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佛教  北京  作用  台湾  文化  佛像  素食  日本  功德 

为了环境 少吃肉食

   日期:2014-12-24     作者:佛乐网    

  1996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会上介绍了全世界88个低收入缺粮国其中有31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数比80年代中期增加了2.5亿,达到8亿人。穷人因粮食缺乏而导致饥饿、疾病甚至死亡,富人却因吃肉过多而急需减肥,富人嘴里的肉夺走了穷人的粮食。墨西哥有22%的人营养不良,但仍将30%的谷物用于饲养动物供有钱人消费。有人计算,如果把全世界用作饲料的谷物节约下来,那么每年可养活8.7亿人。
  恩格斯曾说:"假如不食肉,人类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适当的肉食有利于人体生长、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肉食对人类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目前,我国还有许多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肉食摄入量远低于身体正常需求。然而,在一些较为富裕地区,因过度肉食而导致的"富贵病"的发病率却在上升。据1992年的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体重超重者达到32.8%。我国每年因高血压新发生及卒中病人有150万,它已成为导致国人死亡和病残的首要原因。此外,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占各类疾病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从1957年的10.07%上升到1997年的39.4%。国际上已有研究证实,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其中一条措施就是少吃肉食,多吃含纤维的新鲜食物。
  动物中的脂肪,如胆固醇在人体内很难分解,附着于血管上,日积月累,血管变得越来越窄,通过的血液量越来越少,迫使心脏承受很大的负担,要用力将血液送到阻塞而紧缩的血管中,这就产生了心脏病、高血压、心悸等。1991年,北京房山的调查表明:被称为"富贵病"的高血压严重威胁着郊区 农民的健康和生命。3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6.5%,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吃肉太多,尤其是肥肉。
  我国每年患癌症人数160万,死亡人数达130万,过度肉食会刺激身体内分泌激素增多,易患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物中纤维素减少,大便排泄慢,使致癌物质较长时间滞留在肠腔,易患结肠癌。
  合理的饮食可以减少1/3癌症患者。研究人员指出:脂肪消费量高的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为脂肪消费量低的国家的5~10倍。在主要以淀粉、植物为食物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非洲等肠癌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北美和西欧等高肉食国家,其中以高纤维低肉食的日本人最为突出。这种人移居美国后,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的低发性开始消失,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接受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居住20年后,就连癌症的发病率也和美国人一样。
  1988年,中国、美国和英国科学家联合在我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肉食的增加,心脏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摄食低脂肪、低肉类的乡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患贫血病(缺铁)和骨质疏松症(缺钙)的人要少得多。而这两种病过去曾被认为是吃肉太少引起的。主管该项研究的科学家坎贝尔说:"我们基本上是素食的人类,应将摄取的肉食降到最低程度。"
  吃肉是食物链中最高一环,植物吸收阳光、空气、水,食草动物吃植物,食肉动物或人类吃动物。现在全世界的农田都用化肥和杀虫剂,当家畜或家禽吃了饲料后,农药和化肥也就聚集在体内,人类再以它们为食,人就成了有毒化学物高度结晶的最后吸收者。比如肉类中含的DDT是植物中的13倍。
  为了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多的肉以获取最大利润,动物们被关在不见阳光的房子里,强迫喂食,注射荷尔蒙以刺激生长,给它们吃开胃药、抗生素、镇定剂以及化学混合饲料。这些化学药品有许多是致癌的,进入人体的后果可想而知。
  海外一些素食主义者倡议素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他们警告:"吃肉是个人的慢性自杀,更是人类文明的慢性毁灭。"我国最早的古籍记载:"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佛教有五戒,第一戒就是戒杀生。在佛本生的故事中,一位王子为救奄奄一息的老虎,割继自己的血管喂老虎。一位国王为救一只鸽子而割下身上的肉,直到把整个身体献出去。印度圣雄甘地认为:"哪怕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手段,也应该有个限度。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人以动物为食,而是人必须保护动物。"甘地不吃任何肉食、蛋类,在目睹挤奶时牛的痛苦后,他发誓不喝牛奶。
  言道:病从口入。过度的肉食消费不仅危及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到我国的粮食问题,并关联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提倡素食未免脱离现实,但对每一位热爱地球家园的人来说,不妨先从自己做起,降低人类在食物链上的生态位,少食肉类。圣雄甘地说:"作为人类,其伟大之处与其说是能改造世界――那是原子时代的神话,还不如说是能改造自我。"
 
 
更多>同类素食

推荐图文
推荐素食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