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阿难  佛像  菩萨 

布施对象平等与果报大小的关系等几个问题

   日期:2015-03-16    

问:我在布施的时候,喜欢选择一些自我感觉应该帮助的,来进行帮助,这样如法吗?

答:这是不如法的,布施的时候是不应该区别对象的,而应该平等对待。不能觉得,这个求助者有德行,我很愿意布施,这个求助者是自作自受,我不大愿意,或者说这个人是善人,我应该帮他,这个人是恶人,我不想帮他。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不如法的。《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菩萨布施,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我们作为学佛弟子,行持菩萨精神,在布施的时候应该要远离这五种不如法的心行,布施的时候不要分别求助人有德或无德、分别是善人或是恶人,以平等心对待,这样才是随顺自性、法性,才能契入菩萨的无我慈悲中。
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不观怨亲种姓尊卑。已许之物终不生悔。多许之物终不少与。不先许好后以恶施。虽许恶与好许少施多。

菩萨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不会观察哪个是福田、哪个不是福田。不会看这个人是不是自己的仇人或者亲人,也不会看哪个身份尊贵、哪个贫贱。已经答应给予的东西终生不会后悔,答应给予多少,不会少给,不会许诺给予好物,后来给以恶劣之物。倒是会许诺坏的,给予好的,许诺少的给予多的。

布施的时候其心平等,人人平等。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亲疏等等关系。这样的布施才是最好的。
佛教中也提到过布施的对象,对布施的福报有很大影响。但这里又说平等布施,是不是矛盾?并不是矛盾。平等布施的要求是针对行菩萨道的人。而相当多的人在布施的时候目的就是福报。这个时候布施的对象就有不同的意义。
所以针对祈求福报的人,佛说布施不同的对象所得福报的不同。
针对行菩萨道的人,佛说平等布施。不会考虑福田不福田的问题。
就福报来说后者平等心所得的福报,其实更为广大。当然这个平等心是的的确确这么想,有这个观念才会如此。
同时布施的时候,对方与自己有无仇怨,对方的地位是否尊贵等等因素更不会考虑在内。要说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大部分人做不到对方是自己的仇敌依然平等布施。所以说这样的平等心福报更为殊胜。但是也不要错会,不要认为那我专门找仇敌布施,福报更大。那就未必是平等心了。那还是追求福报的心。如果追求福报,那就大大方方,老老实实按照佛说的布施果报的不同,自己选择布施的对象。不要自欺欺人。

所允诺的布施一定兑现。不仅不会反悔,更不会缺斤少两、以次充好。许诺少的或者差的东西,倒是可以给予多的或者好的东西。也就是说,可以增加、提升布施的数量和品质。但不要反悔或者不足。


问:我在布施的时候,还是有求果报的心理,那果报是不是很小呢?

答:即便布施的时候,以求果报的心理来行布施,果报也肯定有的,果报的大小跟受施者有关系。《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倍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倍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

如果是以求果报的心去做布施,那么布施畜生,得到一百倍的回报,布施破戒的人,得到千倍的回报,布施持戒的人,得到十万倍的回报,布施外道离欲者,得到百万倍的回报,布施向求菩提道之人,得到千亿倍回报,如果布施证果的圣人,得到无量无边的回报,无法用数字计算了。受施者的功德不同,得到的回报也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所以对于布施要坚定、欢喜、信心去做,能够在布施的时候多一分无我,那么果报同样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因为布施的果报与三个因素有关系:一是布施者的心地发心;二是布施的财或物的多、少、好、坏;三是受施者(福田)的功德的差异。如果发心很纯正,即便是布施畜生,那么这个果报都能够与布施佛一样,正如世尊又有开示: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所以,布施的果报是由这三个方面的程度来决定的。

问:我经常拿钱去布施,帮助贫苦疾病者,但父母有意见,说:你钱怎么都不拿点给我们,都舍得全部拿去救贫济苦。我这样对吗?

答:这是极大的错误。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从这段世尊的开示中,可以看出这种布施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布施财物的时候,因为财物的问题与家里人闹矛盾,引起家人很大烦恼,虽然最终是把财物布施出去了,但是未来的果报虽然也会有,也得到很大的福果,但身体却会经常的生病,就有点无福消受这些福报了。所以如果在布施的时候,家里人有意见或者烦恼的,都应该先积极的化解矛盾,而不是固执的坚持一定要布施出去,有时候也可以用一些善巧方便,目的就是不要引起家人的烦恼,这样的布施才是圆满的布施。如果自己在行持布施,救贫救苦,但是对自己的父母吝啬,也可能觉得父母反正有钱,又不缺这个钱,不想拿钱给父母,又或者是因为布施钱财的问题和自己的配偶闹矛盾,对妻子刻薄,对外人却大方,又或者对自己的仆人克扣,这样的人虽然行持布施,但是这种人是恶人,这样的布施也不是有情有义的布施,这样的布施人,对家人没有慈悲怜悯心,也不知道父母恩重难报,虽然未来还是能够得到福报财宝,但是经常会散掉,自己也会身体多病苦痛,这些钱财也无法受用。所以布施的时候还是要有一个次第,自己的钱财首先应该照顾到自己的父母、家人眷属,因为照顾好家人眷属,拿钱给父母眷属,这本身就是一种布施、就是一种供养,而且父母更是殊胜的布施福田,等同于佛,当我们把父母家人眷属照顾好、供养好之后,再拿钱财去布施其他人或者去救苦救难,这样才是如法的布施。因此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知道供养,连家人眷属都受诸苦恼,但是却要去救苦救难,就有点好高骛远、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最终的果报也会不圆满、有很大欠缺,所以修行布施,首先要照顾、供养好自己的家庭。

问:有人求助,我们很多人一起出钱出力帮他,那么我们布施的每一个人得福都相同吗?

答: 《优婆塞戒经》中世尊开示: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田胜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者,得果不如。

从世尊开示中,我们可以深刻明白共修布施更殊胜,因为每个人的钱财有限,如果召集很多人一起来布施,那么虽然每个人出钱不多,但是众人的力量就很大,也更容易帮助到求助人。所以用共修的方式,一起来进行布施帮助别人,这样让钱少的人也有布施的机会,那么这些钱多钱少的布施者,如果他们布施的发心、布施的对象是相同的话,那么果报也是没有差别的。比如施乐会中有个病人求助,我们有500人帮助了他,500人中有出1元的,有出1分钱的,有出几十元乃至几百元的,如果这500个人的发心都是相同的,那么不管出1分钱还是几百元,未来的果报都是没有差别的。这就是共修布施的殊胜的地方。

另外在《佛说像法决疑经》中世尊亦有相似的开示:善男子。若复有人。多饶财物独行布施。从生至老。不如复有众多人众。不同贫富贵贱。若道若俗。共相劝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随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假使不施。念念之中施功常生无有穷尽。独行布施其福甚少。

以上开示说得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大概翻译一下:善男子,如果有个人,有很多的财物,从生到死一辈子都坚持一个人行持布施,但是这个人他并不如有很多人,或者贫穷或者富有或者高贵或者低贱或者在家或者出家,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一起出钱,即便每个人出很少的钱,然后把这些钱聚集在一起,用这个汇集一起的钱随缘的进行布施、救济贫困孤寡老病苦厄之人,这样做那么这每个人得到的福都比先前独行布施的人福利更大,即便假使一个人没有钱财无法布施,但是能够劝别人或多或少出钱来共修布施,那么这个人的念念的相续中常常会升起布施的功德,永远都没有穷尽,但是独自一人行持布施,相比共修布施,得到的福利少得多。

所以,我们一定要深信佛语,不能小看这种共修布施共修救助的因果,更不能轻视一分一元的钱财,我们应该多多的宣传、劝勉他人进行共修布施,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大众的力量就是无穷尽的,当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才能成就这一滴水的伟大,布施的道理亦复如是。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