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_佛教用品  菩提子佛珠  南京佛事展  苏州佛事展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佛教文化  佛教用品  红木家具 

福泉深山发现古刹遗址及30多座僧人古墓

   日期:2014-12-12    
半个月前,有人在福泉市黄丝镇一处深山中,发现了一个建筑庞大的古刹遗址,同时,在古刹遗址的大山里,还发现了30多座古墓坟茔,这些古墓里埋葬的基本都是古刹里的僧人。从古墓的立碑年限推算,这座古刹至少已经有300年历史了。


    
    离开了黄丝镇政府驻地,我们驾驶的面包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上蹿下跳”的折腾了个把小时后,终于来到了这座名叫“大水仙”的大山脚下。尽管已是初冬,但是大山仍然是郁郁葱葱,云蒸雾霭。开始登山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大山深处,长满了比人还高的杂草和各种灌木,村民们手持镰刀,硬生生的给我们开辟出一条路来。
 
    大约行走了两个小时后,眼前逐渐开朗起来,原先的各种灌木丛愈发稀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自然生长出来的竹林。
 
    很快,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终于在大山深处看到了一处1米多高、用长条巨石堆砌起来的像围墙一样的建筑物。这一个长条巨石结构的建筑物,四方环绕。村民说,这是一个古刹正殿的遗址。
 
    福泉深山发现古刹遗址,村民认为,这显然是古刹的屋基。屋基的每一块石头几乎长得一个样,长1米左右,厚约20厘米,宽约60厘米,每块石头交叉堆砌,“这样才不会垮下来”。
 
    石头上已经爬满了绿茵茵的苔藓,有一块石碑已经断裂在地上,所记载的文字已经被风化,看上去所记载的应该是古刹的“田土”。
 
    在正殿的左右、上下方位,大家又发现了5处类似的屋基。在屋基间,还发现了多处满是杂草、苔藓的石头台阶。
 
    从这些屋基的分布来看,这一座古刹两旁还设置有钟楼和鼓楼。而在正殿的上下方位,还有两层台地(庙宇结构部分)。“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这座庙宇的恢宏气派。”陪同记者一起探访的黄丝镇一位负责人发出感叹。
 
    在距离庙宇遗址不远处,我们发现了一个大池塘,只可惜这个池塘已经长满芦苇。与我们一起登山寻迹的村民包顺天说,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个池塘每隔12年,就会开出满池莲花。难道这就是古刹的“放生池”?我们一行充满疑惑。
 
    如果从猜测的“放生池”起算,到古刹屋基为止,整个庙宇的占地面积应该在上万平方米。“这样的宏大古刹结构至少在我省是较为稀罕的。”福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德俊一边抚摸着满是苔藓的石台阶,一边发出赞叹。
 
    30座和尚坟现福泉深山
 
    村民们接下来在这座大山中,发现了30多座“和尚坟”。“如果没有古刹宇,哪来这么多和尚坟?”村民们据此推断,这里曾经就是香火旺盛的古刹宇。
 
    村民首先带我们来到一座古墓前。这座古墓前有一个大坑,延伸进墓里,大家估计这处墓地已被“盗墓”,这个大坑应该是一个盗洞。坟墓的墓碑已经倒在墓前,断裂成几块,碑上的字迹非常模糊,但是还能隐隐约约看出“圆寂”二字,从倒下的墓碑往墓里看,墓里已经空无一物。
 
    村民们又带我们来到相距百米处的一座古墓前,这座古墓的构造与我们刚看过的一样,墓头都是用两块“⌒”形状的石头相抵,犹如石拱桥一般形成墓门。坟墓都是用石头一圈圈围成。这座坟墓的石碑已经倒在墓前,石碑上刻着的“定惠堂上圆寂本师上界”字样清晰可辨,石碑两侧还雕刻着一幅石联,分别是“龙眠地中开净域;虎踞山前启后人”,立石碑的时间是“癸未年”。墓碑倒下后,空空的墓门已经结上蜘蛛网,往墓里打探,很清晰的看到里面还有人体骨骼,从骨骼的长度来看,墓主人个子估计在185厘米左右。
 
    村民包顺天是当地的“阴阳先生”,他分析这幅石刻的对联后说,“墓主人并不是一个平庸之辈,是个有抱负的人,他有可能一直想带领大家重返故里,甚至是想建立自己的帝国。只是,最终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因此,他的徒弟在立这块碑时,把墓主人看成了‘龙’,希望他到另外一个世界后,开辟新的领域”。
 
    我们接着又查看了另一个古墓,30座和尚坟现福泉深山,这座古墓还没有遭到任何破坏,墓上长满了杂草。墓碑上刻着“圆寂大戒比丘;上然下晓;号庆云”、“嘉庆拾八年立”等字样。
 
    村民们说,这一座大山里有30来座类似的古墓,墓碑不约而同的都刻有“圆寂”二字,从目前发现的墓碑
 
    上看,立碑最早的时间是在顺治年间,距今已经300多年。“圆寂”是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后来都将僧人或尼姑的死亡称为圆寂。因此,大家推断,这些古墓埋葬的应该都是僧人,而如此众多的僧人聚集之地,当然只有庙宇。
 
    镇政府考虑开发古刹遗址
 
    “大水仙”究竟有没有古刹宇的存在?11月10日,记者采访了已经退休的原福泉县文化局局长杨光华。杨光华说,黄丝镇是否有古刹宇,在相关史志里并没有找到记载。但1983年,他带队去开展文物普查时,在黄丝镇“大水仙山”的山脚下,发现了一块乾隆年间立的石碑,石牌上记载着山上有一座“大水仙庙”,但是看不清庙宇的详细介绍,只看得清庙宇有多少田土。
 
    杨光华亲自到现场看时,庙宇也只剩下地基了。“由于没有更多的建筑,所以也就没有将其列入文物加以保护”。
 
    杨光华后来向当地80多岁的老人了解时,老人们说“这个庙宇鼎盛的时期,僧人达到二三十人,香火不断,香客来来往往”,但是,到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就将庙宇破坏了。尽管如此,到民国初期,还有和尚在这里上香供奉。解放后,这座庙宇彻底败落。
 
    大山里300多年前的古刹遗址,能否作进一步开发?目前,福泉市黄丝镇政府领导正在考虑村民的提议。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