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文化  佛像  石刻艺术  智者大师  敦煌  佛教  佛教艺术  西魏  大足石刻  张望 

佛教不排斥网络 但不主张商业化

   日期:2015-08-10    
  深山藏古寺,古寺藏高僧。话说在京城脚下凤凰岭有座古寺,始建于辽,名曰龙泉。龙泉寺本是一普通寺庙,但近十余年变得名满天下,人才济济,方丈学诚法师更是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可谓佛学界一时领袖。
  龙泉寺能有今天的一席之地,与众不同之处,是吸引了一众高级知识分子皈依。有好事者整理,龙泉寺出家的部分法师中,禅兴法师,是清华大学流体力学博士;贤威法师,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贤兆法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贤庆法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2011年,贤信法师下山参加程序员大会,更是引出一段“龙泉寺,有极客”的佳话。
  树大招风,随之而来的便是争议。有人将高级知识分子出家看做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而我们则另有担心,低学历僧人是否因高学历僧人产生压力,清净佛门是否会因此变得喧嚣?
  这些问题关乎信仰与修行的本质,是适应这个时代,还是依然故我?
  学诚法师用六祖慧能那段著名的佛偈回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话你知,如何用高科技弘扬佛法
  北京,有一座偏居山岭的寺庙,名为龙泉寺。相比建于唐代的法源寺、系出皇门的雍和宫等,这座寺庙都不是北京人烧香礼佛的首选。
  但这座复建仅10年的寺庙却因为一些人声名鹊起,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天下武功出少林,牛×极客入龙泉”。
  原因是这座寺庙的法师班底惊人:有清华大学博士、北航教授、中科院博士、北大哲学研究生等,正因为这些“高知僧人”的加入,龙泉寺同时也被称为“最强科研实力寺庙”。
  日前,新快报记者采访了16岁出家,2005年担任龙泉寺方丈的学诚法师。由他讲述,10年间,龙泉寺是如何从山间破旧小寺,到拥有高学历僧团的“最强科研实力寺庙”,而这些“高知僧人”又是如何运用高科技来弘扬佛法的。
  “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声音就传播不出去”
  新快报:偏居一隅的龙泉寺为什么能吸引到众多高科技人才?
  学诚法师:这里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就时代背景而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内心矛盾的调适乃至社会问题的化解都需要文化的力量,所以从客观上看,社会对佛教有很大的需求。但从主观角度看,佛教的根本目的是利益众生,是不分层次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
  另一方面,龙泉寺位于海淀区,和很多高校离得较近。来龙泉寺的人有各种学历、阅历,每个人的善根和因缘也并不与学历挂钩,其中有的人因缘成熟了选择出家,这也是正常的。
  新快报:那这些高知僧人是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高科技传播佛法的?
  学诚法师:我不止一次说过,现在如果不利用高科技,佛法声音就传播不出去。所以龙泉寺设立了动漫中心、弘宣部、文化部、慈善部等都是利益众生的平台和渠道,大家都能共同参与,通过这些能够让他们了解到佛法的内涵和智慧。
  事实上,每天寺里都有各种学修、活动、事务的安排,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人的成长。
  我们希望大家感受到的是,龙泉寺离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遥远,但也不必是社会上非常时髦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是用现代人和现代文明所接受和欢迎的方式传播佛法,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佛教事业。
  新快报:您个人现在使用互联网的频率如何?
  学诚法师:基本上每天都会上网,现在除了博客、微博、龙泉之声传统文化网,还开通了微信平台。现在微博已经有中、英、日、韩、俄、德、法、西、泰、藏十种语言,主要发布有关于佛法的内容。很多网友也会在博客、微博上提出他们的困惑,我们通过网络的渠道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开导、安慰和鼓励,这样就能够帮助到很多人。
  我们希望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佛法,获得心灵的启发,所以我们建立了“龙泉之声”网站。这个网站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为宗旨,内容以佛法为核心,儒道为两翼,涉及整个传统文化。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开通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有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平台。
  这座兴建于辽代应历初年的龙泉寺,距离北京市区至少1个小时的车程。只有一座古朴的山门,要论山门的大小,大概一辆轿车即可塞住门口。墙身有明显的岁月痕迹,红墙斑驳。整座寺庙,从山门殿过金龙桥,再穿过天王殿,至大雄宝殿,不过百来米。粗粗地感受,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座偏居一隅的小寺庙,但如果坚持走到寺内的小广场,你会发现大不同。
  这里的公示板上不时会贴着招募影视动漫制作义工、多语种翻译义工等告示;也不时会出现,“龙泉动漫”的微信公号推广二维码。寺内的图书馆,不仅可在电脑阅读书籍,还可用手机借阅电子书。且寺庙的门禁系统也使用的是指纹识别,僧人刷指纹才可进入。
  这些小细节,都告诉来者,在这座寺庙里,你可以看到出世的佛教与入世高科技的完美结合。
  “佛教是不主张商业化的,商业化同佛教精神相悖”
  学诚法师早在1989年就开始尝试用互联网宣扬佛教文化,这意味着,龙泉寺本来就有着互联网的基础。学诚法师自己也说,佛教通过新媒体传播是必然的,但是他明确的一点是,在佛教的传播中不主张商业化,对于僧人的管理也较为严格。事实上,高科技寺里的僧人,使用电脑上网也是要申请的。
  新快报:您对于利用高科技把佛教更好地传扬出去的想法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现在人人都在谈互联网思维,大家觉得从传统思维跳跃到互联网思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转型,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吗?或者说您觉得按照传统的方式弘扬佛教是不是会遇到一些阻碍?
  学诚法师:1989年,我在福建莆田广化寺担任方丈时,莆田还没有电脑,我在广化寺开办了一个电脑培训班,请了新加坡的一位法师进行电脑培训。我一直比较熟悉和关注互联网这个领域。2006年,一个朋友介绍我开通博客,当时我觉得开博客可以同社会上的佛教徒沟通,法师应该有这种勇气来接受新事物。后来在2008年开通了“龙泉之声”网站,2009年逐渐创建了多语种微博,目的是提供接触了解佛教的便利。我们应当积极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而利用高科技手段向外传播则是一条捷径。
  在这个网络时代,一切都要像网络一样联成一体。社会上的各个行业、团体都很强调这一点,这就是共业的力量。若排斥网络,佛教就没有办法去广泛深入地影响社会。佛教虽然是传统而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佛教徒和佛教应该接受先进科学,把慈悲、平等、圆融等佛教智慧,用适应现代社会的方式传递到社会上去,让各阶层的人们都能够听到正法之音。
  新快报: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说是爆炸性的增长,对于高科技人才而言,他们的修行会不会因为继续与互联网接触而受到影响呢?或者说我们如何让修行的弟子,在这样的时代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修行?
  学诚法师:龙泉寺要求僧众专心办道,远离世染。为保证僧众清净修行,寺庙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用电脑、上网是要申请的,也不允许拥有手机,只有少数执事法师由于工作需要才会由寺院配备。同时,龙泉寺里的修行生活是很传统的,僧众以学修为主。要在龙泉寺出家,都要经过比较严格的考察,对于佛法要有纯正的信仰,对出家修行要有清净的发心,还要能够吃苦耐劳。进入僧团后,也是按照次第学修,从净人到沙弥再到比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修内容。
  在龙泉寺出家,第一要吃苦,第二要读书。通过出坡劳动,磨练意志。在读书方面,所有僧人都要学习经典以提高道德素养,促进人格、僧格的形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有僧团清净和合,各项事业才能很好地开展,才能把好的影响释放到社会中。
  新快报:现在有很多“明星式”的僧人,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而走红,有人认为有助于佛教传播,但也有人认为,这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您怎么看?
  学诚法师:佛教文化通过新媒体传播是必然的,互联网可以让社会民众与寺庙内的法师进行方便有效的沟通,但是佛教是不主张商业化的,商业化同佛教精神相悖。网络作为传播工具,本身具有两面性,网络上发布的内容因每个人取舍标准而有所不同。
  面对科技的发展,人们是在向前看,传统文化则是呼唤信念的回归。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积极的力量,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清净和更多的充足,是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社会对佛教的需求很大而迫切,但现在大部分的人对佛法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如果不尊重宗教本有的精神,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宗教,乃至作为娱乐的工具,那么就不能真正了解宗教的精神内涵。
  新快报:所以相比娱乐化传播,您更认同的是哪种传播方式?
  学诚法师:时代不同了,我希望大家能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体会佛法的智慧。事实上,佛教在育人和传播方式上具有以契理契机为原则的鲜活和多样性,既能保持佛教原有的精神,又能够体现时代性。佛教的教育一直是很活泼的。
  中国禅宗以本土文化为底蕴,以“禅”的精神为特质,使得一切劈柴担水、吃茶棒喝的生活日用,都成为参究的公案。这种活泼的教育方式为当时的社会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当代社会,佛教也需要与时俱进,采用丰富多彩的弘法方式,以满足社会上不同层次、行业、年龄人群的需要。根据时代因缘积极尝试,例如制作漫画、动画、微电影。漫画书《烦恼都是自找的》能够在中国国际动漫节荣获金猴奖,说明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很多人认为出家人比较消极,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佛教是非常积极的”
  “高知出家”现象存在已久,最为著名的是,曾为“第一神童”的宁铂在2003年出家。有学者认为,这与一部分人的心理或信仰危机有关,也有学者认为这是社会走向开放和多元的标志。但社会上也存在一种声音,认为这些高学历人才贸然出家,其实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新快报:高知僧人来到龙泉寺出家,让龙泉寺声名鹊起,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争议。比如贤启法师是清华大学核能专业的博士,他之前学历以及专业都与佛法并不相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资源浪费。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也有人认为造成这种高科技人才入寺的原因是现代生活压力大,逃避生活的表现。
  学诚法师:很多人认为出家人比较消极,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佛教是非常积极的。无论是对众生的弘法、传教,还是对社会的慈济、福利,从中都可以看到佛教积极入世的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受到一些负面、片面的小说以及影视的影响,不知不觉就形成偏见。
  实际上各个人出家的原因可能不同。有的是体悟到世间苦难、人生无常;有的是深信三宝,为报亲恩;有的是信随善知识而出家;有的是被父母送来出家;也有的是在学业、事业有成之后,思考人生的归宿和追求而出家。出家人同样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当今时代,全球性问题和世界性困局正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我国也正处于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走出去。出家不是什么也不做,高素质的人出家,体现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未来的出家人实际上需要肩负起佛法的继承者、时代的思想者、全球的弘法者三个重要历史使命。即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出家人,不但要致力于经典的研读,还要具备深厚广博的学养,更要立足中国文化和中国佛教的传统,同时相应地了解一些异质文化,交流对话,走向世界,使佛法的种子能够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快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出家,会对原来的僧人的修行产生影响吗?比如您曾经提到,寺庙里有些僧人的学历其实并不高,他们会因为龙泉寺的高科技盛名而感觉到压力吗?
  学诚法师:学历仅代表一个人在世俗学校的成绩,这是世间的价值标准。学历跟人的信仰没有关系,文化水平低的人不一定信仰就浅。六祖慧能大师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最后他的《六祖坛经》成了佛门经典,其中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成了千古佳话。玄奘法师此前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译出的经典却被我们经常诵读。论修行,我们很难跟六祖比;论学问的话,很难跟玄奘大师比。而他们刚出家时并不算有学历。所以佛法的标准和世间的标准是不同的。
  新快报:有一种声音说,修行其实就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不用给自己限制条条框框,这也许无关乎宗教信仰,您同意这种说法吗?如果有一天入寺修行的高科技人才想要离开寺庙还俗呢?
  学诚法师:出家以后再还俗的,大家会对他有偏见。我们的原则是出家从严,还俗从宽。出家就好好出家,不出家就回家为众生服务。对于选择出家的人来说,倘若动机不纯或者不清楚,出家后遇到不好的外缘就会动摇甚至会退心。因此一开始就要把出家的原因、意义、追求以及用处等这些关键问题思考清楚,之后还要不断地思维、体会,让内心越来越笃定,出家之路才会走得越来越踏实,才会有所成就。
 
 
更多>同类 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 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