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厦门  佛教  佛像  禅寺  菩萨  宁禅寺  佛事  台湾  北京 

承德 须弥福寿之庙

   日期:2015-02-03     作者:菩提在线    

河北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寺门
  地理位置
  须弥福寿之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这座庙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主体为3层高的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殿顶用鎏金铜瓦铺盖,四脊上有8条金龙。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寝殿,重檐歇山顶鎏金瓦顶。殿北有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是班禅弟子的住处。
  寺院简介

  整个庙宇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朽、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从总体上看,是典型的藏族寺庙,但从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是汉族风格,形式独特。
  寺院历史
  据寺内碑文记载: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弘历七十岁诞辰寿日,后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要来避暑山庄祝寿,对此乾隆极为重视,为了隆重接待班禅,在这里特仿班禅所居的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形式,兴修了这座庙宇。“须弥”即须弥山,藏语名“札什”,“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的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一样多福多寿。乾隆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择向兴工作,亦以不日成。都纲及寝室,一如后藏式。金瓦映日辉,玉幢扬风舞。”表达了这座庙宇兴建的速度、形制和落成后的壮丽。由于建庙是为了接待班禅,所似又俗称“班禅行宫”。
  寺院格局

  庙周围以墙壁围境,东西两端转角处,各建防守了望的隅阁一座。山门前有五孔石桥,架在狮子沟上,长约120尺,宽约20尺。山门辟三个拱口,上建门楼,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和普陀宗乘之庙山门略同,门前列石狮子一对。山门正北为碑亭,亭四面墙壁开有拱门,内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文用四体文字镌刻,全高八米馀。碑头碑身为一块整石所造,周围和两侧都刻有云龙纹样;碑座为一巨石雕成龟趺,下部基石刻有波涛纹样,四角还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全部装饰中,此碑的形制和规格是最高的。碑亭以北,地势逐渐高起,有不规则的石级三处,可登达琉璃牌楼。 通过琉璃牌楼往北,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物大红台,规模宏大壮观。大红台顶部平面,平铺方砖,砖下为锡板防水。壁面上辟有三层中国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39孔。窗头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有着强烈的汉民族建筑风格。大红台顶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顶,脊上吻兽,南面两殿用孔雀,北面两殿用鹿。各殿皆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内供金刚佛像。大红台内部四周是群楼,上下共三层。群楼围绕红台中心的主殿妙高庄严殿,形成都纲法式。由底层南面大门可进入群楼。群楼为木结构,分隔成四百馀间。第一层东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罗汉像和喇嘛教噶举派祖师那若巴、回洛巴等佛说法像。第二层东南角有八角形的三层转塔,塔上有龙凤呈祥雕刻,精细美观。妙高庄严殿高耸在群楼中央,象微黄教始祖宗喀巴成佛的佛境,是班禅六世在此居住时讲经的地方。据记载:年已70岁的乾隆皇帝,为迎接班禅六世,专门学习了一般常用的藏语,还研究了藏史,在引导班禅叁观了整个寺庙后,乾隆曾在此殿请他讲经,由章嘉国师翻译。班禅将跋涉途中每一站祈祷、祝福乾隆万寿的纪录送给乾隆,并献哈达等礼物四十馀件。乾隆欣喜万分,随即送给他身穿袈裟的画像一幅及弓、箭、金币、金丝袈裟等,还颁发了金册、金印,并为他题写了“宝地祥轮”匾额。他请班禅在万树园中观看了大型火戏,班禅扮演文殊菩萨,表演了跳步踏(即打鬼)。 妙高殿平面方七间,高三层,一层殿内正中供宗喀巴塑像,稍北供释迦牟尼;二层楼上释迦牟尼和两大弟子阿难、迦叶、十八罗汉;三层是乾隆祈求长寿的转塔。三层上下贯通,重檐攒尖屋顶,上覆铜制鎏金鱼鳞瓦,角脊下面做成龙头形,脊身波状,匍匐金龙两条,一只朝上,一只朝下,每条重量都在一吨以上。屋上八条金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金光闪烁,活龙活现,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光线暗淡,气氛肃穆,神秘莫测。据说整个殿顶用了头等金1.l5万馀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 在大红台东,建有连续重层红台,名为“东红台”,又称“御座楼”。原为乾隆来此休息之所,外观门窗与大红台基本相同,御座楼北殿门额为“南无阿弥陀佛”,殿内条幅有“到来佛相原如是,静处尘心那更生,”,“功德无边复无量,因缘非色亦非空。”南殿条幅“现法化报身共依圆觉,摄闻思修教遍示妙明”。西殿条幅“象法涌祥轮西方霞旦,智光腾宝炬海藏天宫”。客堂题额“万法宗源”,联“便有香风吹左右,似闻了义示缘因。”在大红台北面中轴线上,是金贺堂和万法松缘殿,又合称“万花仲院”,原为班禅六世弟子的住室。院平面呈凸字形,外观为一白台形式。庭院北面是万法松缘殿,阔九间,深三间。据传,此殿原有“万法宗源”题额,可能“万法松缘”一名即由此讹传而来。殿前为中庭,东西两侧有深一间的廊庑。南面正中三间,又向南突出二间之深,称“金贺堂”,前间单层,后面两层,都是平顶结构。 琉璃万寿塔巍踞于须弥福寿之庙中轴线最北山巅。建在方形基坛上,坛上,再承以八角形须弥台基。台基上装有石栏杆,南面设踏步上下。塔身为八角形,共七层。底层具有广阔的木廊,廊上覆以黄琉璃瓦,上面又设有八角形平台,平台周围又有石栏杆。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在两侧白台衬托下,显得十分秀丽。
  这座庙宇不仅富有高度的建筑艺术和特色而且对于加强清王朝与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同抵御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作用。1949年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同类寺院

推荐图文
推荐寺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