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阿难  佛像  菩萨 

给天下父母亲☆知恩报恩☆报父母恩☆孝亲系列之经典选辑(一)

   日期:2015-04-26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

“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若父母---无信教令信,获安隐处;无戒与戒教授,获安隐处;不闻使闻教授,获安隐处;悭贪教令好施,劝乐教授,获安隐处;无智慧教令黠慧,劝乐教授,获安隐处。如是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教信法教授,获安隐处。诸法甚深,现身获果义味甚深。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圣众.如来圣众,甚清净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

“所谓圣众。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最尊最贵。当尊奉敬仰。是世间无上福田。如是诸子。当教父母行慈。”

“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养子。是谓比丘有二子。是故!诸比丘!当学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竟
佛说盂兰盆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饭。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连大叫,悲号啼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为汝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罪障消除。”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铤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受无量快乐。”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塔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尔时目连比丘及此大会大菩萨众皆大欢喜,而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是时目连其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父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此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

  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苦,得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佛告诸善男子、善女人:“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

  尔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盂兰盆经 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十一(节录)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何等名为世间善法?”

佛告善现:“世间善法者---谓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师长,施性福业事、戒性福业事、修性福业事。供侍病者俱行福、方便善巧俱行福。世间十善业道。若膀胀想、脓烂想、青瘀想、异赤想、破坏想、啄啖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

“若世间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

“若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静随念、入出息随念、身随念、死随念。”

“善现!此等名为世间善法。”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节录)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无尽意菩萨品第十二之四

于父母所,知恩报恩,供养给事,心初无悔。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一卷(节录)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非饮食及宝  能报父母恩
引导向正法  便为供二亲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一(节录)
东晋[罽-厂]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法与凡夫人,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云何为二法?”

“供养父母,是谓二人,获大功德成大果报。”
“若复供养一生补处菩萨,获大功德得大果报。”

  “是谓。比丘!施此二人,得大功德.成大果报.得甘露味.至无为处!”

“是故。诸比丘!常念孝顺,供养父母。”


“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着左肩上、以母着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

“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

“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

“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那先比丘经卷上(节录)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王言:“何等为诚信者?”

那先言:“诚信者,无所复疑!信有佛、有佛经法、信有比丘僧。信有阿罗汉、信有今世、信有后世。信有孝顺父母、信有作善得善。信有作恶得恶。得信是以后心便清净,即去离五恶。”

“何等五恶?一者、贪淫。二者、瞋恚。三者、睡眠。四者、戏乐。五者、所疑。”

“人不去是五恶心意不定。去是五恶意便清净。”



出曜经卷第二十七(节录)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世有父母乐众聚和亦乐者。

如佛《契经》所说:“父母恩重不可得记。若使孝子欲报其恩---右肩负父左肩负母,从生至长,周行天地经百千劫,亦不能报父母一日之恩!何以故?皆由父母---长养五阴、敷张六情、使睹光明,推燥居湿,随时扶侍。是以孝子,虽欲报恩,百、千分未获其一。

是故说曰,世有父母乐众聚和亦乐也。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节录)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佛真实语为诸众生而作证明。能除众生身心苦恼种种怨敌。于诸境界无所取着。

母当信佛!莫信六师虚诳之语。我敬母故,为报母恩,奉上此语。何以故?

母怀我身,满足十月受大苦恼。生我身时,半死半生,绝而复苏。我念此恩。未曾遗忘。设于无量百千万劫,亦不可报。

我心---常愿共母往见百万亿那由他佛。
常愿共母听诸佛法。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菩萨行处。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菩萨净佛法处。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不坏清净信处。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作佛事处。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香、华、衣服、卧具、汤药、供养佛法僧处。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圣人行法之处。
常愿共母往见一切信根成就、无有颠倒、至涅槃处。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第四(节录)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国内,若有不孝众生,不念父母生养之恩,舍背父母与妻子居。”

“所有衣食病瘦汤药,念给妻子,不与父母。”
“父母衰老,出入无力,曾不生忧,亲近扶侍。于其妻子,昼夜不离。”
“得一美味,不敢自啖,持与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财宝。私共妻子,欢乐食啖。”
“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语,信用无舍。”
“或为妻子呵骂父母。或共亲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于淫欲无惭愧心。”

“如是众生。摄在何等众生数中?”

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如是恶人当知父母恩重,至心孝养犹不能报,何况弃舍,违逆教命?!是名世间最大劫贼。



佛说阿遬达经(节录)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闻如是。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

“皆听我所言致难。父母生子养育哺乳。长大欲令见日月光。父母以天下万物示子。欲令知善恶。”

“诸比丘。如是子以一肩负父、复以一肩负母,至寿竟乃止。复以天珍宝明月珠、玉璧、琉璃、珊瑚、自生禽兽白珠,皆以着身上,尚未足报偿父母恩。”
“父母喜杀生。子能谏止父母,令不复杀生。”
“父母有恶心。子常谏止令常,念善无有恶心。”
“父母愚痴少智不知经道。以佛经告之。”
“父母贪狼嫉妒。子从顺谏之。”
父母不知善恶。子稍以顺告之。”
“诸比丘!子当如是。”

“为人作子,衣服欲好于父母?食欲甘于父母?语欲高父母上?至死后当入地狱中!”

“为人作子,当孝顺事父母,持行如是者,死当生天上。”诸比丘皆稽首俱闻善教。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节录)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佛告阿难:“云何名灰河地狱?”
“灰河地狱者,长二百由旬,广十二由旬。下有利刀、岸上剑树、满中猛火厚十二丈。复有融灰,以覆火上厚四十丈。”
世间自有无惭众生偷盗父母、偷盗师长、偷盗善友兄弟姊妹。”
“如是痴人,无有惭愧,不识恩养,心无反复。贪利欲得不识殃祸。不顺师教。”
“此人罪报,欲命终时,气满心腹、喘息不续。即作是念我心如泥、气满胸中。得一微火爆我身者,不亦快乎!”
“狱卒罗刹,应念即至化作妻子,手擎火炉,微灰覆上,至罪人所。是时罪人心大欢喜,以欢喜故,气绝命终,生灰河中。”
“诸剑树间有一罗刹,手执利剑欲来伤害,是人恐怖走于灰河,举足下足,刀伤其脚。剑树雨刀,从毛孔入。罗刹以叉,叉其心出,躄地闷死,寻复还活。”
“是人偷盗师长父母罪因缘故。一日一夜,五百亿生,五百亿死。”
“饥渴逼故,张口欲食。剑林雨刀,从舌头入。劈腹裂心,闷绝而死。”
“由前闻佛、法、僧名故。罪毕之后,得生人中,贫穷下贱。觉世非常,出家学道。世无佛时,成辟支佛。世若有佛,成阿罗汉。”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节录)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奉 制译

  佛告善住及天帝释:“十恶业缘,恶口尤最!当知恶骂,甚于猛火!而此猛火---但焚七珍之财、但焚世间资玩等物。”

“恶口猛火能烧七圣之财,能烧出世一切功德。消灭荡尽,遽招恶报。如汝善住,一言恨母一骂众僧,烧天报尽,复入地狱。”

“天帝父母众僧不应轻毁。理当尊重恭敬供养。软语称赞常念其恩。”
“三界慈爱唯有父母。三世福田不过众僧。如其八辈真僧十二贤圣。供养之者不虚功德。欲求出世进可成道。宁应僧处辄生欺语。”
“父母生养劬劳辛苦。十月妊娠三年乳哺。长养教诲艰忧备尽。冀其成立才艺过人。”
“又望出家度脱生死。以是恩念昊天难报。”

“是故。我语阿难,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绕须弥山百千匝,血流没踝,尚不能报一日乳哺之恩。岂应恶念,轻生恚语?”



杂宝藏经卷第九(节录)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一一○)不孝子受苦报缘

昔迦默国。鸠陀扇村中。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其子勃逆。不修仁孝。以瞋母故。举手向母。适打一下。即日出行。遇逢于贼。斩其一臂。不孝之罪。寻即现报。苦痛如是。后地狱苦。不可称计。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节录)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当勤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归奉三尊。勤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喜、舍,怨亲平等,同己无二。不欺孤老,不轻下贱,护彼如己。汝等若能如是修行,则为已得报佛之恩,永离众苦。”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节录)
宋沙门慧简译

  佛告诸比丘:“人生在世间时,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道人、不行仁义无可用心、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魂神,当堕阎王地狱。”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节录)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言:“人于世间孝顺父母、敬事长老、恭执谦卑。先跪后起,后言先止。常教恶人为善,从是得五善。何等五?”
  “一者,为人所敬爱。”
“二者,人皆道其善。”
“三者,自意欢喜。”
“四者,得上天为诸天所敬爱。”
“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为众人所媚爱。”
“今见有善心孝顺,为众人所媚爱者,皆是故世宿命,孝顺敬事长老所致。
如是分明。可作孝顺事于长老。”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节录)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

一者,供奉能使无乏。
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二(节录)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
“坚持七行必得帝释。何以故?昔者帝释,为人之时发初履行---孝顺父母。恭敬尊长。所言柔软。断于两舌。好施无悭。恒修实语。终不欺诳。不起瞋恚。设生嫌恨。寻思灭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于父母所  极能孝顺  于诸尊长
深心恭敬  恒作软善  恩柔好语
断于两舌  悭贪瞋恚  三十三天
各作是语  如是行者  胜我等辈
当知别住  以为天王      ”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般涅槃经卷上(节录)
东晋平阳沙门释法显译

时彼座中。有一婆罗门。名弗波育帝。聪明智慧博闻强记。
  尔时如来。即告之言:“汝等当知在家之人,有四种法,宜应修习!”
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
三者,愍念僮仆。知其有无。
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汝等若恒行此四法。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
  复次!弗波育帝。在家之人。有四乐法。
一者,不负他财,无惭愧色。
二者,极大巨富,自惜不用。父、
母、妻子、亲戚、眷属,皆不给与。又不供养沙门、婆罗门。
三者,极大巨富,身着丽服。口恣上味,供养父母亲戚眷属,皆悉给与。奉事沙门,及婆罗门。
四者,身口意业,并不为恶。聪明智慧,乐欲多闻。
汝等当知在家之人,虽复有此四种之乐。
而不负他债、及以悭贪---此法名为最下之乐。
好行布施---名为中乐。
身口意业,不造于恶,聪明智慧,乐于多闻---此法名为上胜之乐。
杂宝藏经卷第一(节录)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

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言。有二邪行。如似拍鞠。速堕地狱。云何为二。一者不供养父母。二者于父母所。作诸不善。
有二正行。如似拍鞠。速生天上。云何为二。一者,供养父母。二者,于父母所作众善行。

诸比丘言。希有世尊。如来极能赞叹父母。

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世。雪山之中。有一鹦鹉。父母都盲。常取好花果。先奉父母。
尔时有一田主。初种谷时。而作愿言。所种之谷。要与众生而共啖食。
时鹦鹉子。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即常于田。采取稻谷。以供父母是时田主按行苗行。见诸虫鸟揃谷穗处。瞋恚懊恼。便设罗网。捕得鹦鹉。
鹦鹉子言。田主先有好心。施物无吝。由是之故。故我敢来。采取稻谷。如何今者。而见网捕。且田者如母。种子如父。实语如子。田主如王。拥护由己。
作是语已。田主欢喜。问鹦鹉言。汝取此谷。竟复为谁。
鹦鹉答言。有盲父母。愿以奉之。
田主答言。自今已后。常于此取。勿复疑难。
佛言。鹦鹉乐多果种。田者亦然。尔时鹦鹉。我身是也。尔时田主。舍利弗是。尔时盲父。净饭王是。尔时盲母。摩耶是也。



杂宝藏经卷第二(节录)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一四)波罗奈国有一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
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
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
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
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尚已在家中。
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
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

诸比丘言。如来世尊。极为希有恭敬父母。

佛言。非但今日极为希有恭敬父母。于过去世。亦曾希有恭敬父母。

比丘问言。过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往昔波罗奈国。有一贫人。唯生一子。然此一子。多有儿息。其家贫穷。时世饥俭。以其父母。生埋地中。养活儿子。邻比问言。汝父母为何所在。答言。我父母年老归当至死。我便埋之。以父母食分。欲养儿子。使得长大。第二家闻。谓此是理。如此展转。遍波罗奈国。即以为法。复有一长者。亦生一子。此子闻之。以为非是。即作是念。当作何方便。却此非法。遂白父言。父今可应远行学读。使知经论。其父便去。少得学读。而便还家年转老大。子为掘地。作好屋舍。以父着中。与好饮食。作是思惟。谁当共我。除此非法。天神现身。而语之言。我今与汝。以为伴侣。天神疏纸。问王四事。若能解此疏上事者。为汝拥护。若不解者。却后七日。当破王头令作七分。四种问者。一者何物是第一财。二者何物最为乐。三者何物味中胜。四者何物寿最长。榜着王门上。国王得已。搜问国中。谁解此者。若有解者。欲求何事。皆满所愿。长者子取此文书。尽解其义。信为第一财。正法最为乐。实语第一味。智慧命第一。解此义已。还着王门头。天神见已。心大欢喜。王亦大欢喜。王问长者子言。谁教汝此语。答言。我父教我。王言。汝父安在。长者子言。愿王施无畏。我父实老。违国法故。藏着地中。愿听臣所说。大王。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由是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到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时王问言。汝欲求何等。答言。更无所求。唯愿大王去此恶法。王可其言。宣下国内。若有不孝于父母者。当重治其罪。欲知尔时长者子。今我身是。我于尔时。为彼一国。除却恶法。成就孝顺之法。以此因缘自致成佛。是以今日。亦复赞叹孝顺之法。



众经撰杂譬喻卷上(节录)
比丘道略集
失译
(一五)

佛语目连。汝对欲至。
目连言。我有神力超蹈须弥山。对若东来我便向西。若北来我当趣南。那得我耶。
佛语目连。罪福自然不可得避。远飞不息乃堕山中。
时有车辐老公。目连正堕其前。形状似鬼。老公谓是恶物。举车辐打之。即折其身。目连被痛甚羞懊恼。尽忘本识。佛哀念之授其威神。尔乃得自思惟还复本形。
是硑车辐老公。目连前世时父。目连与父诤。目连意中念言。挝杀此公骨折快也。
是以得此罪殃。慎莫作不孝之罪。是以人生处世。不可不慎心口而孝养父母也。
《法句譬喻经》卷第四(节录)
晋世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居孝事父母  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之行  是为最吉祥

《佛说未生冤经》(节录)
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


《四十二章经》(节录)

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

《别译杂阿含经》卷第五(节录)
(八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乌答摩纳往至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我如法乞财。供养父母。又以正理。使得乐处。正理供给。得大福不。
佛言。如是供养实得大福。
佛言。摩纳。不限汝也。
一切如法乞财。又以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获无量福。何以故。
当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
若正理供养父母。是阿阇梨即在其家。
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得乐。一切皆遥敬其家。
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使乐。正理供给。当知大天即在其家。
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与乐供给。当知一切诸天即在其家。
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养父母故。得生梵世。
若欲供养阿阇梨者。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
若欲礼拜。先应礼拜父母。
若欲事火。先当供养父母。
若欲事天。先当供养父母。即是供养诸天。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梵天及火神  阿阇梨诸天
若供养彼者  应奉养二亲
今世得名誉  来世生梵天



《杂阿含经》卷第四(节录)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然婆罗门!当勤供养三火。随时恭敬。礼拜奉事。施其安乐。何等为三?一者,根本。二者,居家。三者,福田。
何者为根本火,随时恭敬,奉事供养,施其安乐?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养父母,令得安乐,是名根本火。
何故名为根本?若善男子从彼而生---所谓父母故名根本。善男子以崇本故,随时恭敬,奉事供养,施以安乐。

何等为居家火,善男子随时善养,施以安乐?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给妻子.宗亲.眷属.仆使.佣客。随时给与,恭敬施安,是名家火。
何故名家?其善男子处于居家。乐则同乐。苦则同苦。在所为作皆相顺从。故名为家。是故善男子随时供给。施与安乐。

何等名田火,善男子随时恭敬、尊重、供养,施其安乐?谓善男子,方便得财,手足勤劳,如法所得,奉事供养诸沙门.婆罗门。善能调伏贪.恚.痴者。如是等沙门.婆罗门。建立福田。崇向增进。乐分乐报。未来生天。是名田火。
何故名田?为世福田。谓为应供。是故名田。是善男子随时恭敬。奉事供养。施其安乐。

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根本及居家  应供福田火
是火增供养  充足安隐乐
无罪乐世间  慧者往生彼
如法财复会  供养所应养
供养应养故  生天得名称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五(节录)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后三火者。一应奉事火。二应给施火。三应供养火。

应奉事火云何。答:父母是子所应奉事。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
云何名为应奉事火。谓世父母应受其子种种乐具。随处随时无倒奉事。云何其子以诸乐具。随处随时无倒奉事应奉事火。谓
族姓子以精进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财物乐具。随处随时无倒奉事供养父母。
何故名为应奉事火。谓族姓子从彼而生。由彼长养乃得成立。是故父母诸佛说为应奉事火。

应给施火云何。答:妻子奴婢作使亲友。是其家主所应给施。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云何名为应给施火。谓世妻子奴婢作使及诸亲友。应受家主种种乐具随处随时无倒给施。云何家主以诸乐具。随处随时无倒给施应给施火。谓族姓子以精进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财物乐具。随处随时无倒给施妻子奴婢作使亲友。
何故名为应给施火。谓族姓子如法居家。其妻子等无倒承事。如教为作所应作业。令无匮乏速得成办。是故妻子奴婢作使及诸亲友。诸佛说为应给施火。

应供养火云何。答:真沙门婆罗门。是诸施主所应供养。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云何名为应供养火。谓沙门婆罗门。若已离贪或复修行调伏贪行。若已离瞋或复修行调伏瞋行。若已离痴或复修行调伏痴行。如是沙门及婆罗门。应受施主种种乐具。随处随时无倒供养。云何施主以诸乐具。随处随时无倒供养应供养火。谓族姓子以精进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财物乐具。随处随时无倒供养。如前所说。诸沙门婆罗门。
何故名为应供养火谓族姓子供养阿罗汉及诸有学者。彼是世间真福田故。能令施主于中树福。感得最胜此世他世富乐异熟及解脱果。是故真沙门及真婆罗门。诸佛说为应供养火。余世间火非应奉事给施供养。彼不能令诸有情类得胜果故。

如世尊说。
智者能如法  祭事前三火
生有乐世间  证无苦解脱
六度集经卷第五(节录)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佛告诸比丘。吾世世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福盛。遂成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佛说分别经(节录)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儿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免脱。
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
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劫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人欲学道不可不精进、孝顺。



佛本行集经卷第五十五(节录)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比丘僧。而告之言。
汝等比丘。当知儿子于其父母。报恩最难。所以者何?
然其父母难作能作。显示世间。长育诸阴故。令乳哺养成身体。
是故汝等诸比丘辈。从今已去。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求出家者。先须令彼谘其父母。然后乃听。
若不许可放出家者。须如法治。
我今日后。立如是制。凡人来投请出家者。先须问言。汝之父母。生存已不。
彼人若报云。我父母现今生在。
方更问言。复当听汝出家已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节录)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爱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

佛告诸天。
止。止。天王。如来自知斯时。此是如来所应修行。非是天.龙.鬼神所及也。
所以然者。
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长养恩重。乳哺怀抱。要当报恩。不得不报恩。
然诸天当知。过去诸佛世尊所生母先取灭度然后诸佛。
诸佛世尊,皆自供养耶维舍利。正使将来诸佛世尊,所生之母先取灭度。
然后诸佛以此方便。知如来应自供养。非天.龙.鬼神所及也。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节录)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尔时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育养之恩。为是不孝之者。为是当来众生之等。设礼法故。

如来躬身。自欲担于父王之棺。


即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一切诸山岠峨涌没。如水上船。

尔时欲界。一切诸天。与无央数百千眷属。俱来赴丧。
北方天王毗沙门。将诸夜叉鬼神之等。亿百千众。俱来赴丧。
东方天王提头赖吒。从诸伎乐鬼神之等。亿百千众。俱来赴丧。
南方天王毗留勒叉。从鸠槃荼鬼神之等。亿百千众。俱来赴丧。
西方天王毗留博叉。将诸龙神。亿百千众。俱来赴丧。皆共发哀。举声啼哭。

时四天王。窃共私议。瞻望世尊。为当来世诸不孝顺父母者故。以大慈悲。现自躬身担父王棺。

时四天王。同时长跪。俱白佛言。唯然世尊。愿听我等担父王棺。
所以然者。我等亦是佛之弟子。亦复从佛。闻法意解。得法眼净。成须陀洹。以是之故。我曹宜担父王之棺。
尔时世尊。听四天王担父王棺。

时四天王。各自变身。如人形像。以手擎棺。担在肩上。举国人民。一切大众。莫不啼哭。



佛说末罗王经(节录)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人民问言。佛用何等力能举此石。
答言。我以四力举此石。何等为四。
一为精进力。二为忍辱力。三为布施力。四为父母力。

何等为精进力。谓不杀盗淫欺。广陈经法。开导人物。未曾懈怠。是为精进力。
何等为忍辱力。敢有残害毁辱。加恶于我。我心如地。无所不受。是为忍辱力。
何等为布施力。谓以国土珍宝妻子头眼。悉以施人。意无恨悔。是为布施力。
何等为父母力。谓受父母身体哺乳育养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是为父母力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节录)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二


复次为欲引摄所化有情犹如遣使故集此力。谓无上觉遣此力使摧彼慢已然后度之。故在家时与诸释种种种捔力无不得胜。将般涅槃亦以身力伏诸力士而度脱之。谓佛世尊化缘将尽欲入寂灭往拘尸城波波邑中。五百力士闻已为佛修治道路。当彼路上有一大石长六十肘广三十肘。彼诸力士欲转去之尽其身力不能令动。

世尊既至见已问言。汝诸童子欲何所作。
彼闻惘然窃作是念。我等势力赡部推先如何世尊呼为童子。作是念已俱白佛言。我为世尊修治道路。共转此石不能令动。颇能哀愍除此石耶。

佛言我能。汝等远避。便以足指挑置掌中。上掷虚空下还接取。以口吹散令如微尘。还使如本弃之路侧。

力士惊叹得未曾有。敬礼合掌复白佛言。此是如来何等神力。

世尊告曰举石置掌复掷虚空后还接取弃之路侧皆我父母生身之力。以口吹散令如微尘是神通力。还合如本是胜解力。

力士闻已欢喜踊跃复白佛言。颇有余力能胜世尊如是力不。

佛答言有。谓无常力。

佛告力士。谓我父母生身之力。若神通力。及胜解力。今日中夜皆为无常力之灭坏。

时诸力士闻佛所说皆于世间深生厌离。佛便为说如应法要。令诸力士及余无量在彼天人得法眼净。永离恶趣。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一(节录)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何等为四。
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

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何以故。

以说法力。令憍慢者得调伏故。令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调柔故。令愚痴者得智慧故。
以闻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
以闻法力。令邪见者入正见故。
以闻法力。令乐杀生偷盗邪淫业者。得远离故。
以此说法调伏因缘。令得涅槃。
以此因缘。说法法师。甚为难报。

父母之恩。难可得报。以生身故。是故父母不可得报。若令父母住于法中。名少报恩。

如来应等正觉。三界最胜。度脱生死。无上大师。此恩难报。唯有一法。能报佛恩。若于佛法。深心得不坏信。是名报恩。以此供养。亦自利益。



舍利弗问经(节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舍利弗者。如来常言。其于声闻中智慧第一。不谓小心能问要义。
佛言。其久种明悟。发扬我法。以遍尘刹利众生故。云何如来。说父母恩大不可不报。又言。师僧之恩不可称量其谁为最。
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母大于膝下。莫以报生长与之等。以生育恩深故言大也。若从师学开发知见。次恩大也。
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出功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节录)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复次示报恩者真报恩故。如余经说。
苾刍当知。若有孝子一肩担父。一肩担母。经于百年处处游历。犹非真实报父母恩。
若有孝子能劝父母。于佛法僧因果等法。未信者信信者增长。无净戒者劝受持戒。有悭贪者劝行惠施。无胜慧者劝修胜慧。令善安住以自调伏。乃名真实报父母恩。故此经中教为说法。
佛说孝子经
失译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
  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

  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
  诸沙门曰:“唯孝之大,莫尚乎兹!”

  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淫外色,伪辞非道;酖勉荒乱,违背正真。凶孽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
  “若犹瞢瞢未悟,即为开化,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
  “设复未移,悲泣啼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佑而安之。虽有颠倒之政、佞嬖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孽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捡;软心祟仁,蒸蒸进德;潜意寂寞,学志叡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妖媚、邪巧之辞,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佛说孝子经 竟
本事经卷第四(节录)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恩深难报。云何为二?所谓父母。

假使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担母。尽其寿量。曾无暂舍。供给衣食。病缘医药。种种所须。犹未能报父母深恩。所以者何。

父母于子。恩极深重。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父母于子。既有如是。所说深恩。当云何报。

若彼父母。于佛法僧。无清净信。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生净信。
若彼父母。无清净戒。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受持清净禁戒。
若彼父母。无有多闻。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其听闻诸佛正法。
若彼父母。为性悭贪。不乐布施。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行布施。
若彼父母。为性闇钝。无有胜慧。其子方便。示现劝导赞励庆慰。令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

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补特伽罗  恩深重难报
所谓父及母  能生长世间
假使以两肩  尽寿荷父母
常供养恭敬  犹未为报恩
父母于世间  能生育教导
慈心求利乐  如彼影随形
若父母先无  信戒闻舍慧
子令其修习  名真实报恩
恭敬给所须  唯现世安乐
令修信戒等  究竟证涅槃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无欺诳法。云何为二。谓业与智。若诸有情。已集诸业。其异熟果。若未现前。终不尽灭。若诸有情。已生诸智。一切烦恼。若未永除。终不舍离。如是名为世有二种无欺诳法。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二无欺诳法  诸佛共所谈
谓已集已生  诸业及诸智
异熟果未生  诸业终不灭
烦恼若未尽  智终不舍离
业是生死因  智为灭惑本
是故应修智  永尽众苦边



吾从世尊。闻如是语。苾刍当知。世有二种补特伽罗。应深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云何为二。所谓父母。

若诸有情。于其父母。深心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生无量福。诸有智人。咸共称叹。声誉普闻。处众无畏。后不焦恼无悔。命终身坏死后升诸善趣。生于天中。

何缘有情。应于父母。深心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

父母于子。有深重恩。所谓产生。慈心乳哺。洗拭将养。令其长大。供给种种资身众具。教示世间所有仪式。心常欲令离苦得乐。曾无暂舍。如影随形。是故父母。应深敬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

若诸有情。敬爱父母。亲近而住。父母于其深心慈愍。除无益事。授有益事。制止众恶。劝修众善。为其娉娶。贞良妻室。有时赐与珍宝财谷。世间天人。咸共称叹。恭敬供养。亲近加护。令无衰恼。

是故有情。于其父母。应深尊重礼拜供养。以敬爱心。亲近而住。

尔时世尊。重摄此义。而说颂曰。
诸有乐福人  应尊重父母
礼拜修供养  敬爱亲近居
世间聪慧人  恭敬于父母
恒时修供养  常生欢喜心
父母于世间  恩深重难报
除无益制恶  授利劝修善
与妻室资财  慈心常覆护
是故修供养  无量福聚生
现得胜名闻  咸供养恭敬
死生天善趣  受妙乐无穷
欲得生天人  受五欲妙乐
犹如天帝释  当供养父母

重摄前经嗢拖南曰。
善寻轮戒学  无明慧断除
苦毁谤报恩  无欺诳父母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