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厦门  佛教  佛像  禅寺  菩萨  宁禅寺  佛事  台湾  北京 

宝鸡 安观寺

   日期:2015-02-05     作者:菩提在线    

陕西宝鸡安观寺
  地理位置
  安观寺位于陕西省岐山县曹家镇安岭村,南依秦岭,北望渭水,西临陕汽总厂,东南靠佛主山、老虎山,玉泉山,近靠岐字山。该寺曾被清军烧毁,所有建筑被化为灰烬,荡然无存,直至清道光年间安观寺又被重修。在民主革命时期,遭国民党破坏,直之1988年,释通法师带领僧俗四众对寺院进行了全面修复,使之焕然一新。
  寺院简介
  据史料记载,此地为远古时期妙乐国城,燃灯佛、轩辕黄帝出生地,相传始建于东汉桓帝年间,明末清初为该寺鼎盛时期。当时寺院僧尼500余人,庙产千间,土地千亩,香火旺盛,声名之大,远扬西岐诸县。据传,1665年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失败后,逃回陕西,曾一度在该寺居住,后遭清王朝围剿。该寺被清兵付之一炬,所有建筑被化为灰烬,荡然无存,直至清道光年间安观寺又被重修。1927年时,寺院有殿堂三十六间,僧房百间。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委派傅文仲先生在安观寺创建了党组织,活动达六年之久,后遭国民党破坏,寺院被毁,许多寺院遗物在文革前,被当地村民从遗址中发现。

  寺院历史
  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寺院开始重新修建,特别是1988年以来,释通法师带领僧俗四众对寺院进行了全面修复,使之焕然一新。安观寺现占地九亩,有大雄宝殿七间,僧房、念佛堂等40多间。2006年12月11日经岐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登记注册发证,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点固定处所。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今天,佛教与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相适应日益俱增。教化广大群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是佛教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为了满足广大信众引导到当地经济建设的正确道路上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加之,安观寺周围乃至岐山县有信教群众达万人以上。释通法率十方序众适时代之激流,应广大信众之愿望,从一九八九年主持安观寺以来,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为修复安观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已建成大雄宝殿七间,僧房、念佛常、寮房,山门共四十八间,固定资产达60余万元,常住僧尼6个,居士8人,占地9亩,现寺院已初具规模,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
  寺院格局
  安观寺的佛寺院建筑,基本上都是汉式建筑,其建筑形式来源于佛教滥觞时期的洛阳鸿胪寺。众所周知,鸿胪寺是东汉专管朝祭礼仪的官署,只因西域来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用白马驮经书来此翻译和传法,中原人便效仿他们住的地方建筑了后来的佛教道场一一寺庙。因此,可以这么说,安观寺是飞檐斗拱式的佛教寺院。安观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庙内大都另辟塔院。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宇宙观,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以天地为庐”的观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记.乐论篇》 )、“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调和,那么艺术———“乐”,就应该体现这一调和。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更多>同类寺院

推荐图文
推荐寺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