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授受


诸位同学:
  今天为大家传授三归依,首先要把三归依的意义认识清楚。由於近代佛法之承传发生了许多误会,这些必须要把它辨别清楚,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佛法究竟是什麽?它是不是一个宗教?严格地来说,佛法是佛陀对於九法界有情众生的教育,它不属於宗教。记得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先生在中山大学发表过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这一次的讲演曾经震撼了当时的佛教界,欧阳先生所分析的非常有道理。他这一篇讲词经过王恩洋居士的记录流传下来了,最近我们在台湾也把它翻印出来,提供给诸位作参考。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目的、方法、宗旨又何在呢?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教教育的宗旨,如果用佛学名词来说,就是般若经典里面常讲的诸法实相。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讲,诸法就是一切法;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我们本人。那麽佛教教育的内容究竟是什麽呢?实在讲就是教我们认清自己与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诸位想想这个重要不重要?世间教育实在讲,只说到人生宇宙的一部分,那一部分还未见得是真实,多半在摸索、在探讨,不敢骤然下结论。宗教不能包含我们生活的全部,只是生活的局部。由此可知,佛教教学内容范围之广大,是我们必须要修学的。
  我们生活的空间不仅仅限於现前的一个都市、一个地区,乃至於我们今天这个地球;地球之外还有太空,太空之中有无量的星球,许许多多的星球有生物,有比我们更聪明、更高等的生物,这一切全都是我们生活环境。除空间之外,还有过去,还有未来;所以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今天我们教育的范围没有讨论到这样广泛,即使儒家所讲的,在时间来说,它是一世的教育,从怀孕一直到老死,慎终追远,儒家是一世的教育。它教育的范围,讲到人道,充其量讲到天道。实在讲夫子说天,说鬼神很少,人道说得非常详细。而释迦牟尼佛把六道的情况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非常的明白。六道之外,还有四圣法界,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佛,总称为十法界。十法界都是我们活动的范围,我们都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
  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认清楚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自然就跟从前不一样了。为什麽呢?从前认不清楚,叫迷惑颠倒啊!所以想错了、看错了、作错了,这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讲的造业。造业当然有果报,所谓善业有善果,恶业有恶报,果报都是你自己造作的,自己必须要承受,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代替的。
  由此可知,佛弟子对於宇宙人生真相要彻底明了,明了之後,有什麽好处呢?好处可多了,说不尽啊。第一个好处就是从今而後不造业了。不造业就没有果,也没有报。没有果没有报,那到哪儿去了?这就是佛在经典上常说超越了十法界了。十法界是果,是报。如果我们大别来说:四圣法界是果,都是修行证果的人了;六道是报,六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再把这个标准放低一点,我们就六道来说,三善道是果,三恶道是报,这是把标准拉下来。所以这个标准是可高可低的,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明了之後不造业,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一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能不能作到呢?统统可以作到。再跟同修们说明白,唯独佛教教育会给我们百分之百圆满的结果。假如我们把这一桩事情看清楚了,才知道佛教教育是我们必需要修学的。这个教育刚才说过了,它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当然超过了国界、超过了种族、超过了党派,也超过了宗教。换一句话说,九法界有情众生,人人都应当修学,都应当接受。
  宗教徒来学佛,从释迦牟尼佛当时,我们在经典里面就看的很多。像佛示现成佛之後,第一部在定中所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里面我们就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教徒,都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来求学。像五十三参的胜热婆罗门(婆罗门是印度的宗教)是宗教徒。不但他是婆罗门的宗教徒,是婆罗门宗教里面的学者,也是他们教徒的老师,就像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父这样的身份。像变形外道,地藏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婆罗门女,那是婆罗门教的一位女孩子,在佛门里面修学,她们同样证得阿罗汉的果位,同样可以证得菩萨的果位。从这些地方来看,就晓得佛教确确实实超越宗教,任何宗教徒都可以学佛。在佛陀教育里面,阿罗汉是第一个学位,就像我们现在一般大学的学士学位,他可以拿到这个学位。菩萨是高一级的学位,相当於硕士学位,他也可以拿到。佛是最高的学位,相当於博士学位,他还是可以拿到。他要不要改变他的宗教呢?不须要。就像我们到学校去念书一样,我们到国外留学,我不须要改变我的国籍,我不须要改变我的种族,我也不须要改变我的宗教信仰,我是来求学的。  佛教是教育,诸位要记住阿罗汉、菩萨、佛,都是学位的名称。你不改变你的宗教,不改变你的种族,不改变你的国家,都可以平等的获得。这是我们首先要把它认识清楚。然後我们真正理解了,我们要发心求学,我们发愿作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这也就是中国人俗话常说的,既然要来求学,那先要正式的拜老师。老师就把你修学的方向、修学的纲领、修学的目标传授给你,这叫作传授三归依,所以三归依就是正式拜老师。
  那麽我们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称他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本师是根本的老师,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一直传到今天,代代承传。我们始终不忘本,不忘记这个根本的老师。实在讲,所有佛门弟子只有一个老师。过去老师的学生,在我们之前,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今天也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我们跟他们的关系是同学的关系。像诸大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他们都是佛的学生,是我们的学长。当然他有能力教我们,我们也可以把他当作老师来看待,来尊重。但真正的身份,他是我们的校友,是我们的学长,我们是他们的学弟。这些关系也要把它辨别清楚,不能把佛、把菩萨、把罗汉当作神明来看待、来祈祷,那就错误了。
  佛法的修学,它的目的何在呢?佛在经论里面常常教我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实在说为什麽不把它的意思直接翻译过来呢?这在当时,翻译的体例里面叫「尊重不翻」。这句话很重要,是我们非常尊重的,保留它的原音,用音译,它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无所不知,无所不觉,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学佛人希望得到的目标。这首先要知道我们想学的是什麽?学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学的是要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的明了。
  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你本来有的。佛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平等了。一切众生,不但指我们人,所有一切动物、蚊虫、蚂蚁也是众生,饿鬼、地狱也是众生,统统都有跟佛一样圆满的智慧。那麽现在为什麽没有呢?这智慧跑那里去了?佛跟我们讲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破了。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佛,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你有妄想、有执著,把你的本能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正失掉,如果真正失掉,那就不叫本能了。那到底是怎麽失掉?是迷失了!
  它确实在。因此,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说得很好。「本觉」就是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我们本来有的。本来有,当然可以证得,这使我们建立了信心。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这个愿望。
  「不觉」是什麽呢?不觉就是佛讲的妄想执著。妄想执著本来无啊!本来没有的,那一定可以断得了。本来有的,一定可以证得。这使我们成佛道、断妄想、破执著,我们的信心就具足了。所以说,「理」如果不能够通达,我们总是怀疑:佛道,我们这种凡夫罪业深重能证得吗?我们的烦恼、习气、无明这麽重,能断得掉吗?今天佛菩萨是慈悲真诚为我们宣说,本有的,一定可以获得;本来没有的,一定可以能够断掉。理是没错,可是事实上又怎麽样呢?事实上就是要讲修行了。理是讲的性德,本性里面的德能确实是具足的,可是今天我们毕竟是有障碍。好像天上有太阳,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有云层遮盖,我们看不到太阳,这也是事实啊!虽然看不见,太阳确实有,不是没有。只要把云层去掉,阳光就现前了。我们的性德就像太阳。只要把妄想执著的云层去掉,这一层功夫叫修德;你有修德,你的性德才能够现前。假如虽有性德,没有修德,这就是六道凡夫、权教二乘,这是没有修德。性德虽然本具,他还是要轮回,还是要生死,还是要受种种的苦痛,那麽修德就非常重要了。
  修什麽呢?怎麽个修法呢?这一进佛门来受授三归依,就是把修行的纲领传授给我们,这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修的是什麽。
  三归依,归是回头的意思,依是依靠。
  佛门常说:「回头是岸」。我们中国古人讲:「回首如意」!你看中国作的「如意」,那个如意头是回过来的。作大官的、大富长者手上拿个如意,拿个如意做什麽呢?是常常提醒自己,我要回头,知道回头啊!所以如意拿在手上,是叫你看到它,知道回头,回头是岸。从那里回来呢?这是三归依里头第一条叫依佛,这是讲的三宝、修行的三宝。第一个是佛宝。佛是什麽意思呢?佛是觉悟的意思。佛陀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我们从不觉,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我要觉悟。同学们仔细去想想,我们今天发心学佛,我要来求受三归依,你想想你有没有觉悟?你要没觉悟,你就不肯回头,你就不肯来学佛。所以学佛,来求受三归依,就是觉悟呀!你看街上那麽多人,你叫他,他为什麽不肯学佛?他为什麽不肯受三归依?他还没觉,他还迷惑颠倒,这就是觉悟的开始。
  六祖慧能大师讲过,他在坛经上给我们讲三归依,他不说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不讲这个三宝。我们推测他老人家的用意,大概是佛法传到中国来,年代太久了,怕一般人提到佛、法、僧,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讲到佛,就会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说到僧,马上想到出家人,这个不是真正的三归依。三归依讲的佛,是讲自性佛,就是你自性的觉悟,也就是本觉。马鸣讲的本觉本有,你要依你本有的本觉,这就对了。你不能依你的错觉,不能依你的不觉。你从你的错觉,从你的不觉,回过头来,依你本有的本觉,这叫依佛。所以释迦牟尼佛讲归依佛,并不说你归依我释迦牟尼佛,佛没有这个说法。这非常重要,归依自性佛,就是自性觉,千万不能搞错了。搞错了,要是依泥塑木雕的这个佛,我们要依靠它,那俗话常讲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大错特错。
  第二是归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见解;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都没有错误,这叫法宝。这是自性里本来具足有无量的智慧。佛经常讲的般若智慧;这般若智慧就是自性的法宝。我们在这个世间,对人、对事、对物,如果我们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作错了,我们从这一些错误回过头来,我们依自性本有的智慧,这个叫归依法宝。三宝里面,佛灭度之後,是以法宝为中心,以法宝为主。换一句话说,是以智慧为主。
  智慧毕竟不是短时期能够恢复的,当我们智慧没有开,这个时候怎麽办?佛告诉我们,佛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论,就是佛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那就是一个标准。所以我们自己智慧没有开,我们就依照佛的经论,凡是我们所想的,把经典展开来对照对照,佛是这样想法,我也是这个想法,那证明我这个想法没错,我这个见解是正确的,是正知正见。譬如说佛教我们要孝养父母,要奉侍师长,要慈心不杀,要修十善业,而我也是这个想法,这就证明我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假如我的想法跟佛所说的不一样,那你千千万万要记住,我们想法一定错误,绝对不是说佛在经上想法、看法错误。千万不要以为佛是三千年前的人,他的思想那有我们现在进步!你这样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这个想法,实在讲是胡思乱想。不要认为科技这麽发达,而我们还要用这麽多罗哩罗唆的东西,才能把音声记录下来,把影像记录下来。
  佛菩萨不用这个,过去世、未来世,他统统都知道,他不要用录音机。他有能力把十方的世界统统显现在你面前,就像电视一样,而且人家是立体的,不像你的画面是平面的,他不要这麽多东西。那是什麽?正知正见。他的功能,他可以做得到。我们今天发明这麽多机器,都是妄想发现的,那要比起佛菩萨无量的神通那差得太远了,这不像话。所以我们要肯定、要承认,佛在经典上所讲的东西是真的,是正确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成见舍弃,要依照佛所说的来修行。
  不过说到这一点,我们又要注意到一椿事情,什麽事情呢?经有假的。假如我们遇到假的经典,被人骗了,那这个当就上大了。尤其是近代,民主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谁都可以写书,这不像从前。从前经典传到中国来,是经过当时的专家学者监定的,由国家统一来颁布,这是证明这个东西是真实的。历代祖师对於经论的注解,也要经过当代高僧大德证明,他讲得没错,确确实实符合佛的意思。这样呈报给皇帝,皇帝批准,他这书才可以流通、才可以印行。不像现在,现在没人管制了。所以我们要查看经、读经,一定要读真正的经典。
  这真正经典跟假经如何辨别呢?辨别不难,查大藏经。大藏经里面所收的,这决定是真的。大藏经,我要劝同学们,要看中国古代的大藏经。为什麽呢?现在人编的大藏经,与他这个人交情好一点,你的东西不错,我也把你的印到大藏经里面去。现在大藏经里头有掺假;古时候大藏经单纯,没有掺假的。所以你要读大藏经,至少要读清朝以前的版本,那是纯真,绝对没掺假的。那麽清朝大藏经代表的,就是乾隆时代所编的,叫龙藏。现在台湾把它缩印成一百六十二册,精装一百六十二册叫乾隆大藏经,这是我们中国历代编大藏经最後的一部。民国年间当然也编了很多,但是我刚才跟同学说了,怕有人掺假在里头。在乾隆以前绝对没有掺假的,为什麽呢?那要经过皇帝批准的。皇帝批准是根据当时的高僧大德来审查,所以非常非常严格。这样我们才能够辨别那个经是真的,那是假的;那个注解值得看,那个注解可以不必看。这是一个选择的标准,一定要虚心,对佛要相信,深信不移,要能够舍弃自己的成见,接受佛菩萨的教诲。
  第三是归依僧宝。僧不是指出家人。僧是什麽意思呢?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现代人很可怜,不如古人。你看看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甚至於到生理的染污。我昨天讲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不但我们今天身心受严重的染污,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不平衡了,这是大地的染污。说天上臭氧层破了几块,天也有染污,不得了呀!天、地、人统统都有严重的染污。佛教让我们从这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今天环境污染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的,所以许多国家政府都提倡环保,保护一个清净的环境。这个环保工作能够有效吗?很有问题。问题在那里呢?还是佛跟我们讲的,佛说依报随著正报转的。假如我们的心理染污,不能够净化,我们环境的染污就没有办法达到清净的标准。所以要想把环境的染污改善,从那里改起?从人心改起。这是三归依第三个条件,是从污染回归到清净心,这是第三宝。
  僧宝不但含有清净的意思,还有和合的意思。我们今天国家不和,宗教与宗教不和,众生生活就非常的痛苦。所以佛教给我们六和敬,六和敬是出家人必须要修学的。所以僧的意思是有清净和敬之意,我们从不和不净回过头来,我们依六和敬,我们依清净心。这就是初入佛门传授给你学佛修行的纲领。这个纲领从出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够改变的,所以它是个绝对的纲领,是一个真实的纲领。
  归依佛,觉而不迷;归依法,正而不邪;归依僧,净而不染。所以三归依是觉、正、净。以後人家要问你:「你学佛了,你修行,你修什麽?」我们能说得出来,我修觉、正、净。你们学佛,学的什麽?我学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修的是觉、正、净;觉正净达到圆满的程度,就叫成佛,无上正等正觉你就得到了。究竟圆满的智慧要怎麽样才能得到?要修觉正净才能得到。这是我们学的、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麽人家要问:「你用什麽方法修?」方法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门径不是一定的,是可以活活泼泼,时常来变换的,时常变换来使用。可是要记住,那个目标不能变换,就是觉、正、净的目标不可以变换,方法手段可以常常变换。我们今天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持名念佛,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提倡的,华严经上普贤菩萨所提倡的,我们采取他们这个方法作为主修。除主修之外,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很多法门来配合,这叫助修。在助修方面,我们提倡五德,五德用它来帮助我们修心修身。
  五德是孔老夫子所修的。你看,在论语上,孔子的学生聚会在一起,大家来说说我们老师有那几样德行?同学们大家共同承认的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这是我们中国的圣人,我们以他作榜样,以他作标准,我们要学五德。五德是基础的基础,从五德上再奠定三福。
  三福是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第一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佛给我们说的。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他是怎麽成佛的?他都是从这个基础上修成。因此我们学佛,我们将来想成佛,当然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这非常非常重要。
  由三福再建立六和,所以六和是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三福做不到,六和是绝对不可能有的。六和敬,第一是见和同解;见和同解就是我们今天讲建立共识。假如我们全世界的人,我们的思想、见解都很接近,世界就和平了,就不会有争执了。所以佛教教育是对於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建立共识,这个共识实在是太高明了,是自性的共识,我们不是跟著释迦牟尼佛走。所以释迦牟尼佛高明、叫我们佩服。他不牵著我们鼻子走,他叫我们每一个人顶天立地,发挥自性的智慧德能,不是学他的,是开发自己自性的智慧德能。这个了不起,真正叫人心服口服。
  第二个是戒和同修。戒和就是说守法,人人培养成一个守法的观念。我们见解很接近,大家都能守法,你想想看天下就太平了。六和敬里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利和同均。今天这个社会上,许多人知道,就是财富差距不要差别太大,愈接近愈好,这就是财富的平均分配,人心就平了,就不会有争执了。当然这个财富平均分配,这是很高的智慧,这是真正修福。因为人的财富绝对不平等,为什麽不平等呢?他个人修的福不一样,他修的因不一样。有人种树,他就收果实;有人不种树,不种树他就没有果实收。那你收的要分一点给我,那人家要慈悲布施给你才行呀!所以这一种事实真相,唯独佛法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方面佛劝有福报的人要照顾没有福报的人,同时劝没有福报的人要多多修福。你到来生来世,你的福报跟他一样,甚至还超过他,所以这是本末统统兼顾到了。唯独佛法确确实实殊胜,能够治天下太平。
  有这个三福六和的基础,从这上面才建立真正的佛法,戒定慧三学,这是小乘佛法。小乘基础上再建立大乘佛法,就是六度,菩萨六波罗蜜。由六波罗蜜再建一乘佛法。像法华经所说的,唯有一乘佛法,无二亦无三,那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所以我们修学净宗的同学,我们是以孔夫子的五德为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从这个根本上再修,这是佛陀教给我们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个很容易记,也不多,五个科目作为我们的助学。正助双修,我们这一生所希求的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祥和的社会,是一定可以得到的。由此可知既然认识清楚了,又发心拜了老师,就要认真的来修学,希望能达到我们教育理想的目标。这是给诸位讲的真正的三归依,是归依自性三宝。
  这个自性三宝之外,有住持三宝。什麽叫住持三宝呢?就是形式上的三宝,形式上佛像是佛宝。佛不在世了,现在这佛像不管是塑造的,或是画出来的,或者是现在照像影印的都好,这个画像。我们见到佛像,供养佛像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不忘本,常常想到老师,纪念老师的意思;像我们中国人不忘祖先,祖先去我们再远,面貌也不知道,我们还供一个牌位,历代祖宗神位,常常想到祖先,这是不忘本,这是厚道,心地厚道。第二个意思是提醒我们见贤思齐,老师成佛了,我也要成佛,提醒我们归依佛。一看到佛像,我要归依觉,我要觉而不迷,它有这个作用,否则的话什麽人提醒你?没有人提醒你。人家提醒你,你还嫌他罗唆。所以用这一尊佛像提醒我们归依觉。经书,不但看到这个书本,就想到我归依法,我的见解思想要正确。看到出家人,我就想到我要六根清净,要一尘不染,我要和睦待人,所以这个住持三宝很有好处。我们穿这个衣服(编者按:指出家人穿的衣服。),你受过三归依的,你一看到我就想到要六根清净。你看到别人你想不起来,你看到我这个样子会想起来呀。所以这个叫住持三宝,它对我们有很大的利益,利益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
  所以我们学佛的同学在家里面摆设个小佛堂,供养三宝:佛像是佛宝;菩萨像就是僧宝。如我们供养西方三圣,观音势至是僧宝,他是佛的学生,他是我们的学长;经书是法宝。所以家里供养这三宝具足,使时时刻刻我们不忘三宝。
  无量寿经,这是我们近来特别跟诸位提倡的。这一本经书它的内容非常圆满,经文不多,很适合现代人修学。它在经题上就把整个佛法宗旨、目标、修行方法,全都显示出来了,这是这一部经的不可思议。我们学佛的人求什麽?我们求无量,自性功德是无量的。经上讲的无量寿,无量寿是无量一个代表;无量的寿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财富,一切一切的无量,我统统要求,所以那个无量性德。六祖大师讲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今天求的是这个。「庄严」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真善美慧。真善美慧在我们这个世间是有名无实。什麽地方有真实呢?自性里面是真实的。所以如果你向自性、向内求,真善美慧具足,就是美好、一切美好,方法这样讲。
  底下的题目:清净。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你看修行的三大纲领就在经题上给我们摆出来了。不但这五个字是三宝,而且这五个字是三学,三学就是包括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论。清净是戒学,就是律藏,三藏里头律藏;平等是定学,就是经藏;觉是智慧,是慧学,就是论藏。所以这五个字是三藏,又是三学,又是三宝。你看看这个经典虽然小小薄薄这样一册,它把整个佛法都浓缩在其中。如果我们工作很忙,没有很多的时间来研究佛教的经典,你从这一本下手就可以了。这一本果然贯通了,那麽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那一部大藏经,你也整个贯穿了。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乃至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宣说的无量无边法门,也没有超过其外呀!所以这一本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可以说是一切经的浓缩,是一切经的精华,这是在此地特别介绍给诸位。如果我们想归依,三归依落实来说,你依照这一本经典的教训去修学,你三归依就达到究竟圆满了。那麽今天我把三归依的大意传授给诸位,你们真诚的接受,在佛菩萨面前恭恭敬敬地将归依的誓词,这个誓词是要从内心发出来。我发的誓愿,我愿意作佛的学生,我愿意跟佛学。我替你作证明,我是你证明的老师,是传授你三归依的老师。本师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一定要记清楚的。不能把我看作老师,说归依我的,那就错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是三宝弟子。这个三归依我就说到此。
  底下就是个仪式,仪式简单而隆重。仪式我们有一个归依证,归依证上的誓词是弘一大师依照戒律里面摘录出来的。大师告诉我们,他说这个仪式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给弟子们传授三归依所用的誓词,所以我们也就采取这一个誓词,既不忘本而且它非常的简单,容易受持。我的介绍就讲到此地。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