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 页 >> 佛典故事 >> 南传法句经故事
 第十二品 自己品

没有子息的王子
贪婪的比库
比库尼的儿子
死得不是时候的信徒
僧团不和的故事
嫉妒的比库
受妓女保护的信徒
精进的比库


没有子息的王子

  人若知道自爱,就应该妥善保护自己,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里(注1),智者时时醒觉。 (偈157) 

  菩提罗迦王子兴建了一座非常壮观的王宫。落成典礼时,他邀请佛陀前来赐福,并接受他的供养。为了这特殊的节庆,他事先用檀香使王宫满室生香。由于没有子息,他就在餐厅的地板上铺设长的地毯,并私下祈愿,如果他们夫妻终究有儿子的命,就请佛陀踏上地毯。当佛陀抵达时,王子恭敬地请佛陀进入大厅,但佛陀却驻足不前,只是望了阿难一眼,阿难明白佛陀的意思,就请王子把地毯收起来。等到王子叫人移走地毯后,佛陀才进入宫中,王子接着供养佛陀。饭后,王子请教佛陀,何以要求撤走地毯。佛陀反过来问王子是否曾暗中许愿:如果命中注定有儿子的命,那么佛陀就会踏上地毯?王子如实回答:有!佛陀告诉王子,他们夫妇今生不会有儿子,是因为他们前世所造恶业的影响,佛陀进一步说明他们前世的作为。 

   在过去某一世时,王子夫妇是一次船难的唯一生还者。他们被冲上一座荒芜的岛屿,只能吃鸟和鸟蛋为生,却丝毫没有后悔之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命,所以不仅自私地摧残无辜鸟类的生命,连它们的幼鸟也不放过。因为这些恶业,他们今生不可能有子息。如果当时有少许的悔意,他们今生就会有子孙了。 

   注1:指人生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三阶段。

 

贪婪的比库

  智者自己先奉行正法,然后才教导他人,如此,才能免于犯错。(偈158) 

  优波难陀尊者是雄辩滔滔的弘法法师。他总是告诫别人不可贪婪,欲望要少,同时,他经常说知足、节俭和苦行的功德。但他自己言行不一,信徒供养的袈裟和其它的必需品,他都照单全收。 

  有一次,他在结夏安居之前到某一村落精舍去。精舍里的一些比库对他的辩才无碍印象深刻,就邀请他在该精舍结夏安居。他问他们结夏安居期间,他们每人约可得到几件袈裟的供养。他们说只有一件,他就不想在此结夏安居,但却留下他的拖鞋。然后他到另一座精舍去,当他问清楚每位比库约可得到两件袈裟的供养时,他也不想在那里安居,但也留下他的木杖。然后他又到另外一座精舍去,这里的比库约可以得到三件袈裟的供养,他在离开这精舍前留下他的水壶。最后他来到一座精舍,由于这里的比库约可以得到四件袈裟的供养,他就决定留下来。 

  结夏安居结束后,他到留下东西的所有精舍去拿供养的袈裟,好像他到每座精舍去结夏安居一样。收齐之后,他就回原来的精舍去,路上,他遇见两位年轻比库为了两件袈裟和一块天鹅绒地毯的分配问题争论不休,双方无法达成和解,就请优波难陀仲裁。他把两件袈裟平均分给两人,而拿走天鹅绒地毯做为他仲裁的代价。 

  这两位年轻比库对他的仲裁不满意,但又无能为力。失望、沮丧之余,他们向佛陀叙说事情的始末,佛陀告诉他们:「要教导别人,应该先教导自己,并且亲身力行。」 

 

比库尼的儿子

  人是自己的皈依,别人不是真正的皈依;妥善调御自己的人,证得难能可贵的自皈依。 (偈160) 

  从前,有位年轻的少妇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出家为比库尼。她加入的比库尼僧团的导师是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她出家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怀六甲,后来,胎怀孕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其他比库尼就带她去见迭瓦达答(提婆达多)。迭瓦达答(提婆达多)要她离开比库尼僧团,还俗回家。她告诉其他比库尼:「我当初出家时,并不想在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座下,我来这里是个错误,请送我到佛陀停留的祇树给孤独园。」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到达给孤独园。佛陀知道她出家前就已经有孕在身,因此是无辜的(没有犯戒律),但佛陀不想亲自处理这件事情,就派人去请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给孤独长者和毘舍佉前来,他们都是着名的佛陀信徒。然后佛陀要戒律第一的优婆离尊者公开处理这件事情。 

  毘舍佉检查过该比库尼后,向优婆离尊者说,这位比库尼在出家前已经有喜了。优婆离尊者因此向大众宣布这比库尼没有犯戒律。后来,这比库尼生下一位男孩,波斯匿王认养了这男孩,并且取名童真迦叶。小男孩长大到七岁时,知道她母亲是一位比库尼后,他也成为沙马内拉。成年后,他更加入僧伽,成为比库。有一天,佛陀给他一个观想的题目,他就到森林里去禅修。他热烈、努力地精进禅修,所以在很短的时间证得阿拉汉果。但他继续在森林中住了十二年。 

  这十二年中,他的母亲都没有见过他,因此非常想念他。有一天,当她看见他时,就追上他,并且哭叫他的名字。这时候,童真迦叶比库见母亲如此,心中想到,自己若轻言软语、愉快的回答她,她一定会继续执着于他。为了促进她的修行,他故意冷漠地回答她:「妳身为尼僧团的一份子,怎么连对儿子的情爱都无法割舍掉呢?」比库尼以为她儿子不知感激她,就问他说这话的意思。他把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次。听完儿子的话后,这比库尼心中一片感触:「啊!十二年来,我为了这儿子暗自流泪,他却如此苛刻地对我说话。我对他的一片情爱有什么意思呢?」这么一想之后,她明白在情绪上执着于儿子实在毫无意义,因此彻底去除这份执着。当天,她就证得阿拉汉果。` 

  精舍里的一些比库告诉佛陀:「世尊!你是他们的皈依。童真迦叶比库的母亲如果听从迭瓦达答(提婆达多)的话,还俗回家去,他们两人就不可能证阿拉汉果。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对她的判断绝对错误。」 

  佛陀回答他们:「比库们!要往生天上,或证阿拉汉果,不可依靠他人,必须自己精进去求。」 

 

死得不是时候的信徒

  恶业实在是自己做的,从自己的心中生起;恶业摧毁愚痴的人,一如金刚磨损普通的珠宝。 (偈 161) 

  在一个神圣的日子里,摩诃迦罗到祇树给孤独园去参加斋戒,并且整夜听闻佛法。当天夜晚,几位小偷闯入某户人家,那一家人醒来后,急忙追赶四处逃窜的小偷。有些小偷往精舍方向跑去,这时候,天快要亮了,摩诃迦罗也正要到精舍附近的池塘去洗脸。这些小偷于是把偷来的东西丢在摩诃迦罗面前,然后逃之夭夭。被偷的人家这时候正好追上来,而看见摩诃迦罗和赃物,他们误认他也是小偷,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住他痛打一番,摩诃迦罗当场不幸被打死。天亮时,到池塘来取水的比库们发现他的尸体。 

  这些比库就回精舍向佛陀报告:「世尊!整夜在精舍听闻佛法的在家信徒摩诃迦罗死于非命。」佛陀回答他们:「比库们!如果你们从他今生所作的善行来判断的话,那么他确实死于非命。但事实上,他是在偿还过去某一世的恶业而已。那时候,他爱上一位有夫之妇,而把妇人的丈夫打死。因此,恶有恶报,甚至使人堕落地狱。」 

 

僧团不和的故事

  有害身心的恶业容易造作,有利身心的善业则非常难奉行。 (偈 163) 

  有一天,迭瓦达答(提婆达多)打断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并且建议,由于佛陀日渐衰老,所以僧团领导的责任应该移交给他。佛陀拒绝他的建议,让他感到非常羞辱。从此以后,他内心异常痛苦,也企图杀害佛陀,但都失败了。后来,他改采其它手段:建议所有的比库,在一生之中都要遵守以下五条戒律:

  1. 比库必须住在森林里。

  2. 比库只能依供养为生。

  3. 比库只能穿利用垃圾堆中找到的破布所做成的袈裟。

  4. 比库只能在树下休憩。

  5. 比库不可吃肉或鱼。 

  佛陀并不反对这些戒律,也不限制比库遵守这些戒律,但出于其它的考虑(注),佛陀并不愿意制定为僧团戒律。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声称这五条戒律比既有的戒律好太多了,有些新出家的比库也附和他的说法。有一天,在佛陀的询问之下,迭瓦达答(提婆达多)承认他所以提议增设五条戒律是要分裂僧伽。佛陀于是忠告他,这是非常严重的恶行,但迭瓦达答(提婆达多)不听佛陀的劝告。后来,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告知阿难,从此以后,他要从事与佛陀领导的僧伽全无关连的宗教活动。阿难把这消息向佛陀报告,佛陀说:「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如此分裂僧团,是非常严重的恶行,他将来会为这邪恶的企图受苦难。」佛陀更进一步的说:「有德行的人很容易行善,却难于造作恶行。邪恶的人,却容易造作恶行,而难于行善。事实上,毫无益处的事容易做,善行、有益的事却很难发心去做。」 

  迭瓦达答(提婆达多)终于率领一群比库到象顶山。后来,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连尊者前去劝诫跟随他前去的比库,其中很多比库也知过悔改,回来依止佛陀。 

  备注:佛陀的考虑包括:

  1. 戒律应该是自动奉行,而不是因为条文的严格要求。

  2. 严格条文可能轻易被用来压抑个人自由。

  3. 已制定的条文可能因为时空环境的改变,而变得不适当。

  以现代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推崇佛陀不接受迭瓦达答(提婆达多)建议的智慧。

 

嫉妒的比库

  愚痴的人因为邪见,而轻蔑阿拉汉、圣者和正直者的教诲;

  他们如同格他格竹(注),因为造作恶业而招致灭亡。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位老妇人,像照顾自己儿子般地照顾卡拉比库。有一天,她听邻居提及佛陀的德行之后,希望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去听佛陀说法,于是就向卡拉比库提出她的愿望,但卡拉比库前后三次都打消她的念头。有一天,老妇人不理睬卡拉比库的反对,直接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当卡拉比库发现老妇人已经前往精舍时,内心自私地想着:「如果她确实听闻佛陀讲经说法,就不会再照顾我了。」所以他也赶忙到祇树给孤独园去。当他抵达时,发现老妇人正在听佛陀说法。他于是恭敬地靠近佛陀,并且告诉佛陀:「世尊!这位老妇人非常愚笨,请您只教她有关布施和持戒的佛法。」 

  佛陀知道卡拉比库怀有恶意,而且有一己之私的用意,就告诫他:「你的愚痴和邪见污辱了佛法。你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注:「格他格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结实则亡。

 

受妓女保护的信徒

  恶业及污染都是自己造作的,不作恶业及清净行也是自己造作的,清不清净全在自己,别人无能为力。(偈165) 

  有一天,信徒小迦拉到祇树给孤独园去守斋戒,并且彻夜听闻佛法。第二天清早,他回家的时候,正好有一群愤怒的人正在追捕偷走他们财物的小偷。这群小偷匆忙之际,把偷来的财物丢在迎面而来的小迦拉脚下。这时候追上来的人群,看见他脚下的赃物时,怒火中烧,不明究理地误以为他也是小偷,就抓住他加以殴打。幸运的是,有几位正要前往附往河流取水的妓女阻止他们,说他们认识小迦拉,并且说他不是小偷。这群人才放过小迦拉。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告诉小迦拉:「他们放过你,不只因为那些妓女说你不是小偷,也因为你真的没偷窃,是无辜的。」

 

精进的比库

  不管利益他人的事多重大,也不可疏忽自己究竟目的 (涅槃),更要下定决心完成。 (偈166) 

  佛陀般涅槃前四个月就公开宣告自己入灭的日期。众多尚未证得阿拉汉果的比库听见佛陀这么说以后,非常伤心,不知道该怎么办。从那天开始,他们就紧紧追随在佛陀身边。阿塔达塔比库却不去见佛陀,反而下定决心,要在佛陀入灭前证得阿拉汉果,他就努力精进禅修。其他比库不明白他的心意,却带他去见佛陀:「世尊!阿塔达塔比库不像我们那么敬爱、尊重您,他以自我为中心,自行其是。」阿塔达塔恭敬的解释,他对佛陀最崇高的顶礼就是在佛陀入灭前证得阿拉汉果。 

  佛陀听完之后,加以赞叹,并且告诉其他比库:「敬爱、尊重我的人应该像阿塔达塔一样的作为。你们来见我,并不表示对我的敬意,只有信受奉行我教诲的法才是真正尊崇我。」



上一篇:第十三品 世间品
下一篇:第十一品 老品
推荐
焦点
最新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