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佛珠  沉香  展览  收藏  青金石  北京  佛教  佛事  工艺 

清竹雕笔筒巧夺天工显工艺

   日期:2015-01-22     作者:寺院网    

清代竹雕笔筒 高14cm (图片由商家提供)
中国的竹雕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湛以,成为中国文化文明史上辉煌成就的见证,并成为艺术和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在近几年的古玩收藏市场逐渐受到重视,收藏价值也在节节攀升。竹木雕刻品质淳朴,材料来源广泛,当时社会普遍流行。明代中后期以后,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竹木雕刻出现了新气象。
笔筒起源比较晚,大约在明代末年左右,而竹木雕在明代中期时候已经非常流行,比较有名的明代的朱氏三杰,朱松岭、朱小松、朱三松,到了清代嘉定派的竹刻也占据了雕刻的主流一派,著名的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章就是那个时期嘉定派竹雕的代表性人物。如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依然收藏这些古代艺术大师的雕刻作品,经久流传。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只笔筒,为清代晚期竹刻随形雕诗文笔筒,可以看出,此竹雕笔筒随行雕刻,运刀自如,得心应手地处理了复杂的层次关系,字体篆刻隽秀俊朗。显示出一种主次分明的大家风范,亦可充分展现出当时中国竹木雕刻艺术的辉煌成就。整个笔筒包浆润泽,手头很轻,底部为配老托,底足处理方式为典型的明末清初的底足方式,这件笔筒也曾经漂洋过海辗转的流传经历,如今被店主收藏,必然对这件这件笔筒更是爱不释手,是他众多收藏中最得意的一件代表作。
竹雕艺术品与瓷器相比,前者可能更容易辨别新老、真伪。在市场上,竹雕作品的作假、作旧就是仿刻。按照同样的手法雕刻,然后把皮壳做旧。据业内人士表明:“要想辨别真伪,首先要多看、多问、多学,并上手研究。” 明清存世的品种以笔筒、香筒为主。清代前期尚有明代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多样,浅刻、浅浮雕等同时并行;品种扩大,除笔筒、香筒外,臂搁、竹根人物、动物与山石皆备,制作精致工整,细巧秀雅,而像张希黄的留青山水楼阁、邓渭的浅刻小字行楷等,都是个人风格特征十分鲜明的作品。
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竹雕光传统手法就有透雕、浮雕、圆雕等,创作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一番娴熟的刀功手法,对综合素养要求极高。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家辈出,风格独特。因此对后来的藏家来说,明末至清乾隆期间的竹雕作品最为珍贵。而这些的市场价值也屡创新高,竹雕笔筒尤其身价不凡,超百万元成交的往往是这类雕刻精细,包浆老润,品相完美的作品。
想了解更多竹雕资讯请继续关注佛宝网。
 
 
更多>同类佛珠

推荐图文
推荐佛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