见证于修持的工夫上,亦当深切的去体认,并能期勉自己臻于安平,使得在道修境界更上层楼,亦可使你在生活上更加清高、性明。勉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一月初四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八章 安住己心,不迷世情
  人心之不能安,易见其浮躁,易见其莽撞,易于迷惘,易沉坠于世俗之中,随波逐流,无法超脱自我,也因而陷入于罪孽之深渊里,无以自拔。
  世俗道德之风,留存其良善,保存其正统,而且能积极的加以推展施行,而世俗差落之风,则当知能加以摒除,并能归正之,这才是导善的根源。世人往往己心不能安住,随着世态而误行,最是悲哀!不管是道德或是世间不当之流行问题,都得注意的去斟酌,方才不会败己之品德,造己之罪业,连些小的某些事情或流行都得慎心!否则亦将造成乱象与不可收拾之地步。
  世态要期其归正,方法虽多,但最根本主要的还是在于每个自我的心是不是能够把住,而免于不当煽惑,当然这得靠世人多加予历练以成之,那社会也可不怕无以归正啦,希能悟以勉行。老衲今夜微醉,不再赘言。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一月十一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三十九章 着实人生
  人生最怕的是虚华不实,不只欺心,更是欺人,无以真正落实灵性的依归,造成无边罪业的渊薮,导致无以归根的本性,患乱无穷。
  俗云:「一步一脚印。」多么通俗的一句话,含藏多少人生的真谛,含述实切人生的意义,也指确了人生的根本,就是说明了任何事情都得脚踏实地的迈进,绝不可存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如此不但可因而正己之性,亦能表露秉性的光辉,这也才是秉赋天性之所在也。现世的人生,无法把握住这个重点,虚浮自己的本性,迷乱于尘世之中,致使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与目标,更使得自身无法落实,茫茫漂泊,这等人生不知意义安在。
  世人当知,不管在生活的任何一个基点都得落实,才能显现出其实质性,也可因而有所成就,就是道修也无不如此,否则虽近于道、学于道、进于道、悟于道,更得深明此理,盼能勉行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一月十八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四十章 清心寡欲得安然
  心之不能清,性则必杂必乱,灵则必混必浊,无以净静,难以虚空,无以明性返原也。其实人之心本是纯明无瑕,无有任何之污染,奈因「欲」之怂恿作祟,使原本之清心受到了蒙蔽,无以见己心之本来面目,心一旦受了遮掩,正灵、正性就因心消失,无法控制于正途,昧心失义而行矣。
  然欲着于心之害无穷也,除了无以明见本性而外,那平时在心中之绞杂难过是非常的严重,汲汲于其所求,内心总无以坦然,痛苦万分。世人却明知了栽于欲海之中,难以回头,如果一个聪智之人绝对会避离「欲」之为害而逃之,或利用修持的方法来消除,以免受害。
  世人有修、有得之人,为何其可安然呢?因其能识知「欲」之为害,无以清性、明灵,那必无修果,故首要的工夫必当着手于此故也。所以凡牵掣有「欲」,那修必无益,因有欲在,心无法清净,何来之修果呢?希世人能知明勉行。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一月廿五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四十一章 慈悲喜舍
  人之所以为人,乃是存有着先天所降赋的「仁」心,仁者慈也、悲也,慈于众生之苦,悲于群生之难,时时思及,常常念及,这方不愧为人也。
  又人要能有舍,才能有得,在这舍得之间,当存着欢喜心去作为,而不是有所目的与企求的去施舍,那是不会有得的。喜舍发自纯然的内心,起自本然的自性,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也。
  人本慈心,内含无穷,往往因无修或是尘垢的蒙蔽而坏了真性,这当然会损灵及伤性,不得不慎,人都知道慈悲济人,但大多碍于私利而犯戾,造下无边的罪业,难以苏复。
  理能知,则当力行,这始可有所成就,简单的一句「慈悲喜舍」,煞折了多少灵子,当能多存善以长慈,多苦心以助悲,则天性可复矣。盼希勉悟之!
  道济禅师 降 岁次己卯年十二月初二日
  圣示:吾今日降着:「断迷悟理」。
        第四十二章 安性固灵
  世人最怕的是己性偏失、己灵失隐,这是最令人可惜、可悲者。自先天而降,那圆澄澄的灵性,因世尘各种因素之扰杂,造成污蔑而失落,也因而无法把持正善以行事立德,空遗恨!
  其实世人自生而后,真正能实际的生活,不知有人盘算过否?年幼时无邪天真的过程,年长,世俗的必然性,接着就是求学,过了十来年,而是否学而有成?也因而有异,此岁月亦属懵懂的过着,甚或有者受不良的影响,已造深罪业矣!既是学成,接着就为了以后娶妻生子的打算,为工作、事业打拼,马不停蹄,忙碌终日,永无停息,致也无法让自己的「灵」与「性」有任何的喘息机会,也因而使得灵与性受到了毁损与蹧蹋,在此种无法妥置「灵」与「性」的情况下,当然品德也跟着低落,无法提升,一直到老及死才稍知灵性已丧失,欲想挽回,悔恨晚矣。
  所以说,人生如朝露,是那么的短暂,回头已百年身,灵性就如此的飘失凋零了。故世人应有所体悟时光之快速,当及时的把握住,再忙,每日腾出些许的时间,用来安己之性,固己之灵,不要使祂流落到无人理会之境地,因安性与固灵比起世间任何之财富都来得宝贵,千万别忘了老衲的叮咛!(全书完)
  又示:老衲在奉旨着书的这段时日,见诸贤生虔挚的效鸾,老衲深感也。又期期因老衲的贪杯,诸贤生均有醇液供奉,更使老衲愧颜,在完书之末,特此叙怀也。
  南海古佛观世音菩萨 降 岁次己卯年十二月初九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断迷悟理」一书作跋。
             跋
  能断迷,智慧清,知了悟,理可明,不执着,不昧情,少欲利,少烦忧,不痴心,道德行,多勤修,多养性,安真自我,心灵长青。
  世人总因良知受蔽,昧理而胡作乱行,世人亦因受世俗之侵淫,而违理败德,更因为不知速修悔醒,而坠入无边之罪里,更无以能唤回己身本真之心性,而叛逆了天理,这些都是永远祸害的本源,应知澈底的了悟也。
  道济禅师,断迷悟理,仅就少数重点,予以针贬,篇篇理深,句句含意,世人当知谨加珍惜,多予体悟力行,规正自己,使得能有所修明,简此为跋。
  南海古佛观世音菩萨跋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己卯年十二月初九日
    文殊菩萨 降 岁次己卯年十二月十七日
    圣示:吾今夜特降为「断迷悟理」一书作跋。
            跋
  修持在去迷,去迷得理悟,理悟归正德,正德可清性,清性灵可明,灵明冀返璞,返璞期归真,归真功果成。
  道济禅理,析理详明,在于能唤醒世人对于真理之认知,摒除自我的盲点,着实的生活,并藉以提升性灵的层次,归于真道,确切有正德、正性的理念,踏实人生。
  理之有助于修者的激励,理可成就内灵之浩气,理更可藉以修真的功成,所以必当正理而行,德可光辉矣。简此为跋。
  文殊菩萨跋于 无极证道院·武庙明正堂
  天运己卯年十二月十六日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