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沉香  佛像  香文化  禅茶  古代  法器  佛珠  佛具  佛教  檀香 

唐卡绘制的根据-《佛造像度量经》

   日期:2015-01-22    


       “度量”是决定一幅唐卡价值的基本条件,一幅上乘的手绘唐卡,应该是完全按照《佛造像度量经》之规定绘制的。


 
  《佛造像度量经》完整的规定了所有佛、菩萨、密修本尊等身体结构的比例。因为只有佛、菩萨等身体才能达到这完美的比例,而我们人根本无法企及。图像不同,其比例也不同,而在唐卡所描绘的佛、菩萨等多达639尊。另外这些佛、菩萨还有各种变身,例如大威德金刚就多达四十多种变身。在实际绘制中对绘者的要求实际上是要掌握上千尊佛、菩萨的比例。据我所知一个真正的唐卡画师光是要完全熟练的掌握度量大约要花费十年左右的时间。一般而言唐卡画师大约会在九岁左右入寺学习唐卡绘制和佛经,大约在二十岁左右才能出师。
 
  因循守旧正是唐卡魅力所在,在近千年的时间里,一代代的唐卡画师都是按照这样的度量经来绘制佛像,一旦失去了这样的度量,不按照这样的比例去绘制,也就失去了佛像的美感,也就是对佛的亵渎与不敬,会带来灾难。因而度量是鉴赏一幅唐卡的基本条件,永远要记住唐卡首先是佛教圣物,是用来供奉和观想修法的,其次才能谈论他的艺术价值。
  
  《度量经》大概产生于公元4世纪以后印度的笈多王朝时期,笈多王朝时期是佛教在印度的全盛期,笈多时代被誉为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黄金时代,佛教艺术臻于鼎盛,印度教艺术也蔚然勃兴,名作叠出,流派纷呈。
 
  后宏期早期出现了翻译佛经的高潮,与西藏佛教绘画的发展关系密切的《绘画度量经》被译成了藏文。译者是雅隆人札巴坚赞和印度人达玛达热,两人合作译于芝域贡塘,同时他们还译成《造像度量经》,并由此传遍西藏各地。
  
  《度量经》大概产生于公元4世纪以后印度的笈多王朝时期,笈多王朝时期是佛教在印度的全盛期,笈多时代被誉为印度古典主义艺术的黄金时代,佛教艺术臻于鼎盛,印度教艺术也蔚然勃兴,名作叠出,流派纷呈。
 
  《度量经》内容主要是论述造像基本尺度。全文分为九柞度、八柞度、七柞度、六柞度造像的具体比例和迎送残旧造像仪轨等六个部分。对诸佛、菩萨等造型特征及身体各部位的度量比例都有详细的论述。译成藏文的《度量经》创造了适应西藏的度量单位。把柞、平指、青棵粒等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作为度量单位,生动贴切,便于记忆和掌握。

  同时,《度量经》还强调了佛教造像度量失准,比例不当的恶果,称:“长度尺度量不足,灾荒降临家乡毁,”;“如果腹肚不鼓圆,五谷欠收年年减”等等。后代的藏族绘画理论著作也继承了《度量经》以威慑和恐吓办法来建立理论权威的方式。后来以《度量经》为理论基础,结合早期西藏佛教艺术实践经验,逐渐产生了藏民族的绘画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后,由于大量的藏族艺术资料遭到了破坏,使得唐卡在西藏的传承变的艰难。丹巴绕旦教授接受西藏美术教研室的委托,历时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西藏绘画》的编撰,这对于西藏绘画在新时代的传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