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学的说明

      ——十七年夏在上海俭德储蓄会讲稿
  一 佛学之名义
  对于宇宙万有之真相(或法界诸法之实相) ,成功最究竟最圆满之知觉者(或无上正遍觉者) ,谓之佛陀。由此先觉之佛陀 ,对于我们人类及其馀一切含生有情等类之后觉未知者 ,用言音形仪开发显示其所觉知之“宇宙万有真相” ,并道令解悟修入而同得成佛之种种理法、行律 ,谓之佛学。
  二 佛学之二大原则
  佛学、由佛陀圆觉之真理群生各别之时机所构成 ,故佛学有二大原则:一曰契真理 ,二曰协时机。非契真理则失佛学之体 ,非协时机则失佛学之用。真理即佛陀所究竟圆满觉知之“宇宙万有真相” ,时机乃一方域、一时代、一生类、一民族各别之心习或思想文化。必协时机而有佛陀之现身说法 ,故曰“佛陀以世界有情为依”;又曰“佛陀有依他心 ,无自依心”。
  三 佛学之历史迁变
  现行今此地球人类间之佛学 ,乃发源于二千馀年前现身印度之释迦牟尼佛者。当时印度民族之文化思想 ,则承袭或反动于婆罗门教之“各求个人解脱”之心习也。虽不无文殊、弥勒、维摩、善财等少数大乘之士 ,能领受探求佛陀圆觉之真理 ,而一般束于民族心习者 ,则格格不入。佛陀以之只能依外道之有我个人解脱 ,而易之以小乘之无我个人解脱 ,使真能得到个人之解脱(涅盘)。佛示寂后 ,虽文殊、弥勒等所闻大乘法 ,亦同结集傅持 ,而形成为教团以住持当时之佛教者 ,则为小乘众。
  历四五百年 ,以小乘诸部分裂 ,传大乘思想者乃乘隙兴起。历五六百年 ,性、相代与;后至密宗盛行 ,始渐成大乘教团 ,而印度之佛教即衰亡矣。佛教之来中国 ,以先有轨范人生之儒教 ,兴祭天、祀鬼、求神仙之道教。故承受发挥者虽在大乘思想 ,然以人生社会已为儒化所专有 ,故佛法应乎少数儒道之玄学者 ,则为禅宗兴天台、贤首 ,游之之外;应乎一般民众之习俗者 ,则由净土、密宗而流为专度亡灵及鬼神祸福之迷信。随俗之习 ,而真正之佛法未能成中国之人群化也。且反受中国宗法社会、家族制度之影响;而将原来六和僧众之僧团 ,亦化成变态之家族制。观此印、中佛史之沿革 ,可知大乘佛学在印度与中国 ,皆未当成立教团及成为民众化矣。
  四 现代之人世与中国
  现代的人间之思想生活 ,虽各民族各有其特殊之处 ,然以世界交通之故 ,已成为普遍之世界文化者 ,则为三事:一、现实的人生化 ,二、证据的科学化 ,三、组织的群众化。今为中国民族之文化中心者 ,则为三民主义之文化 ,此三民主义文化 ,则从承国族五千年文化之精华 ,而横吸现代普遍世界之文化 ,经过选择改革以构成者也;而尤以现代普遍的世界文化为要素。观此 ,可知施设现代协契时机之佛学 ,当何从矣。
  五 人生佛学之大旨
  佛法虽普为一切有情类 ,而以适应现代之文化故 ,当以“人类”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佛法虽无间生死存亡 ,而以适应现代之现实的人生化故;当以“求人类生存发达”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 ,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一义。佛法虽亦容无我的个人解脱之小乘佛学 ,今以适应现代人生之组织的群众化故 ,当以大悲大智普为群众之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 ,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大乘佛法 ,虽为令一切有情普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 ,然大乘法有圆渐、圆顿之别 ,今以适应重徵验、重秩序、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 ,当以圆渐的大乘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 ,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三义。故“人生佛学”者 ,当暂置“天”、“鬼”等于不论。且从“人生”求其完成以至于发达为超人生、超超人生 ,洗除一切近于“天教”、“鬼教”等迷信;依现代的人生化、群众化、科学化为基 ,于此基础上建设趋向无上正遍觉之圆渐的大乘佛学。
  其道、当先从大乘经论研求得正确之圆解 ,发菩提心 ,学菩萨行。先修习大乘十信位菩萨之善根 ,获得初步之证验 ,完成人生 ,成为孔丘、五守仁一般之人圣 ,然后再渐趋入于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三无数劫之长劫修证 ,由超人、超超人以至于佛。而其建立 ,则当有专以修学及宣传与辩理于佛学为职业之僧团 ,及普收全民众之学会 ,使皆成为大乘的组织化与纪律化 ,涤除旧染 ,湛发新光。(见海刊九卷六期)
  (附)崔参笔记(注一)
  此行由印赴欧 ,有两目的:一以锡兰、缅甸人士思发起“释迦教会议” ,而印度亦来缄邀请 ,故欲赴印发起此会议。一、“人生佛学” ,为佛学上之一题 ,而此题所讨论者 ,最为今世人士所要求 ,宜特别提倡;因思赴欧一行 ,藉察此部分佛学真理是否的确契机焉。
  甲、佛学之名义“佛”旧译“佛图” ,从Buddha一字译音 ,其义训则为觉者;觉者犹言学者 ,谓有觉悟之人也。然此所谓觉 ,非寻常一部分的觉 ,乃普遍的、正确的觉也 ,谓之“正遍觉”。正遍觉者 ,其觉最遍、最正、最高、无上 ,故又称“无上觉”。合言之 ,为“无上正遍觉”。佛典之“诸法实相” ,即普通所谓“宇宙万有真相”。佛学与通常科学、哲学不同:科学家以五官感觉为工具 ,根据其所得之经验而归纳之 ,其所得结论为种种之学问 ,此种学问恒确而不遍 ,属部份的。
  至哲学家 ,则以一种假设为根据而论宇宙事物 ,其结论为普遍的 ,然恒患不确。盖确而遍 ,惟佛学为能;而又有超常之觉者 ,所谓“无上正遍觉”彼于事事物物万有之相 ,皆能体妙入微 ,人得此觉即为无上正遍觉者 ,即“佛图”也。然万有皆有真相 ,相亦皆有变迁 ,处处变迁、时时变迁 ,而在佛识大有之中 ,其变其住、其有其无、其实其虚 ,自佛察之皆是真相 ,此之察觉谓之“无上正遍觉”。夫一切学问必有对相 ,必承认此对相为真 ,而后结论可以成立。宇宙万物无不有真相 ,惟微察之乃能认识 ,乃能无上遍觉 ,释迦即能得此觉者也。然则佛学非科学之确定一物一事而不移 ,亦非其他哲学之超人生而恒不切实际者也。佛学以为一切真相 ,皆在寻常万有之中 ,日用事物之内 ,故无上正遍觉非惟佛能得之 ,人皆能得之;非惟人能得之 ,一切有情生物盖能得之。
  人能觉悟宇宙万有之真相 ,即能最高无上 ,即能成佛 ,此佛教之所以异于群教者也。彼佛以其无上正遍觉觉乎宇宙万有 ,谈佛学者即从而导人将何以若是 ,将何以成佛?他教未有能令尽人为耶苏、为谟罕默德者 ,而佛学独令尽人而佛之;以是成教。佛教者 ,教人以无上正遍觉 ,觉万有真相者也。一部份之哲学、科学 ,据数理、论理 ,谈宇宙之相 ,如天空无垠 ,地球造成无限亿载 ,此固理可推断而不可见闻。佛教于寻常万有之内推论大理 ,自匹夫匹妇皆获觉之。佛与人人同 ,与今世之人同 ,唯佛已得此觉悟 ,详明其所以得觉之轨 ,令人循轨而皆得之 ,盖可以验诸行非徒载诸言而已也。故佛教有二部分:一、佛以无上正遍觉觉察万有真相;一、佛更详此所以察悟之法以教人:一则谈理、一则实验也。
  乙、佛学的两大原则 佛教之目的 ,为道人以“无上正遍觉”觉“万有真相” ,即述释迦已履之成法 ,非凭空撰作者也 ,又非释迦以理想推论比照者也。若此教为释迦个人的 ,则释迦自己已成就而获正果 ,正不必更设此种学问;其所以创立此教者 ,盖欲觉夫世间欲觉而未觉之人。故佛教、为佛之所以自觉与佛之所以觉人 ,由此两方之关系以构成者。
  学问固必先经先觉之提倡 ,而其施教亦必顾及学之者之境地若何 ,其必易入而后易行 ,由是佛教之两大原则生焉。原则维何?“合真理”、“契时机”是也。真理者 ,万有之实相 ,而佛学之成立 ,在察兹相 ,故不可不相合。契时机者 ,今语所谓合“世界潮流 ,符群众心理”也。
  佛教目的在觉人 ,故被觉者之心理与环境 ,不可不注意也。抑徒合时机 ,则近投机事业;徒切真理不问世界潮流 ,则真理至高宜若登天 ,然欲令常人骤觉之不可也 ,故兼及之尤为急务。喻若造铁道于京沪间 ,以数理言 ,令成直线最省最短 ,然计及交通 ,则必委曲转折,弯无锡,贴常州,临镇江以达南京,站站令人止之,令人登之,终至南京而后已。佛教亦然 ,须委曲周折 ,贴受者心理 ,令随程度之差而受教 ,随其差而造就。至一站即得一站结果 ,站站落实 ,而抵达正遍之觉 ,乃为最后目的。其抵南京 ,登真理境也;其委曲周折委随城镇者 ,契时机也。求人人能成佛觉 ,故须契时机 ,而时机与世代地方殊异 ,故佛教有历史之变迁。
  丙、佛教历史的变迁
  丁、现代之人世与中国 交通阻塞之时 ,思想为国家的、民族的 ,交通既辟 ,思想互相流通、互相传播 ,成世界化、普遍化。昔之宗教 ,皆以一理想之超人神物为教本 ,或以古帝王贤圣为标准而有所谓圣道王道者 ,令则降一切神圣于吾人之身 ,非超物之思想而为人本之思想。所谓人本主义者 ,言吾人生命之存在 ,就其生活上言之 ,即谓之神、即谓之圣。
  以人生为起点 ,以生存为准则 ,一切学术思想、社会行为因之成就也。生存无限进变 ,自中山先生所谓民生进以至人类生存 ,以至一切众生之生存 ,至于超生存 ,至于妙微 ,皆以人生为起点:所以今世思想 ,曰“人生的”是也。又今世之人类生活观 ,亦非昔比 ,今世为群众的、组织的而非个体的。从前 ,自己作自己之行为 ,发明自己之道理;今世之思想行为 ,则非扩大言之与社会群众息息相关弗可 ,故曰今世之潮流为“群众的”是也。
  又今世之科学 ,皆取五官之感觉的可见可闻信而有徵者为根据 ,推论发明 ,步步研究累积而成 ,感觉之所不到者弗确 ,非经积累而成者不真 ,惟真确的、步骤的于是乎取 ,故今世之潮流 ,曰“科学的”是也。然则欲顺今世之潮流而契时机以行教 ,则其必含“人生的”、“群众的”与“科学的”意味矣。故居今而欲契时机以行真理 ,造成现代之佛学者 ,则佛学中之人生的佛学最宜。
  戍、人生佛学之大旨 论人生的佛学 ,所以冀培养现代之人生 ,发展现代之人生 ,至于超人、至于微妙、至于无穷。夫佛本所觉悟众生者也 ,动植万有无不有生 ,然其精义可取归之人;而能谭佛说、能听佛说者唯人 ,故虽专为人说亦无不可也。
  按佛说 ,穷全人生之生存 ,故既及吾人之生存 ,亦及吾人之物故;而言佛者不能及自己个人之物故 ,则于大生存之中取吾个人有始有终之一段生活为发端 ,即以是推论全人之生存。故现代人生 ,可以推全人生存;人之生存 ,可以推之万物生存。佛教以现代人生为起点 ,此合于今世之潮流者一也。
  发展人生至于正遍觉 ,至于超超人 ,为大乘之本而契时机必经之途。佛非为消灭人生而为发展人生 ,盖为积极非消极者也。小乘欲解脱个人 ,大乘欲超度众生 ,故大乘为“群众的” ,此合于今世之潮流者二也。佛教教人修行 ,最先达到完全之人格 ,然后发展至于超人 ,至于超超人 ,至于微妙 ,至于无穷境:故人而上有菩萨焉 ,有诸多菩萨焉而后成佛。夫以步骤的发展 ,合于科学之有次序性也。修行一步即成果一步 ,步步成绩 ,显著可观 ,此合于科学之有真确性也。是人生的佛学 ,亦为“科学的” ,此合于今世之潮流者三也。
  故人生的佛学者 ,以现代人生为起点 ,以发展生存至于微妙 ,导人至于正觉为目的 ,为“人生的”、“群众的”而又“科学的”者也。今兹所言 ,特具梗概 ,详其深造 ,实有赖于诸君!(见太虚丛书哲学)


返回主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