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法会  佛珠  佛教  文化  佛像  大师  台湾  佛经  功德  圆满 

超度法会生亡两利

   日期:2014-12-25     作者:佛友网    

  超度法会生亡两利

  农历七月,参加超度法会,

  除了透过自己至诚的心与往生者相应,

  希望将功德回向他们,

  让他们听闻佛法往生净土,

  同时,透过法会的共修,

  也让自己保持恭敬庄严的心念,

  感应有缘眷属一起来共修。

  每到农历七月,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举办各种超度亡灵的法会,不管是民间的中元普度,或是佛教寺院的超度法会,「超度」的观念和行为,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项集体宗教活动,更是华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景象,因为多数人相信如果没有进行普度,将无法平安渡过被称为「鬼月」的农历七月。

  宗教学者王见川指出,中国人如此重视亡灵的超度,是由于一般人的观念认为,人死后为鬼,若无人祭祀,这类的鬼魂会危害人间,而举办超度法会即有安抚孤魂的功能,不但希求自身的安宁,也为社会祈求平静。

  但是在佛教,不但没有「鬼月」之说,反而称七月为「欢喜月」。典故来自于佛陀时代,弟子们在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圆满之时,由于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因此往往有很多弟子证悟,所以令佛陀欢喜,故称为「欢喜日」,演变到后来,中国佛教称整个农历七月变成「欢喜月」。至于佛教之所以也会在农历七月举行以超亡为主的法会,来自于目犍连救母的典故。

  根据《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目犍连为救度堕于饿鬼道的母亲,佛陀开示他要在七月十五日僧众结夏安居「解夏日」当天,布施、供养僧众,有可能供养到得道、开悟或是解脱了的僧人,功德就很大,而此功德可以使得在地狱道的母亲得以度脱恶道,更可救济其它地狱道众生。因此,除了过世的父母,我们亦可在法会中,为过去生累劫有缘的怨亲眷属超度,可说是一种孝亲的表现。

  以至诚心邀请众生来听法

  佛教的这种孝亲的表现,可说是来自人类血亲的情感。社会学者吴就君指出,亲情不会因亲人的过世而断绝,反而在亲人往生后,总觉得会有一些遗憾,或因对亲人种种的思念,而害怕他们在未知的世界中受苦,因此想要做一些什么,来弥补在一起时没有做到的事。

  至于该为过世的亲人做些什么呢?佛教认为,给予往生者最好的祝福,就是让往生者听闻佛法,向往佛国净土,解脱生死苦恼。让往生者前来听经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至诚恳切的心,来参与法会。因为亲情之间,最容易产生感应,只要至诚,即能感应他们前来听经。

  而这也正是佛教的超度观。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的〈佛教相信超度亡灵的功用吗?〉一文中指出:「所谓超度,乃是超生乐土而度脱苦趣的意思,是仗着家属亲友们为其所修善业力量的感应,并不是僧尼诵经的本身有着超度的功能。」

  而这种超度的功能和感应,在许多经典都有记载,除了《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之外,在《地藏经》中。讲述地藏菩萨在过去生中曾为孝女?光目女和婆罗门女,他为救度已堕恶道的母亲,而做种种的功德,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救拔母亲离地狱苦。

  超度的主体是亡者家属

  而佛教在中国,超度法会的滥觞始自梁武帝,最有名的超荐忏法即为《梁皇宝忏》。相传武帝皇后郗氏因生前生性好忌,死后堕为蟒蛇身,一日在宫中出现请求武帝的帮忙。武帝即请宝志公大师帮忙,宝公因而制定《梁皇宝忏》,并举办法会,最后救度郗氏脱离畜生道而转为天人。另外,悟达国师所做的《慈悲三昧水忏》,都是历代感应相当多的超度忏法。

  然而,经忏佛事转变到后来,却成了金钱买卖的风气,因此我们看到有人到寺院为往生眷属或累结怨亲债主写超荐牌位,却不来参加法会,把超荐之事交给僧众。

  这样能达到为往生者超度的效果吗?如果根据《地藏经》中的例子可知,对于已堕地狱的众生,只要儿女至诚恳切的孝心,加上念佛恭敬虔敬,儿女与父母是血性相关的,仗三宝威德神力,可使得父母得到解脱。因此,圣严法师也强调「超度工作的主体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属。」

  就如禅修多年的科技人施炳煌认为,「超度应从自心的忏悔开始,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愿意用谦虚的心在佛前求忏悔,以自己的清净来感动众生,愿意一起来修学佛法,脱离苦趣。」因此每当他在参加法会时,向佛顶礼时,总会观想是代替累劫的亲亡眷属礼拜,希望他们也一起前来听闻佛法。

  自利利人的超荐法会

  如果回归到祖师大德创立经忏佛事的原意,是来自于自修精进,而不是用来超度亡灵的,但中国大德们广修经忏佛事,也是基于自利利他的慈悲情怀,希望以此利益法界的所有众生、一切有情,同得解脱。所以,超度法会的对象,不只是亡者,更是现世活着的人。因此,印顺导师在〈地藏菩萨之圣德及其法门〉一文中指出,「为亡者念经礼忏时,要看作自己做功德才能生效。」如《地藏经》中所说:「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亡者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力。」也就是说,若由活着的人超度亡者,亡者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余的六分功德,仍是由做佛事的人所得。

  圣严法师指出,法会的举行,必须要有教育的功能、修行的作用,是要以佛法的观念来调整人的心态和行为。如果参加超度法会,只是顺应习俗而为,顶多只是得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其实,佛教对于消灾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地藏经》说:「……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在日常生活中或累劫以来,有意无意之中可能都对人造成伤害,须在佛菩萨面前忏悔,让自己身口意的行为清净,发愿不再犯过,对于以往造的恶业,一定会负责任,请佛菩萨证明。而用佛事的诵经、拜忏、布施、供养,对沦于鬼神道中的宿世怨亲债主,用佛法开导,使之心开意解,脱离苦趣。当宿世的怨亲,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怨报怨了。

  法鼓山禅修推广中心监院果醒法师,说明法会中的仪文都是高僧大德之于修行的体会,化为文字,让初机学佛的人看到众生种种苦趣的描述,而已入佛门修行的人,则更升起精进修行的心。他并举施食焰口法会为例:「……此一瓣香,不从天降,岂属地生,两仪未判之先,根源充塞……」说的是人本具有佛性,从禅定而出,不是从外在而来,而是在本心原来就有的。

  长年参加梁皇宝忏法会的施炳煌,说出了每年都固定参加法会的感受:「梁皇宝忏的仪文,将人世间的无常写得十分清楚,反应了世间种种无奈和痛苦,让人生起出离心,而更能坚定修学佛法的心念。」果醒法师也指出,施食焰口法会十二段的召请文,涵盖了世间所有亡者之魂,不但使人心生警惕,也让超荐亡者的人们感知自己的眷属被召请来,与自己一同参加法会。

  集合众人心力的法会

  担任农禅寺维那师多年的果奘法师,形容农历七月的各种法会,总是人潮众多,除了大殿、各佛堂,甚至是走廊、庭园中,都站满了人。在这讲求科技的时代,参加农历七月法会的人不减反增,这个现象除了表现出一般人民求自心平安、家庭平安的心态外,在失业率增高、国际战争频仍、疾病疫情扩大的生活环境中,人们更迫切寻求身心的平静。而在宗教的仪式中,大众凝聚出安静的气氛、梵呗音声共振、礼拜诸佛菩萨、经文的意义、法师的开示,都有让人心安定沉稳的功能。身心安定,面对问题即容易用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化解烦恼。

  尤其,透过法会共修,可说是集合了共修者共同的心力,就能产生共鸣,形成更大的力量,就如同只有一盏灯时,再亮也是一盏灯,但当有更多盏灯时,光度就强了,彼此也会沾光。

  佛在成佛之前,看见众生都是与自己有缘的,故发愿要度尽众生。因此,众生也是与每一个人都有缘分的,无论是现世的父母亲属,乃至累劫的眷属,众生无一不和自己有关系,在农历七月的法会中,要祝福的不只是已往生的亲人,也是为所有与自己有缘的众生祝福。

  保持恭敬庄严的心念,让参加超度法会成为修行的一个法门;用愿意提升自己的心念,感动众生一起来修行;用诚挚的心,为累世造的恶业忏悔;用感恩的心,为逝去的亲人祝福。炎炎夏日,参加一场殊胜的超度法会,就是在心里开辟一亩清凉的法田,而能利益众生。
分享到: 0
 
 
更多>同类放生

推荐图文
推荐放生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