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文化  佛像  石刻艺术  智者大师  敦煌  佛教  佛教艺术  西魏  大足石刻  张望 

阮荣春:佛教美术在中国

   日期:2015-02-05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阮荣春教授主持的“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获评2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阮荣春教授曾撰《中国佛教美术发展史》,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大型佛教美术史著作。

  阮荣春认为,佛教美术在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艺术风格,二是造像题材,三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决定了造像题材,而艺术风格有助于强化宗教信仰,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就中国佛教美术的研究发展而言,中外学界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欧、美、法、德、日、俄等多国学者对中亚佛教艺术的调查;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调查,诸如敦煌壁画保护和文书研究、石窟寺考古等;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关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周边诸国的源流研究。

  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佛教艺术遗产的研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约为四类:一是考古遗迹的发掘与考古文物的整理,建立佛教美术研究的资料基础;二是中国佛教美术风格特色的探讨,构建了史学演变和个案分析的研究框架;三是作品图像的解析和经典根据的追考,奠定佛教美术内容研究的基础;四是中国和印度、中亚佛教美术的源流关系的追溯,增进对亚洲佛教文化的认识。


  “在古印度,佛像艺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分别是贵霜时期、笈多时期、波罗时期,创造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佛像艺术,而且强有力地影响了中国。在贵霜时期产生了佛像,这是佛教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伽腻色迦王在位期间,在犍陀罗发行了铸有佛像的金币,并且带有“佛陀”(bodda)的铭文,有学者认为这是最早的佛像。

  这恰好表明了佛像在这个时期已经较为盛行,因为用于流通的钱币不大可能使用世人陌生的图像……佛像在古印度已经经历了相当的发展时期,至少在公元1世纪中后期已形成了相当广泛的信仰基础。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发现的两尊禅定印青瓷造像,是中国早期金铜佛的造型样板,其形制应该源于禅定印盛行时期的秣菟罗造像。”

  ——阮荣春《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高峰》

 
 
更多>同类 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 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