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厦门  佛教  佛像  禅寺  菩萨  佛事  宁禅寺  台湾  北京 

西藏昂仁扎桑寺

   日期:2015-02-11     作者:佛教展会网    


  扎桑寺景观
  扎桑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境内,位于县驻地西北、多雄藏布南岸的桑桑乡。寺庙地处拉普公路(昂仁至萨噶段)北侧的山沟里,与公路直线距离约2.5公里。桑桑乡距县驻地60公里,县城距日喀则市209公里。

  寺院简介
  扎桑寺所在山头形状犹如龟背,有吉祥之意,故名“日吾扎桑”,寺庙亦得名“日吾扎桑寺”,简称“扎桑寺”。始建于16世纪中期,由仁增.贡觉顿珠兴建。仁增.贡觉顿珠,亦称“仁增.郭季定楚坚”、“邻泽.贵吉德木楚”、“仁增.廓吉垫珠”,16世纪人,出生于拉堆绛地方(今昂仁县的日吾扎桑地方),本名“额珠坚赞”,因传说他头上长有3根雄鹰的翎毛,系莲花生大师的化身,故人们称为“仁增.贡觉顿珠”。他属统治者家族中的成员,阿里班钦.白玛旺杰就是他的兄长。他曾发掘出不少伏藏,并将其汇集在一起即所谓“北藏”,其中有“堪卓宁提”等,后成为宁玛派的重要法门。72岁圆寂。

  寺院历史
  扎桑寺是早期宁玛派的重要寺庙,被称为宁玛派四大主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莲花生大师于8世纪在山南建桑耶寺之后于西行布道途中曾偕夫人曼达娃惹经过此地,并在此留下一件小衣,该寺由此成为佛教历史上的名胜之地。著名的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1385~1464)也曾在此地修行3年。该寺在历史上很早就与内地中央王朝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曾得到明王朝赐予的“绢书”证符,特许其可行使独立的政教权,可不受前、后藏任何政教势力的统辖。寺庙下辖有昂仁县的拉扎寺、拉孜县的门嘎乃萨寺、谢门县的贡巴强寺、贡嘎县的多吉扎寺以及尼泊尔境内的颜布曲丹等多处寺院。贡嘎多吉扎寺为拉堆绛的土司杰西多吉西所建,仁增.贡觉顿珠被变定为多吉扎寺的第一代活佛。从扎桑寺第一代寺主仁增.贡觉顿珠至今,寺中堪布均为父子相传,到现在寺主仁增.白玛珠米活佛已传袭了十九代。寺中僧侣多时曾达到五十多人。现任寺主仁增.白玛珠米为日喀则地区和西藏自治区政协、佛协委员、日喀则地区佛教协会理事。

  寺院格局
  扎桑寺共有三个建筑群组成,分别建在略呈东西走向的山脊之顶部,腰部和山下,由低至高称为“化身(珠古)、报身(龙古)、法身(曲古)”表示由低至高的不同等级。
  山下的建筑主要有扎桑拉章和玛尼拉康,海拔4420米。扎桑拉章用夯土和石块砌建而成,面积达1000平方米,有柱一百余根、房三十余间。玛尼拉康位于扎桑拉章侧面,高二层。底层有殿堂,面积约80平方米。“文革”期间遭到毁坏,1987年开始修复的扎桑拉章,面积仅500平方米。
  山腰主体建筑为拉康巴热(意为“中拉康”),海拔4870米。从扎桑拉章山后的小路可通至该拉康。门向东南,墙体用夯土分层筑成,每层厚0.6,层间用石片间隔。殿堂面积4柱,殿内主供莲花生泥塑像,高十余米,像上佩挂各种金银饰物重达0.5公斤,传说此像曾两度开口说话,故被奉为寺中神明;另一尊石佛像高约0.6米,传说为莲花生大师当年携带至此;另两尊坎珠菩萨泥塑坐像如真人大小;还供奉有历代寺主的“肉身”(经防腐处理后刷以金箔或泥浆保存供奉的遗体)泥塑像。原殿中不有一件珍贵的黄金酥油灯,高约0.5米,可盛酥油3公斤,遗憾的是在“文革”中被彻底破坏。
  山顶建筑为拉康孜(意为“上拉康”),海拔5000米。门向东南,面积4柱,主供莲花生大师泥塑像,如真人大小;还供奉有坚热斯(观音)、古如浪什什南、俄巴麦等泥塑像,传说在这些佛像体内装藏有当年莲花生从印度带来的各种宝石与矿石等物。该拉康毁于“文革”期间,近年来由群众集资开始恢复重建。
  在拉康巴热的山脊上有一座尼姑及僧舍的废墟,均用石块、石片砌筑,墙垣残高1~3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寺院文物
  扎桑寺内原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但在1959~1969年间已基本流失殆尽,现存的珍贵文物有明宣德年间的铜钹3对、旧唐卡2幅及艺术性较高的石刻造像。此外,寺中还收藏有相传为莲花生大师从尼泊尔携带至此的矿石和“脚印石”等。
  铜钹:外径41厘米、钮径23厘米、通高7厘米、壁厚1厘米。钮部外侧用阴线錾刻有铭文及图案:铭文为楷书,双线勾勒,左书“大明宣德五年秋月内加金银造”13字;图案双龙戏珠,龙身修长,下有4足,足上有爪,龙背有鳍,上颌长颚上卷,两腮有长须,双龙之间为一火焰宝珠,珠上刻一不甚规则的“寿”字。线条流畅,保存完好。
  建筑构件木雕;长72厘米、厚4厘米。构件一面正中雕刻一龙首,双目如铃,长吐龙须,大张血口,形象狰狞恐怖;一端的侧面雕刻两条毛部相对的螭怪,其头部长有河马一样的颚部,吐出长舌,怒目圆睁,身躯粗短,上有背鳍,下有一对粗壮的爪子,后有卷曲的长尾,整个形象给人一种极为压抑、恐怖之感;另一面雕刻一排小佛像,手结印相,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佛像周边间以缠枝、卷草、宝相花等吉祥花草图案,并间刻“化佛”小像,在其两旁刻有莲珠纹与莲花,整修构图充满祥和、宁静的气氛。在此木构件的另一端还刻有呈二方边疆图案的小佛坐像,头为螺发,结跏趺坐,身后有背光,双手结印相,在身高仅3厘米的佛像上竟然还精致地雕出其五官:双眼半启下视,额丰鼻隆,双唇微闭,表现出沉静、稳重的神情,雕刻造型技巧之精,足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技艺和表现力。

  寺院史载
  据建寺者仁增郭顶传记载:“犹如龟背扎桑寺,常常显出八宝图,它的功德言不尽,所有北方得安乐。所闻一切变为善,良辰吉日转一圈,洗尽罪孽得安乐。上弦供奉吉祥日,任何愿望所企求,无疑实现此成就。申月十日转此界,洗尽每劫诸罪孽,修行此界之行者,无疑实现其愿望。”。 可见该寺的重要性是不可思议的。传说莲花生大师在南北地带降伏罗刹恶鬼时曾经在日吾扎桑山的岩洞里修行过七天。
  据说天子木赤赞普和空行母益西措杰曾经问过大师未来此界会变成什么样。大师回答道,此界成为八大界中的最高界,以后还有个叫仁增郭顶的伏藏师到此地来取伏藏钥匙,从桑桑拉扎山取走伏藏。
  正如莲花生大师所预言,仁增郭顶从桑桑拉扎山取走伏藏,于1355年兴建扎桑寺。仁增郭顶的后代们继续弘扬佛法,从此,扎桑寺远近闻名。西藏著名建桥大师、藏戏创始者汤东结布曾在此地修行过。这个著名的宁玛派寺庙在18世纪初蒙古准噶尔部入侵时遭到破坏,寺中所藏珍宝器物部分掠走。据传当时寺庙堪布仁增贡桑朗杰也一度被蒙古人囚禁于昂仁宗内,后来他在牢中施行法术,致使蒙古人火并,才得以乘机逃脱。
  1959年以前该寺庙是一个密乘院,有三十多个僧人和四十多个尼姑,他们大部分结为夫妻,平时各念自己的经,有大的宗教活动时在一起。该寺在历史上很早就与内地中央王朝建立了密切关系,曾得到过明王朝赐予的“绢书”证符,特许其行使独立的政教权,可不受前、后藏任何政治势力的统辖。寺庙的下辖有昂仁县的拉扎寺、拉孜县的门嘎乃萨寺、谢通门县的贡巴强寺、山南贡嘎县的多吉扎寺以及尼泊尔境内的颜布曲丹等寺院。贡嘎多吉扎寺为拉堆降的土司杰西多吉所建,仁增贡觉顿珠被认定为多吉扎寺的第一代活佛。扎桑寺的堪布从第一代寺主到仁增贡觉顿珠均为父子相传,直到现在寺主仁增白玛俊美活佛已传袭了二十一代,即: 仁增郭顶、朗杰贡布、咒师多吉、桑杰巴桑、朗卡坚参、仁增赞林曲扎、咒师次旺仁增、自我解脱欧朱旺布、仁增如白多吉、仁增土确维巴尔、贡桑仁增坚参、贡桑仁庆坚参、禅确次旺诺布、仁增贡桑益西 、仁增白玛俊美 、仁增贡桑朗杰、仁增白玛赤列、吴坚丹炯 、仁增白玛旺庆、仁增白玛旺久以及现在的扎桑寺主持仁增白玛俊美。
  关于仁增郭顶的生平有不同说法,在《汉藏大辞典》写到:仁增果登(1337——1408)。在《雪域历史人物简介》中讲道:仁增古顶生于1325年藏历10月12日。《东嘎大辞典》中写到:一些人认为仁增古顶生于1337年,但是还需要旧派密乘教史进行比较研究。

  寺院高僧大德
  仁增郭顶
  这位宁玛派伏藏大师于1325年藏历10月12日,出生在昂仁县桑桑镇扎桑山前的那木龙村庄。他的父亲叫鲁班斯堆白,母亲叫索朗切真。仁增郭顶的真名叫欧珠坚赞,他幼年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带大并教他识字,到八岁时已熟读《祖师问道录》和《母本》。此后拜郎丹杰布为师聆听取谷如却旺法师的教法,从孃马地方听取孃热伏藏教,修行达到了高深莫测的境界。正如莲花生大师所预言的那样当仁增郭顶十二岁那年,头顶上长出三根雄鹰的羽毛,二十四岁那年他的头顶上又长出了两根羽毛,母亲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因此拔掉了那两根羽毛,并询问了上师,上师言道:“此事是一个吉祥的征兆”,故取名为“仁增郭吉顶朱间”(头上长有秃鹫羽毛者)。 又从扎隆巴凯尊仁青白娃处学习《大圆满教》,一心专注禅定。 此后从卓霸强寺和吾布隆两地提取马头明王、慈尊佛、观音和手持金刚杵等伏藏五十卷修行法。 此外还从桑桑拉扎山提取了师尊空行修行法、普贤菩萨的经文、金刚撅、经卷以及头发等不少的特殊灵验。正如莲花生大师所预言的那样,1355年伏藏师仁增郭顶从日吾扎桑取走伏藏钥匙到桑桑拉扎山上领取伏藏之后兴建了扎桑寺,并塑造高十余米的莲花生泥塑像。专心勤勉修行金刚撅,伏藏师的名声传遍整个西藏。前来求学法术的学徒数不胜数,为他们利生事业。在他的后半生主要专注讲授无上的密乘。每年至少讲解《大圆满》一次并给众多信徒讲解解脱、灌顶等等。他已成为获得从有学道至无学道中间诸地所证四种持明者。于1402年圆寂。《汉藏大辞典》中讲到圆寂于1408年。

  寺院联系方式
  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昂仁县多雄藏布南岸桑桑镇番巴
 
 
更多>同类寺院

推荐图文
推荐寺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