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厦门  佛教  佛像  禅寺  菩萨  宁禅寺  佛事  台湾  北京 

新疆维吾尔博湖 宝浪苏木庙

   日期:2015-02-11     作者:禅茶网    
  宝浪苏木庙位于博湖县城西南两公里处,距库尔勒市65公里,坐落在开都河旁的东西交汇处。

  寺院简介
  宝浪苏木庙始建于公元1866年(同治五年),又名“巴格希恩苏木”、“宝浪苏木”、“巴格希恩苏木”均为蒙古语,两个名称都是蒙语“师傅”或“老师”的意思。因和硕特蒙古著名的学者札雅.班迪达曾当过这座庙的主持,在伏尔加河两岸时,这座庙已经是教义远播中外了。当时的名称就叫宝浪苏木庙,是和硕特部落最大的最古老的一座庙。

  寺院建筑
  宝浪苏木庙高15米,正方形,边长20米,分上下两层,为4角雕楼,内有耳房,大殿释迦牟尼铜佛从西藏运来安尊于此,其余泥雕木胎、唐卡壁画,属当地工匠制作,精美细腻,造型生动,堪称巴音郭楞一绝。

  寺院历史
  公元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为摆脱沙俄的压迫,吐尔扈特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17万部众踏上“东归”之路返祖国。扶老携幼的吐尔扈特人不断遭到沙俄的围追堵截,人口死亡大半,牲畜死亡殆尽,回到祖国时,人口只剩7万。吐尔扈特中路和硕特3旗被安置在开都河中下游平原及博斯腾湖一带放牧,3旗自为一盟名“巴启色勒启勒图盟”,从此定居于博斯腾湖岸边。
  蒙古族信佛,当时清暂时救济了几座蒙古包给喇嘛做佛事,公元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渥巴锡来和硕特部视察、做佛事时了解此情况后即向清廷奏报,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清廷批银五千两在包尔图(今和硕县乃仁克尔乡包尔图村,时属焉耆县[今焉耆回族自治县])建庙,仍借用宝浪苏木庙的原主持扎雅.班迪达的名声和香火之灵称为宝浪苏木庙。
  公元1881年(光绪六年),西藏扎雅.班迪达活佛来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传经布道,焉耆的蒙古族牧民呼“远去和通苏木(今和静县和静镇)与和硕特(今和硕县特吾里克镇)做佛事极为不便,请求再建一座喇嘛庙”。扎雅.班迪达活佛奏报清政府,清廷批银在此建庙,由生活在开都河流域的和硕特部巴格希恩更盖等人筹资、雇请甘肃、青海工匠、藏族法师绘图兴建,当时包尔图已有的宝浪苏木庙位于今博湖县博湖镇西南2公里处的开都河旁,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多处坍塌,清即诏旨宝浪苏木庙原班人马迁往建好的庙,庙名仍称“宝浪苏木”。延续使用“宝浪苏木”的一个原因是当时主持此庙的姜巴.特洛其克盖木丕勒大喇嘛因佛教造诣颇深、恩辨道广论,阐发《甘珠尔经》经时声震新疆、青海的藏传佛教界,曾被吐尔扈特部请去当康布(佛教大师)以后,生钦五世活佛多布栋在新疆转世,因年幼难以去西藏学佛,西藏佛界又难以对宝浪苏木庙管理,便委托姜巴大喇嘛做生钦五世活佛的老师,此事正值宝浪苏木庙搬往之时,此庙名即以“宝浪苏木”为名。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中国与瑞典联合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在宝浪苏木庙停留,考察队成员、瑞典人尼尔斯.安博特曾记录“宝浪苏木喇嘛庙就是与沙尘暴以命相搏的年轻喇嘛的安息之地。”
  “文革”期间的1967年,宝浪苏木庙曾被年青人以“破四旧”为名义洗劫,庙内的经书被焚,铜佛、法器、金碗、珠宝等被劫空,庭院围墙被拆除,周围树木被砍伐。1978年国家拨乱反正后清退、赔偿了全部被抢劫的财物和佛器,并拨专款对进行修缮,新建了塔等相关建筑。1984年8月31日,十世班禅在宝浪苏木庙前接见了信教群众3000多人,为他们灌顶赐福。1986年国家又拨款万元予以重修。今宝浪苏木庙为正方形四角雕楼,主体为仿青海塔尔寺庙的二层楼阁建成,庙高15米,边长20米,上下两层,内有耳房,大殿内有释迦牟尼铜佛,为从西藏运来安尊于此,其余泥雕木胎、唐卡壁画为当地工匠制作,精美细腻,造型生动。

  寺院人员
  宝浪苏木庙现有喇嘛19人,其中洛翁(即大喇嘛助理)1人,哥杰灵1人,哥灵17人。
 
 
更多>同类寺院

推荐图文
推荐寺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