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愿文解
[明]莲池大师 著并释
△初、总序归敬
○初、标主
○二、明愿
○三、请加
△二、正述愿文
○初、求生西方正因
初、发起大心
二、忏除业障
三、立愿自要
四、求佛冥加
五、净业成就
○二、得生西方明验
初、临终正念
二、感佛来迎
三、往生极乐
○三、已生净土大用
初、见佛得记
二、蒙记具德
三、成德利生
四、普皆回向
△初总序归敬三: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
○初标主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稽首”者,以首叩地,敬之至也。西方国土无量,今归敬者,西方之安乐国也。“安乐”,极乐之异名也,或名安养,或名清泰,其义一也。“接”,摄取也。“引”,指导也。众生沉沦,接取置之善地。众生迷昧,指导归之正途。凡知识、罗汉、菩萨、如来,皆接引导师。如畋猎之有虞人,涉川之有舟长,问路之有土民也。唯佛为群导师中之大导师也。“大”,二意,一普度群灵无遗失故,二究竟成佛无退转故。
○二明愿
我今发愿愿往生
信、行、愿三,净土资粮。但言愿者,唯信故愿,愿之切者,必其信之真也;行以愿立,愿之切者,自能行之力也。是以《弥陀经》中,专说发愿愿往,不一而足。
○三请加
惟愿慈悲哀摄受
愿文备矣。
或问:古云:“把手牵他行不得,唯人自肯乃相应。”何乃求佛摄受耶?
答:一者弥陀本愿力故;二者求佛摄受,正自肯故;三者感应道交,正相应故。
△二正述愿文分三:初求生西方正因、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已生净土大用
△初求生西方正因五:初发起大心、二忏除业障、三立愿自要、四求佛冥加、五净业成就
○初发起大心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先出念佛求生净土之本志也。“普为”者,兼利为怀,不为自身独求解脱也。“一乘”者,佛果为期,不于余乘妄有希冀也。发如是心,乃修净土,是谓正因。苟为不然,虽勤念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四恩”者,在家则父母、众生、国王、三宝,出家则父母、师长、国王、施主也。“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二忏除业障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承上虽发大心,恐宿世今生,业障多而福慧少,欲净偏染,故须忏悔。“本净”者,心本自净,因迷成染。今始觉知,惭愧修省。若本不净,如销顽铁欲成真金,纵经百炼终不成就。
“三业”者,身业、意业、口业也。三业各具贪、瞋、痴故。
○三立愿自要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虽已忏悔,不发誓愿,是谓有忏无悔。“要”者,犹俗云“胁制”,古曰“要君”,今自要故①。四句,即四弘誓也。
“远离”句,即“烦恼无尽誓愿断”也。“勤修”句,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也。“誓成”句,即“佛道无上誓愿成”也。“誓度”句,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也。
[校注:①自要:犹言自勉、自励。]
○四求佛冥加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古《净土文》,谓佛“以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他心速见”故。行人既发大心,佛必证知。既证知已,佛大慈悲必垂哀悯。既哀悯已,佛大威神必垂加被。显如禅观,幽如梦寐。所云“金色”、“宝严”、“甘露”、“光明”、“手摩”、“衣覆”,精诚之极,感应自然。或不精诚,与精诚未极,则不能也。然行人但须一心精诚,不必因此生著,作意求现。
○五净业成就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既以自力,又蒙佛力,内外交资,故障灭善生,有如是等大利益事。“空”而曰“疾”,不劳肯綮修证也。“破”而曰“顿”,不历阶级次第也。了悟圆觉,常住寂光,至是得本净心,故曰净业成就。
“宿障”者,贪、瞋、痴等。“善根”者,戒、定、慧等。“妙心”、“真境”,言之似分,实则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二而不二。
△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初临终正念、二感佛来迎、三往生极乐
○初临终正念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至于”者,前修净因,故至临终感斯净报也。平日散心杂念,临行挥霍慞惶。念佛若至一心,临终安得不定?然行人但贵已离贪恋迷惑,勿虑或遭病苦厄难。倘遭病厄,当知念佛人死此往生,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如出牢狱,得还故家,不亦乐乎?况古云:“还有不病者么?”则亦有不厄者,复何虑哉!
“病苦”者,身所生。“厄难”者,身所遇。“贪恋”者,或贪眷属,或贪财产,不能舍故。“迷惑”者,心念颠倒,如不知地狱,而曰“我欲往中,我欲往中”故。
[校注:①“还有不病者么?”:云门文偃禅师语,意指自性,见《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②“我欲往中,我欲往中”:见《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出地狱品》:“佛告阿难:若有众生,弑父害母,骂辱六亲。作是罪者,命终之时,铜狗张口,化十八车,状如金车,宝盖在上。一切炎火,化为玉女。罪人遥见,心生欢喜:‘我欲往中,我欲往中。’……譬如壮士屈伸臂顷,直堕阿鼻大地狱中。”]
○二感佛来迎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经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也。众见发心,则自他兼利矣。又众人皆见,其事乃真。独己见之,或是魔事。
○三往生极乐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
上见佛来,今随佛去,无来去中而来去也。“胜莲华”者,上上品也。
△三已生净土大用四:初见佛得记、二蒙记具德、三成德利生、四普皆回向
○初见佛得记
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
上言平日求生,临终得生。然岂徒得生而已乎?今言得生之后,亲蒙佛记,具足功德,广度众生,有如是等大用也。凡生西方者,华开有迟速,见佛有早晚,悟道有先后。今是举念即生,生已即华开,即见佛,即闻法,即得忍,即授记也,皆上上品事。
○二蒙记具德
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或疑如是广大功德,累劫修习,未必能得。云何一生西方,皆悉成就?不知万法唯心,既得一心,何法不得?《文殊般若》称念佛为一行三昧,得此三昧,所有多闻智慧辩才,远过阿难百千万亿倍。余可知矣。
“三身”者,法、报、化身也。“四智”者,大圆境、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智也。“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六通”者,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通也。“陀罗尼”者,此云总持。
○三成德利生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然后”者,古所谓既生西方得无生忍已,还来此世救苦众生也。不违而入者,常居九品,常在十方,时时堪忍度众生,刻刻西方入正定也。“还得净心”者,上言迷本净心,此言昔迷今悟,如久失方得,得其本有之净心,非新得也。“愿无尽”者,前来发起无上大心,故今成满无尽大愿也。
○四普皆回向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初始发心求生净土,本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故今回向亦如是。
〖据《莲池大师全集》本录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