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_佛教用品  菩提子佛珠  南京佛事展  苏州佛事展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佛教文化  佛教用品  红木家具 

王作安:中国佛教事业迎来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

   日期:2015-04-20     作者:佛展网    


佛宝网北京讯 2015年4月19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对中国佛教协会五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2010年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带领四众弟子,在服务国家大局、执行政策法规、推进自身建设、加强戒律修持、弘扬正信正行、规范寺庙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兴办公益慈善、开展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传印长老主持下,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特别是驻会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悲智双运,善尽职守,勇猛精进,工作有特点,方式有创新,事业有进步,引领中国佛教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给广大佛弟子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他强调,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国佛教事业迎来了健康发展、大有作为的历史性机遇。佛教界要以慈悲济世的精神情怀、庄严国土的理想境界、护国利民的责任意识,担当起引领广大佛教徒同各族人民一道共筑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以下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致辞全文:
值此中国佛教协会新老交替之际,我提几点建议,供与会代表和新一届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会参考。
第一,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新的伟大航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我国佛教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佛教要继承爱国守法、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政治与信仰、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法制轨道上推进佛教事业,坚定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把法治精神融入到信仰实践和宗教生活中去,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推动佛教团体、寺庙规范自我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要规范佛教教职人员队伍管理,完成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证书发放工作。进一步健全寺庙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用途,公开收支,自觉接受政府部门、信教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配合政府部门抵制违规建造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和寺庙的行为,抵制乱设功德箱等借佛敛财行为,抵制假借佛教名义的各种欺诈行为。要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为平台,以“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为依托,开展以“国法与教规的关系”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既要做好教徒,更要做好公民。佛教教职人员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讲经弘法中宣传宪法法律法规规定,引导信教群众树立遵纪守法意识,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发扬藏传佛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按照“依法治藏”要求,配合党和政府依法管理藏传佛教寺庙,反对达赖集团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活动,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维护西藏和四省藏区的长治久安。
第二,要高度重视道风建设。当前,一些地方出现寺庙“被上市”、“被承包”、“被经营”等现象,不仅违背了党和宗教政策,也侵害了佛教界合法权益。同时也应看到,有的出家人信仰淡薄、戒律松弛、热衷名利,影响了佛教清誉,受到社会舆论诟病。对此不能麻木不仁、见怪不怪,而要警醒起来、严肃对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解决。历史经验表明,道风是佛教事业的生命线,关系到佛教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佛教的社会形象,关系到佛教积极作用的发挥。要坚持正知正见、正信正行,注重持戒修行,倡导研读佛典,组织讲经交流,维护佛教本色,树立佛教清净庄严的良好形象。要坚持“人间佛教”发展方向,对佛教教理教义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阐释,引导信众正确修行,提高信仰素质,提倡理性温和的信仰方式,反对偏执狂热,抵御各种极端思想和迷信活动。要秉持以戒为师的传统,着眼时代要求,梳理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戒律制度,作为评价新时代佛教界持戒守戒依据。要严格准入条件,把好受戒关,探索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要整肃僧仪,坚持早晚课诵、过堂用斋、冬夏安居等传统,规范日常行为。佛教界代表人士要率先垂范,正己化人,在教内树立持戒修行受尊重、违戒败德遭唾弃的良好风气。要重视佛学院建设,发挥寺庙在佛教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坚持学修并重,强调道风修行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努力培养合格佛教人才。要在寺庙修建、法务活动和学修生活中倡导清净庄严、朴素节俭,反对贪大求奢、追求排场的不良现象。
第三,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提出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守护者和传承者,当代中国佛教承担起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可谓因缘具足、责无旁贷。要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阐发佛教中应时益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和精神涵养。要重视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慧命。要整合学术界、佛教界研究资源,开展佛教学术研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融相通,发挥以文化人的积极作用。要开展各种佛教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信众精神生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营造良好社会风气释放正能量。要发掘佛教中的道德伦理价值,引导信众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劝人向善,导人向美,进家庭和睦、邻里和美、人心和顺,为维护公序良俗、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助力。要以法显、玄奘、鉴真等大德前贤为榜样,发挥佛教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办好“世界佛教论坛”,凝聚两岸四地佛教界力量,巩固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增进同周边国家的传统法谊。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要鼓励有条件的佛教团体和名山大寺,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开展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佛教交流,增进不同信仰的沟通与互鉴,丰富和拓展文化交流内涵。要加大对外弘法和交流人才培养,增强中国佛教的对外表达能力,扩大中国佛教在文明对话中的影响力,致力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要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是我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佛教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要继续办好“宗教慈善周”活动,积极从事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义诊等慈善活动,传递爱的力量,汇聚向善的力量。要发挥佛教优势,探索开展心理疏导、社会矫治、临终关怀等活动,营造宽容、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要把扩大慈善规模与提升慈善水平结合起来,把佛教教理教义与现代慈善精神结合起来,培养现代公益慈善人才,培育新型公益慈善组织,创新公益慈善模式,不断探索有特色、高水平、专业化的佛教慈善事业。要秉持佛教护生理念和生态保护思想,倡导文明敬香和合理放生,开展植树造林、爱生护生活动,创建和谐寺庙、文化寺庙和生态寺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各位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是我国各民族佛教徒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希望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理事会,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在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