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佛像  阿难  菩萨 

心无内外,本不可得

   日期:2015-04-24    
 佛法中对于心的描述有很多,经典中常常是整篇的文字来阐述心的问题。不过在描述心的开示中,大都有一个共性,或者说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说法,心是:无内无外、非有非无、不生不灭的

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

这个心根本没有所谓的内外、也没有存在与不存在之说。更没有出生与毁灭的过程。远远超出了逻辑思维所能触及的范围。

现在有不少人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或者也有说心外见法的。

这些话出自古德语录。有其具体的对境而言,并非没有道理。而且也有经典的依据。但是现在很多人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如果这个心是指真如本性来说,那么这句话就不成立,因为此心本无内外、非有非无、不可得的东西啊。何来心外求、心内求呢?

这句话的意思另有所指。原因在佛法中对心的描述上,有内外分类。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佛法中的心,含义多种。可以分成内外二相。外相就是除我之外的一切外境。山河大地、人物对境。心内相又分两种。一种是我们的妄心,就是思虑、推度、记忆等等心绪。一种是真心。这个真心就是我们说的真如本性、无内无外、非有非无、不生不灭的心。内妄想心是因是体,外相为果为用。

说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所谓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其实是在讲,我们不要去追求那些虚幻的外相境界。这里指的就是心外相而言。是提醒我们修行中的一种错误。

但是这并不是外道的定义。因为心内求法也不一定就是佛法。心内相中还有真妄之分,依妄想心求,同样远离正道,而说到真心,就更没有什么内外之别了。这就如同说杀人放火就是犯罪一样。杀人放火可以定为犯罪,不过犯罪不一定就是杀人放火。贪污腐化、玩忽职守一样是犯罪。

如果我们把古人指出我们修行中的弊病的言语当成了外道的定义,就成了十分荒谬的笑话。杀人放火是犯罪,这个没错,反过来,犯罪就是杀人放火,就成了以偏概全了,因为贪污渎职也是。

古德说:心外见法、即是外道,没有错,因为他是在指出我们的问题,你要是执著外境,当然是外道,而非佛法。但是如果说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则错误的很。因为心内求法同样错误。诸佛妙法,无内无外,《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已经明确告诉大家,不要说内外中间,此心本妄,何来内外?

所以请大家切实了解佛法本意。指出心逐外相的错误没有问题,认为只要不心逐外相,就没有错误,则成了荒唐。《圆觉经》讲的修行四病,作、任、止、灭。无一不是依心起修,经典却说其为病。外道尚有修行禅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处,非修心不能得禅定。故说外道就是心外求法,是错误的。

要想真的鉴别佛法与外道,那么依据四法印即可:诸行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