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文化  佛像  石刻艺术  智者大师  敦煌  佛教  佛教艺术  西魏  大足石刻  张望 

中国首次《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召开

   日期:2015-07-08     作者:佛事展    




佛宝网讯 不久前落幕的第三届中国—南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凸显了云南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也有力提升了国家的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在开幕式致辞中,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说:“天竺高僧竺法兰等负笈东来,翻译出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佛教译著。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据此演绎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至今深受欢迎。南亚的歌舞、天文、历算等传入中国,中国造纸、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南亚,成为本地区包容互鉴的历史佐证。”

在国家完善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下,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而近日国家启动的《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工程,就是这种传承和弘扬之中的重要一步。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的象雄王朝,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特有的古象雄文化融合了中原、西亚和南亚三大文明精华,成为西藏文化和云南纳西文化的共同根基。象雄不仅是一个强大的时期,一种久远的文化,也是一种影响至今、难以磨灭的精神气质。

举国之力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世界舞台上曾不只一次以文明发展为主题发表公开演讲。 习近平总书记曾着重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时,他还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有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期间,《甘肃青海四川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作为国礼赠予牛津大学波德林图书馆,作为我国整理保护民族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由国家领导人赠予国外。该文献即出自《古象雄大藏经》,是迄今为止最原始、最完整的民间苯教文献。

2014年11月14日,中宣部正式立项《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5年6月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西藏昌都孜珠寺联合完成,预计历时10年之久。这是继玄奘译经之后中华民族举国之力的又一次译经工程,是“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的薪火相传。作为古象雄文明的重要载体,《古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的启动不仅将解密雪域高原的古象雄文明,还将还原古象雄时期中华文明的深广影响和象雄文化的开放包容。

任重道远

早在2000多年之前,中国就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架起了中国与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古象雄王朝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范围包括现在的四川、甘肃、青海、云南,覆盖整个西藏地区,其文化又渗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尔以及拉达克一带,后者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象雄成为古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发优势。

如今,象雄王朝的辉煌已经逝去,只能从发现的各种遗迹和经书中去猜想和寻觅那个繁盛一时的文明。然而,作为“活的遗迹”和最大传承地的孜珠寺及传承象雄文化的丁真祖普俄色活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四处收集、保护并集结完善资料,促使《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在当代能正式启动,走向世界。

到目前为止,象雄文化专家共同确定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中,其中3部经典已经完成翻译工作,6部即将完成汉译初稿。《古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规模浩大,虽然从载体数量上看只有近200部,但一如各种古文献所共同具有的“超浓缩”性,使得研读其每一部经典所需要的精力百倍于一般的现代文献。在译经的过程中,不同于其他翻译工作,《古象雄大藏经》当中的词汇、观念自成体系,仅靠以往其他领域的翻译经验是无法从容驾驭这项工作的。这就要求该项目不仅仅要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更要积极培养人才,并将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才能满足项目的整体需求,才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亟待支持

众所周知,古象雄的鼎盛时期在公元7世纪以前。从公元7世纪至今的1000多年岁月中,古象雄文献在人为和自然的各种力量长期碾压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损瑕,如手抄本的字迹缺损、抄写错误、一经多版等各种现象。近50年来,不断有各方面的高僧、学者对存世的《古象雄大藏经》版本做过不同程度的勘误、整理,已经使文献的准确性极大提高。但不应讳言,当前人们所能看到的各种《大象雄藏经》版本依然需要进行细致科学的还真和对勘。

汉译与研究工程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开创了“对勘表”式的对勘方法,能够为后人和世界奉献一部最为客观、完整、精确的《古象雄大藏经》原文。这种方法能够输出迄今为止质量最高的原文,作为代价,其工作量也特别大,每个环节的要求都堪称史上最严格。对勘表的制作至今还在进行中。积极探讨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流程优化,在确保最高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译经效率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象雄文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哲学、医学、文学、艺术、历史、天文历法、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翻译和研究者不仅要具备语言能力,还需要全面的学识修养。经典的翻译和研究工作是一项既庞大又精微的工作,需要参与者具备严谨的态度和持久的耐心。项目必须拥有大批具有极高藏汉文能力、并对象雄的历史文化有专业认识的翻译专才。

国家首次启动《古象雄大藏经》的汉译与研究工程,是守护千载文明之举。目前,国际上不少国家正在对《古象雄大藏经》进行翻译,而中国尚缺少基础研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表示:“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权在我们这里,但其话语权和解释权却长期落在外国人手里,《古象雄大藏经》汉译工程将揭示古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之间文明及文化互相影响、融合的历史”。翻译经典只是第一步,还有更多的保护与传播工作期待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此工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真正实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项目首席专家 李景源

《古象雄大藏经》的汉译与研究就是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国际上对《古象雄大藏经》的翻译以及古象雄文明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我国的前面。在新的历史机遇时期,文化发展成为国家发展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古象雄大藏经》的汉译与研究工作意义深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项目主译师、西藏昌都孜珠寺住持

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

希望一切派别间的、一切旧的观念都在刹那间消除。希望纯净的真理永存在这个世界,愿众生都能当下融化自己坚固的执着和烦恼,从对别人的关爱与宽容中看到无我,从无我当中感受到喜悦与安详。在喜悦和安详的背后,真正感受到古象雄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提倡的智慧:开启自己心中无尽的宝藏——觉悟和净化。

项目专职秘书长 益西

翻译经典就是传承文明,唐玄奘西行17载取经回国,在生命的最后20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译经。东晋的鸠摩罗什也是将后半生投入到翻译经典中,当时是奉了皇命,集合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参与其中,从口录到记录再到直译与音译,润笔润色,是个系统工程,这样才产生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1000多卷译本共计1000多万字。此次,《古象雄大藏经》汉译与研究的启动,难度不小于当年,由于历史跨度长,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语系的相互转换等原因,要负责任地开展这项工作,人才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尤为重要,邀请各领域的有识之士给予支持、共同参与。
 
 
更多>同类 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 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