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阿难  佛像  菩萨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一)恭逢弥勒菩萨圣诞

   日期:2015-02-07    

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有园名大庄严。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从菩萨善根果报生。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神通力生。从菩萨善巧方便生。从菩萨福德智慧生。善男子。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以大悲心。为诸众生。现如是境界。集如是庄严。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为欲摄受本所生处父母眷属及诸人民。令成熟故。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于大乘中。得坚固故。又欲令彼一切众生。随住地随善根皆成就故。又欲为汝显示菩萨解脱门故。显示菩萨遍一切处受生自在故。显示菩萨以种种身普现一切众生之前常教化故。显示菩萨以大悲力普摄一切世间资财。而不厌故。显示菩萨具修诸行。知一切行。离诸相故。显示菩萨处处受生。了一切生皆无相故。(《大方广佛华严经》唐 实叉难陀译)


    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一日)恭逢弥勒菩萨圣诞,谨依有关文献介绍弥勒菩萨,以作纪念。弥勒菩萨,梵文拉丁转写为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注维摩经一曰:‘什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天台净名疏五曰:‘言弥勒者,有云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无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于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慧苑音义下曰:‘弥勒,具昧怛曳,此翻为慈氏也。’慧琳音义十四曰:‘弥帝隶,古云弥勒,皆讹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西域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汉传佛教所供逢的笑弥勒造像,来源于契比法师,法师相传为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贞明二年(916年),在岳林寺圆寂静时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处不识。”这时人们才醒识其为弥勒的化身。

弥勒菩萨的教法传承于佛教的唯识宗(又名法相宗)。法相宗为大乘八宗之一。为穷明万法性相之宗,故名法相宗。此目取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之名而立。又依唯识论明万法唯识之理,故名唯识宗,此目取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之意。此二者为通称。更名应理圆实宗,以所诠之理离空有二边能应理,而为圆满真实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之意。又名普为乘教宗。以本宗是佛第三时之教,普被五乘之机故也。此目取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之意。其中前二名,为约于法相门之称,次名为约于观心门之称,次为约于教相门之称。我国慈恩寺窥基,大成此宗,故有慈恩宗之名。经以解深密经,论以瑜伽论唯识论等为所依。原在印度,佛灭后一千年中,无著菩萨由阿逾陀国讲堂夜夜升兜率天,就弥勒菩萨听受瑜伽论,昼日宣说之于大众,瑜伽论百卷是也。其后无著之弟世亲,造唯识论,助成其义,彼土名为瑜伽宗。玄奘入西域受之于那兰陀寺之戒贤,传于支那弟子慈恩大成之,始有法相宗,慈恩宗之名。

弥勒菩萨系列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1卷)〖刘宋 沮渠京声译〗
佛说弥勒下生经(1卷)〖西晋 竺法护译〗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1卷)〖后秦 鸠摩罗什译〗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1卷)〖唐 义净译〗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
佛说弥勒来时经(1卷)〖失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1卷)〖唐 佛陀多罗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东晋 佛驮跋陀罗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 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唐 般若译〗
佛说稻芋经(1卷)〖失译〗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干喻经(1卷)〖唐 不空译〗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1卷)〖宋 施护译〗
佛说大乘稻芋经(1卷)〖失译〗
菩萨地持经(10卷)〖北凉 昙无谶译〗
菩萨善戒经(9卷)〖刘宋 求那跋摩译〗
菩萨善戒经(1卷)〖刘宋 求那跋摩译〗
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1卷)〖宋 法贤译〗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2卷)〖唐 善无畏译〗
佛说慈氏菩萨陀罗尼(1卷)〖宋 法贤译〗
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1卷)〖宋 法贤译〗
佛说弥勒菩萨发愿王偈(1卷)〖清 工布查布译〗
菩萨戒羯磨文(1卷)〖唐 玄奘译〗
菩萨戒本(1卷)〖北凉 昙无谶译〗
菩萨戒本(1卷)〖唐 玄奘译〗

弥勒菩萨系列论著

瑜伽师地论(100卷)〖唐 玄奘译〗
究竟一乘宝性论(4卷)〖后魏 勒那摩提译〗
现观庄严论【弥勒菩萨造】
中边分别论(2卷)〖陈 真谛译〗
辩中边论(3卷)〖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颂(1卷)〖唐 玄奘译〗
辨法法性论【弥勒菩萨造】
大乘庄严经论(13卷)〖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现观庄严论略解【弥勒菩萨造颂 法尊法师译释】
《宝性论新译》(电子书)【弥勒菩萨造,无著论师释,谈锡永译】
大乘无上续论(CHM)【弥勒菩萨 造,遍知多罗瓦 著,堪布益西彭措 译】

唯识宗论著

瑜伽师地论释(1卷)〖唐 玄奘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3卷)〖隋 达磨笈多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3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十地经论(12卷)〖后魏 菩提流支等译〗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2卷)〖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般若灯论释(15卷)〖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决定藏论(3卷)〖梁 真谛译〗
成唯识论(10卷)〖唐 玄奘译〗
唯识三十论颂(1卷)〖唐 玄奘译〗
转识论(1卷)〖陈 真谛译〗
唯识论(1卷)〖后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大乘唯识论(1卷)〖陈 真谛译〗
唯识二十论(1卷)〖唐 玄奘译〗
成唯识宝生论(5卷)〖唐 义净译〗
摄大乘论(2卷)〖后魏 佛陀扇多译〗
摄大乘论(3卷)〖陈 真谛译〗
摄大乘论本(3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15卷)〖陈 真谛译〗
摄大乘论释论(10卷)〖隋 笈多共行炬等译〗
摄大乘论释(10卷)〖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10卷)〖唐 玄奘译〗
中边分别论(2卷)〖陈 真谛译〗
辩中边论(3卷)〖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颂(1卷)〖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20卷)〖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颂(1卷)〖唐 玄奘译〗
大乘庄严经论(13卷)〖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7卷)〖唐 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16卷)〖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唐 玄奘译〗
六门教授习定论(1卷)〖唐 义净译〗
业成就论(1卷)〖元魏 毗目智仙译〗
大乘成业论(1卷)〖唐 玄奘译〗
佛性论(4卷)〖陈 真谛译〗
大乘五蕴论(1卷)〖唐 玄奘译〗
大乘广五蕴论(1卷)〖唐 地婆诃罗译〗
大乘百法明门论(1卷)〖唐 玄奘译〗“宝库”录校版本
王法正理论(1卷)〖陈 玄奘译〗
 十八空论(1卷)〖陈 真谛译〗
三无性论(2卷)〖陈 真谛译〗
显识论(1卷)〖陈 真谛译〗
无相思尘论(1卷)〖陈 真谛译〗
解卷论(1卷)〖陈 真谛译〗
掌中论(1卷)〖唐 义净译〗
取因假设论(1卷)〖唐 义净译〗
观总相论颂(1卷)〖唐 义净译〗
观所缘缘论(1卷)〖唐 玄奘译〗
观所缘论释(1卷)〖唐 义净译〗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1卷)〖唐 提云般若等译〗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1卷)〖唐 提云般若译〗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3卷)〖唐 窥基撰〗
妙法莲华经玄赞(20卷)〖唐 窥基撰〗
阿弥陀经疏(1卷)〖唐 窥基撰〗
阿弥陀经通赞疏(3卷)〖唐 窥基撰〗
金刚般若经赞述(2卷)〖唐 窥基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2卷)〖唐 窥基撰〗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2卷)〖唐 窥基撰〗
说无垢称经疏(12卷)〖唐 窥基撰〗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10卷)〖唐 慧沼撰〗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1卷)〖唐 慧沼撰〗

弥勒经疏

弥勒经游意(1卷)〖隋 吉藏撰〗
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赞(2卷)〖唐 窥基撰〗
弥勒上生经宗要(1卷)〖新罗 元晓撰〗
三弥勒经疏(1卷)〖新罗 憬兴撰〗

唯识学论疏

金刚般若论会释(3卷)〖唐 窥基撰〗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1卷)〖唐 义净述〗
俱舍论记(30卷)〖唐 普光述〗
俱舍论疏(30卷)〖唐 法宝撰〗
俱舍论颂疏论本(30卷)〖唐 圆晖述〗
中观论疏(20卷)〖隋 吉藏撰〗
十二门论疏(6卷)〖隋 吉藏撰〗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2卷)〖唐 法藏述〗
百论疏(9卷)〖隋 吉藏撰〗
瑜伽论记(48卷)〖唐 遁伦集撰〗
瑜伽师地论略纂(16卷)〖唐 窥基撰〗
成唯识论述记(20卷)〖唐 窥基撰〗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4卷)〖唐 窥基撰〗
成唯识论了义灯(13卷)〖唐 惠沼述〗
成唯识论演秘(14卷)〖唐 智周撰〗
唯识二十论述记(2卷)〖唐 窥基撰〗
辩中边论述记(3卷)〖唐 窥基撰〗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2卷)〖唐 窥基注解,明 普秦增修〗
大乘百法明门论疏(2卷)〖唐 大乘光撰〗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1卷)〖唐 法藏撰〗
理门论述记(1卷)〖唐 神泰撰〗
因明入正理论疏(3卷)〖唐 窥基撰〗
因明义断(1卷)〖唐 慧沼撰〗
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1卷)〖唐 慧沼集〗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