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工艺  文化  佛教  禅茶  沉香  收藏  佛事  台湾  工艺品  香道 

禅茶:舌尖上的禅意

   日期:2015-07-09    
   
  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我因茶事活动出差京城,晚宴时刻,偶然在一本大肆渲染“食神蒸霸”,大快朵颐地比拼“厨厨动人”的美食杂志上读到了那个冬天最温馨、最养眼,也是最养胃的一个句子——“让禅意温暖你的胃”。
 
  那一刻,可能是出于某一种敏感,在“让禅意温暖你的胃”的芬芳里,我的思维飞花乱溅,想入非非,想起了古老而博大的思想液体——茶,想起了“舌尖上的禅意”,想起了福州茶人小筑——地一茗。
 
  “地一茗”,顾名思义,她是“地地道道一等一,实实在在传统茶”的形而上的一种现实形态。结缘“地一茗”,当时是在老福州耳熟能详的温泉路邦辉大酒店。就在酒店大堂的南翼,有一个小小的边厅,远远望去,“地一茗”牌匾高悬店堂,墨宝源自福州本土书画名家陈初良的手笔。步入店堂,又见治壶方家顾绍培先生两个书法小品:“茶朋壶友”和“紫砂精华塑自然”。望文生义,俏皮、生动、形象,活脱脱一副老顽童的神态,想必顾先生与茶结缘不浅,寥寥数字,茶的年轻态,茶的健康品,惟肖惟妙。
 
  正徜徉字里行间,便有泡茶的美眉,邻家小乔模样,迎来送往,推杯置盏。恰遇年轻的老茶客艾先生,谈茶论道,满口妙语,字句珠矶,禅意最深的一句便是——“懂喝茶,喝懂茶,茶喝懂”。其实,这“禅茶一味”的九个字,就很散漫地码在货柜的上方,毋须高高抬头,即可一瞥,寻常可见,却又意味非凡。没有过多的揣磨,那份散漫,那份俏皮,那份绕来绕去的幽默,那份邻家小乔的亲切,莫名地叫人喜欢上了,喜欢到心里头去了。
 
  断断续续地来来往往,来来往往且断断续续。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枞,地地道道的传统茶续了一杯又一杯,还有陈年普洱、北苑贡茶、老枞水仙,实实在在地,吸引的都是一等一的老茶客。年轻的艾先生,是这里的常客,惟嗜武夷岩茶,每每呼朋唤友,左拥右簇,茶不离口,壶不离手——武夷山名枞“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北斗”、“雀舌”,一一点化,禅意在舌尖上,禅意在胃囊里,禅意在你自由自在的思想里……
 
  鲁迅先生说:“会喝好茶,有好茶喝,是一种清福。”艾先生会喝茶,好喝茶,常喝茶,该是一种莫大的享福吧?幸哉,斯人。
 
  2007年春节期间,得艾先生传讯,“地一茗”迁址福州城北溢景苑小区。我即刻赶了一部的士寻访而去,迁址后的“地一茗”,风格没有太多的移易,店堂也不是很大,仅仅二三十平方米,甚至感觉太小,还好小有小的可爱——扶梯盘旋而上,直通楼中楼,飞跃式的想象空间——“非”一般的表情,“飞”一般的空间。迎来送往,楼上楼下,阁里阁外,不像在泡茶聊天,更胜奔赴当年亲情四溢的同学会、战友会,那般熟悉,那般怀旧,简直是一圈又一圈杯子里深深浅浅的禅意。
 
  “地一茗”不大的店堂,有楼有阁,又有前店后堂之别,10余平方米的小小堂屋掘地三十三公分,层次感立即显见,而石案木几,更见质朴。说是前厅后堂,其实仅有的两个案几,只可容纳10来人。除此之外,便是若干罗列茶品的货柜、冷藏柜,还有零零散散的几株采自深山老林被驯养得野趣盎然的“石橄榄”之类,几方明清老房子里流传三两百年的石磨石廊。除此之外,最显眼的莫过于顶上悬挂的一盏灯,外罩由黑、红、黄三色融合拼装而成。套用艾先生的话说:“黑色寓意风水,红色表明吉气,黄色象征尊贵……”茶元素弥漫四起,茶禅意四下流传。
 
  沉醉在茶香世界里的艾先生,不时摇头晃脑地吟哦:“闽中三五闲云,无他喜好,惟嗜吃茶。八千里河山,四方寻觅,难得武夷丹霞名枞传统岩骨花香之韵,冥中悟彻,天心大师禅茶之说,普天下金木水火土,均可把杯玩味。于是应呼,北峰以南溢景苑开辟一茶人小筑——地一茗。”
 
  佛经说,佛度有缘人。今生今世,此时此刻,“地一茗”羁留的也都是与茶禅有缘的人吗?
 
  不论生客,还是熟客,推门跨入前厅,眼皮底下即是茶案,没有人招呼你落座,也没有很热情的奉茶,老茶客新主顾都是自个儿寻个地方静坐下来,慢慢地,慢慢地,品茶说道,水煮三国,茶香世界,这大概是女店主做为商人的悟茶之道吧。
 
  不难想象,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修为,不仅养身,更能养心;不仅洗却人间凡尘,更涤尽身心喧哗。
 
  无怪乎,夜里日里繁华不息的老福州,多多的茶人茶友,赶远远的路,寻访而来,只为——舌尖上的禅意。
 
 
 
更多>同类禅茶

推荐图文
推荐禅茶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