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阿难  佛像  菩萨 

如何快速有效地累积功德!

   日期:2015-03-18    

凡夫众生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来说,要经历五大阶段,也就是唯识五位的划分: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唯识五位涵盖了佛菩提道的五十二个阶位。目前绝大多数的佛子学佛处在第一个阶段——资粮位,那么在资粮位如何快速有效地修积资粮,从而可以跨越加行位,开悟见道,证得真如心以后,迈入修道位,修道成佛。

资是资财,粮是粮食,人欲远行,必有资粮才能达到目的地。佛教所说的资粮,如圣玄奘菩萨于《唯识述记》卷九所说:菩萨,因之初位资益己身之粮,方至彼果,故名资粮。
因此,佛教所说的资粮,是指菩萨在因地,还没有成佛的时候,所必须修积的种种善根功德,以此为基础,才能最终圆证佛果。大乘菩萨所应修集的资粮略说有二种,如《大宝积经》卷五十二,世尊对弟子舍利子说:

“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善能通达二种资粮,何者是耶?谓福及智。舍利子,云何名为福德资粮?所谓布施体性福所作事、尸罗体性福所作事、诸修体性福所作事及大慈定大悲方便。……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智德资粮善巧?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由住如是如是因缘法故,摄取于智,是故名曰智德智粮。”

简而言之,菩萨所修积的资粮略分为两种:一者福德资粮,二者智慧资粮。
所谓的福德资粮,即是修福;智慧资粮,就是修慧。小乘人修习解脱道,只要现观蕴处界苦空无我、缘起性空,不需要或者仅需积累极少的福德资粮即能证得解脱果。大乘佛法不同于小乘法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大乘佛法的修证,必须要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为基础,才能成就。大智度论》卷八记载:

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哥哥一心持戒诵经坐禅修慧,不乐修福,弟弟广专修福德,不修智慧。至释迦文佛出世时,哥哥生在一长者家,弟弟则投生为大象。大象的力气极大,能在战场作战,深得国王的喜爱,得到很好的饲养。后来哥哥出家学道,得六神通成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但是,因为前世不乐修福,故终日托钵在城中化缘,求食不得。而弟弟不乐修慧,投胎为大象后,虽食物丰富,却很愚痴。后来某天,阿罗汉在城中乞讨了一天,也没有得到饮食,饥渴之时,路过象厩,看到大象吃的比人还好,便以神通观察因缘,发现大象的前世就是自己弟弟,于是便感慨到:我们兄弟两个当初都有过失啊!

故诗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

佛菩萨的经论常说:菩萨者,福慧深利,道观双流;佛是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慧庄严具足。因此,大乘佛法既要修福德资粮,也要修智慧资粮,所谓的福慧双修,福慧具足,才能成佛。

佛子修积福慧两种资粮,是通过六度(六波罗蜜)的方式,如《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二庄严品第十二”中,世尊对善生菩萨说:
“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
又如龙树菩萨于《大智度论》卷十五所说:
“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等)是为福德门;知一切诸法实相摩诃般若波罗蜜,是为智慧门。”
因此,菩萨修积两种资粮的方式,即是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有情从生死轮回的此岸,跨越烦恼大海,到达涅槃彼岸称之为“度”,菩萨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种方式的修习能够成佛,故名六度,也称六波罗蜜。六度是菩萨道的根本,佛教广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概括起来则不出六度范围,六度涵盖了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故名六度万行。菩萨没有开悟见道以前,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开悟见道以后,则转入内门继续广修六度万行。一切菩萨无有离开六度而修佛菩提者,菩萨成佛的每一个阶段的修习,也始终都是围绕六度进行的,无一例外。
资粮位的佛子,就福慧二种资粮来说,要以修积福德资粮为主。因为智慧资粮需要以福德资粮为基础,才能进修。譬如一个人的视力(慧解力)很好,但是如果不登到高处(不借助福德资粮),是无法望远的(获得甚深智慧的)。这也就是说,佛子即便是慧解力很强,如果不以福德资粮为基础,是无法增益智慧的。若以福德资粮为台阶,则如登高望远,一步必有一步的胜景。所谓“福德能显法身”,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修积福德资粮的方式,由《优婆塞戒经》和《大智度论》等经论可知:福德资粮的修积主要是通过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等方式进行的。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