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佛珠  沉香  展览  收藏  北京  青金石  佛事  佛教  工艺 

晋国博物馆:从大型编钟到小巧玉器

   日期:2015-01-22     作者:佛博会    
晋国博物馆的修建原址,就是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闻名于世的曲沃“曲村--天马遗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摸索、研究、挖掘,经过北大考古专业和山西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50多年的努力,共从“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出9组19座晋国早期晋侯及其夫人墓葬,出土了12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许多青铜器上都铸有铭文,考古学家据此整理出西周早期晋侯的排序问题,确定了晋国的始封地,填补了晋国早期编年和史实的空白。
晋侯墓地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尤以晋侯稣钟、鸟尊、兔尊、猪尊、玉组配等精美青铜器和玉器闻名于世,其中多件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禁止出国参展的文物。山西博物院从建院之初,鸟尊就是镇院之宝。而同样为晋侯墓地出土的晋侯稣钟,则更具历史研究价值。晋侯稣钟共16件,其中14件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另外两件存于山西博物院。
晋侯稣钟
晋侯稣钟是晋侯墓地出土的另外一组重要青铜器,因为出土于晋侯第七代晋侯稣的墓中而得名,目前属于我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晋侯稣钟为一套打击乐器,全套共16件,上刻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编钟上。
全套编钟分为两组,每组8件,共16件,其中14件曾被盗出境,后经上海博物馆高价买回收藏,目前藏于上海博物馆内,另两件出土后收藏于山西博物院。整套编钟第一组为大钟,纹饰浅而细,第二组为小型钟,纹饰深而阔,大钟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全部为甬钟。从造型上来讲,两组也有细微差异,考古专家认为两组编钟并非同时铸造,但音律却非常和谐。钟上铭文为利器刻凿而成,笔画转折处要分四五刀甚至五六刀的接连刻凿,笔道才能连起来,刀痕至今仍非常明显,这在西周时期发现的青铜器上都特别少见。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除锈处理后,刻凿这16件编钟上的文字竟然可以连续。355个字的铭文详细记
载了西周晚期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稣奉王命征讨山东的夙夷,折首执讯,大获全胜,周王劳师,并两次嘉奖赏赐晋侯的史实。而这些是我国历代考古史籍中没有记载的。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距今近3000年前的西周器物上出现的铭文。稣钟发现之后,专家们曾配置了不同硬度的青铜利器在青铜上刻凿文字,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早在西周时期,晋国人就已经造出了像钢铁一样坚硬的工具在青铜器上刻字,这是一套改写我国冶金史的宝贵资料。
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在香港古玩市场发现了这14件编钟,当即高价回收,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之前上海博物馆收回的14件相同。
目前晋国博物馆展出的一套晋侯稣编钟为完全按照原件尺寸大小复制的仿品,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依旧用编钟敲出了一首完整的《茉莉花》,声音清澈悠远,仿佛天籁之音一般。
臣斤(pi)壶通高68.8厘米,口纵18厘米,口横22.8厘米,腹最宽35.2厘米。1992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8出土。盛酒器,壶为长颈垂腹椭方形,同样形
制的壶在陕西眉县西周铜器窖藏中也有发现,惟盖有别。此壶的口、盖结合处与普通的壶不同,从外形看,壶盖似乎与常见的子口内插的壶盖相同,实际上是壶口开在四周镂空波曲形华冠之中。盖为平盖,上有山形镂空捉手。双耳作象首形,其上扬的长鼻又做成曲体的龙形,耳内各套一环。盖面饰体躯交缠的吐舌龙纹,口下和圈足饰兽目交连纹,颈部饰波曲纹,腰横一道鳞纹,腹部以一个圆突的双龙首为主,辅以多条身躯相交的龙纹。整体造型别致、雄浑,纹饰华丽、流畅。盖内铸铭文4行26字,记晋侯臣斤作此壶,用于祭祀其祖父。

出土于晋侯墓地晋穆侯的墓中。该器方唇,窄折沿,浅腹、圈足,有兽面流形管口,椭圆形,口上部筑有两个精美的龙角,盘沿还爬有三条龙首形鋬,盘内中心铸造了一件铜制青蛙,青蛙身下有4行24字的铭文,蛙的内侧周围有一圈云纹,外侧周围有一圈突起的鱼纹,铸造精美。口沿下饰一周凤鸟纹,圈足饰斜脚云纹。器足为四个裸体的人形,人物两两对称,呈奋力抬物状。器底悬挂两个铜铃,铜铃位置比较隐蔽,一般很难发现,所以铜铃可能用来防盗。该盘造型独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龙耳人足方盒
出土于晋穆侯次夫人墓中,这件器物为长方形方盒,顶部有两扇可以开启的小盖,其中一盖设卧虎形钮。方盒四面各攀爬一条回首吐舌的大龙形耳,四隅有勾曲形棱脊。方盒以四个裸身跽坐的人形为足,其背对方盒,双手后摆,背负手抬以承其重。盖面饰两头龙纹,四周围有箭镞形几何纹。盒壁饰变形兽体纹,下为波曲纹。器身布满绿锈和水银古,斑驳陆离,交相辉映,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鸟尊
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从器型的构造比例等特点来看,在形体制作上未能兼顾总体造型的匀称以及凤鸟造型特点,据此推算,其时间为西周稍早时期。
鸟尊在晋侯墓地的114号墓中出土,在发掘时,工作人员发现该墓有盗洞,部分文物已被盗掘,由于盗贼使用爆破,幸存的鸟尊出土时已支离破碎受损严重,特别是鸟尊的尾部残缺不全,北京大学的文物修复专家依据象首曲线,分析其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依次进行修补。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这件鸟尊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尊即为其一。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铭文中的“向”字,作“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兔尊
兔尊高22.2厘米,长31.8厘米,1992年在曲沃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共两件,形制、纹饰均相同,唯一大一小。造型独特,形象生动逼真,是晋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而以兔为尊,在我国青铜器中也属首例。
兔尊造型生动,兔作匍匐状,前肢点地,后腿弯曲,犹如跳跃之前之一瞬间。两耳并拢,兔腹中空,与背上突起的喇叭形状相通,足下有一低矮的长方形底座,背上开有圆形长方形口,并覆以与兔身浑然一体的盖,盖上有扁圆形按钮。兔身两侧依次饰圆形的火纹、四目相同的雷纹和勾连雷纹。
玉人
高6.3厘米,1993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M63出土,玉质呈黄褐色。圆雕,呈站立状。头发部分用碧玉雕琢,可与身体分开,头顶有小穿孔,头发向四周整齐垂下,发梢齐额,同墓出土的龙耳人足方盒上的人形,也梳这种发式,后脑刻有小辫垂至颈部,细眉杏眼,阔鼻平嘴,耳廓外凸,下有坠饰。衣领齐肩,右侧开短衽,并刻有三角纹,胸前刻对称的圆圈纹,束腰,双臂下垂,下端略呈梯形,玉人有上下直通的穿孔。
想了解更多玉器资讯请继续关注佛宝网。
 
 
更多>同类佛珠

推荐图文
推荐佛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