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文 



印光大师奠章
为印光大师起龛法语
举火法语
印光大师生西如何纪念之商量
关于印光大师示疾的答复
诔印光大师
哀感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予余之印象
印光大师生西事实
纪念印光老人的老实话
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及其印象



印光大师奠章

 

                             觉悟等

  维中华民国三十年,岁在辛巳,佛灭度日。普陀山法雨寺觉悟、峨眉山金顶寺传钵、九华山祇园寺宽明、五台山碧山寺寿冶、天台山华顶寺兴慈、福州涌泉寺圆瑛、金山江天寺霜亭、扬州高旻寺来果、宝华山隆昌寺妙柔、常州天宁寺钦峰、栖霞山明常、苏州戒幢寺六净、报国寺昭三、四川汉藏教理院太虚、广东南华寺虚云、青岛湛山寺倓虚、宁波天童寺大悲、阿育王寺源巃、杭州灵隐寺却非、净慈寺次亮、北平广济寺现明、资福寺常福、净居寺可观、洛阳白马寺德浩、昆明栖霞寺定安、哈尔滨极乐寺禅定、汉阳归元寺永宽、九江能仁寺如相、西安大慈恩寺妙澜、净土寺志海、安庆迎江寺西竟、南岳福严寺宝生、上海法藏寺慧开、玉佛寺远尘、法宝馆范成等,代表全国僧徒,谨以香积之馔,致祭于印光大师之灵曰:

  呜呼!惟师之生也,利见于古莘之野;其殇也,解脱于灵岩之巅。住世八旬,适与如来符纪,其乘愿夫岂偶然!幼耽坟索,博极群书,赞昌黎《原道》之篇;洎夫夙慧既朗,旧习顿蠲,乃潜心于伽陀梵贝,抗志乎真谛微言。丁年离俗,为兄绐旋,虽方便暂示顺从,而内誓其深坚。当再度脱褐之后,禀毗尼具,咨决心源,资粮辅以福智兮,砺苦行以连年。闻熏既广,思修宜圆,遂栖神洛伽之屿,返奢摩兮内研。六时与众共作息兮,暇探法海之奥诠,室污兮自扫,服垢兮自湔,食粗粝兮无兼味,衣粪扫兮屏罗绢。不蓄徒以溺情兮,却住持之仔肩;将以养莲池之圣胎兮,匪名利之可牵。道发硎以时茂兮,声标秀而德宣;缁素式是宗仰兮,遐迩趋向而联翩。慨慧命之悬丝兮,悯火宅之炽焰;绍庐阜之矩矱兮,续净土之心传。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为诱导之旨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阐示之先。提奖纵四辨之口兮,启迪汛八解之泉;意慈爱而精诚兮,貌凛凛其威严;上智下愚视一子兮,懦夫立而顽者廉。晚韬光于吴会兮,志胜迹其终焉;虽不据丈室之座兮,已广结给孤之缘。昔波旬攘刹以毁法兮,遍调伏而捍全;法施时寄其摛藻兮,托津梁以罤□。行化事毕兮诸漏尽,预知时至兮意安闲;金台炳焕兮祥光瑞,决定不退兮上品现前。呜呼!智灯暗兮宝筏沉,法幢折兮慧日潜,阎浮醉兮五浊昏,知识灭兮孰为怜!法身固圆明而无限兮,睹閟龛而潜泫;凡情不禁怆恻兮,实刹尘以具瞻。当阇维而建窣堵兮,敢效纯陀之福田;愿来格其来歆兮,慰同袍之心弦!尚飨!

 

                              正观等

  时维佛历二千九百六十有八年,岁次辛巳,古历二月辛卯朔,越十五日己未。恭逢震旦莲宗大导师上印下光阿阇黎圆寂百朝,荼毗良辰。是日也,天龙八部,及门学者,一切缁白,莫不同声悲赞,望西瞻礼。南洋各埠佛教团体,以及诸山住持,居士,新加坡中华佛教会,佛教居士林,福缘念佛会,修德念佛会,莲宗助念团,菲律宾旅菲中华佛学会,大乘信愿寺性愿,新加坡普觉寺转道,双林寺普亮,普陀寺转物,龙山寺转解,忉利院达明,天福宫忠心,净信迦罗越、李慧觉、蒋德章、林金殿、谢联棠、庄笃明、黄福美,槟榔屿观音亭慧宗,清龙宫丹守,观音寺真果,受天宫如贤,极乐寺韩光、志昆、达真等,恭派代表广洽、明瑞、正观,谨具五分心香,芬陀利花,供养于大师紫金莲座下,头面顶礼。颂曰:

  深仁愍末法,初示儒童身,弱冠现沙门,弘誓渡迷津。自行勤精进,一生持佛名,化他无别法,净土摄群伦。不假诸方便,简要而易行,念念以相继,克证忍无生。大悲普济力,恒演频伽音,云栖流遗泽,继起师其人。《文钞》初续集,智炬以常燃,慧光照一切,功德无有边。深心奉尘刹,利生任仔肩,欲将娑婆界,尽种九品莲。五浊未来际,广度诸有缘,一朝失慈父,穷子倍堪怜。阇维得金刚,利益于人天,众等稽首礼,惟愿重泛大愿船!伏维寂照。

 

                            慧韵女士等

  维中华民国三十年,佛历二千九百六十八年二月十五日,河北尧山县女弟子,常张智馥、常刘慧灵、常田德纯、常刘慧韵等,以香花蔬果,致祭于我皈依恩师印光尊者慈座之前曰:

  弟子等业障深重,生秉女身,五漏障道,实难修真,常多苦恼,每怀贪瞋。幸有善缘,夙生种因,皈依座下,指示迷津,得遇念佛,净土法门,发心出苦,信愿奉行。慈眼等视,时颁法音,怜比女媳,慈过娘亲。山岳德重,河海恩深,手足供给,头顶礼钦,一切供养,难报少分。顶戴肩背,恒沙劫辰,宝衣美饭,宝香妙珍,沙劫供养,莫报师恩。师恩无量,过于两亲,师恩无边,大于乾坤。葭月初四,惊闻归真,端正禅坐,说佛来临,接引往生,舍报西巡。忽落慧日,大地沉沦,婴儿断乳,犊牛自奔,孵鸟封壳,善芽坏根,苦哉苦哉,何所依存!想师教我,念佛一心,教我消罪,教我行仁,戒作诸恶,示众善门,闲邪存诚,尽分尽伦。今师西去,再无慈音,痛哭流涕,泪湿衣襟。悔恨不曾,孝敬频频,今备薄供,恭敬聊陈。愧无妙宝,幢幡宝珍,哀伤供奉,以表寸心。伏维尚飨!



为印光大师起龛法语

真 达


  我师一生甘澹泊,从来古道教人行;
  绝不谭玄不演妙,专诚信愿事无生。

  恭维 光公老人。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降生郃阳,童真习儒,体貌魁梧,天姿颖悟。初效程朱,已中其毒,屡经目眚,始知出俗。披缁南台,参方茹苦,息足红螺,潜心净土。道高德劭,龙天捧出,弘法灵岩,四众钦服。似优昙华,亿劫罕遇,果证无生,挺然归去。且道起龛一句又作么生?咦!五浊法缘今已毕,暂归安养再重来。



举火法语

真 达


  自古色质从缘生,今日缘尽生还灭;
  生灭灭已是真我,者个真我无迁变。

  恭维 印光我师莲座。老人处世,乘戒俱急,事理豁畅,堪拔众疑。法门几落,蒙师再继,三宝人天,皆大欢喜。分身秽土,庄严净地,广宣法泽,融通二谛。荷担如来,挽救末世,苦口丁宁,读之流涕。今日垂光,惊天动地,情与无情,等沾法利。且道举火一句再作么生?(火把打一○相云)这焰只焚三有相,归来妙性一轮新。



印光大师生西如何纪念之商量

弘 如


  印光大师于当今大时代中,云何而出生?曰:以担荷如来使命故。

  如来悯念末劫中无有怙恃、无力自拔、无法自度之一切苦恼众生,切嘱无量大菩萨,展转应现,以广摄化,而宏拔济。

  诸山诸宗,一切导师,谁不乘大悲愿轮,受我佛使命而来者。

  受佛使命而来者,在此刹那刹那息息迁谢之现代中,广接有缘,何止一印光大师。

  惟以印光大师用心之殷且切,结缘之广且深,无妨昌言大师所受使命之殊特。

  大师之独运四无量心,宏阐净宗,自有其不可动摇之悲愿深心,而必云受佛使命而来,得毋类于头上安头乎?

  曰:此可毋庸置疑。诵《地藏菩萨本愿经》者,咸知如来利生宏愿之如何。如来再三切嘱地藏大士宏济娑婆秽土中不克自拔之罪苦众生,咸蒙拔度,而出罪海,乃至遇佛受记。

  由此可知在娑婆秽土中,运其大悲愿力,广作方便,饶益无量有情,希有难遇之导师,受佛使命而来,可作决定义推。

  印光大师既与大时代有甚深关系而出生,云何于大难未已,民不聊生之今日,骤焉舍离斯土,往生净土?

  曰:一真法界,泯诸差别,无有彼此,无有东西,无有古今,无有净秽,无有自他,无有名相,无有爱憎,无有取舍。

  本来无生,无生即无灭,应无所住,无住即无去。

  能了斯义,一切时处,恒与大师,觌面相逢。
  能了斯义,一切行人,能生乐邦,能创净刹。
  能了斯义,证真断惑,清净自在,莲开遍界。
  能了斯议,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千佛出世。



关于印光大师示疾的答复

灵 光


  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大概凡是属于娑婆世界的若人若物,都是免不了的。不过还有一般从十八世纪带来脑筋的人,对于这种似近而远、似浅而深的理论,恐怕就不能尽知尽信。今不妨单就人的一方面来略以说明。即如我们各人以自己为本位来说,上而推至曾祖,在这中间的几代上人,差不多有少许的人还是有的。如果要是再向上推去,那我相信决定是没有能存在了。甚至还有许多两三岁的小孩子,其父母便见背了,这是在在可考的。我们只要在这样的一推之下,也就知道自己的本身,既是从生而来,当然也有病死的一日。病死是为人所不能免除的事,但病与死,有圣凡的不同。

  近来有许多人,不能明白圣人利物心切,曲垂方便的道理,对于《觉有情》半月刊所载,杨信芳女士《记梦悼印光大师》文,遂发生了问题。来问我道:印光大师既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则其生也,便是乘愿力而来;其殁也,便是顺解脱而去。何故圆寂之前,体力亦有不适耶?于是我便这样的答道:要晓得菩萨化身的印光大师,他所以要示疾的缘故,无非是为警策大众,各各知道自己在这个五浊恶劣的世界上,终是难免病死之苦,必也藉念佛而不可思议的力量,始能究竟达到离苦得乐之目的。当知凡夫的病死,是惑业所感的。圣人的病死,是悲愿所运的。惑业所感的病死,是有痛苦的。悲愿所运的病死,是大大不同的。即如维摩居士的示疾,释迦世尊的涅槃,他们皆是由于悲愿所运的,实际是无痛苦的,不过曲垂方便罢了。印光大师示疾,亦复如是。



诔印光大师

道 根


  印光大师,当代唯一尊宿,今闻其坐化于苏州灵岩山,音讯传来,薄海同悲。嗟乎!光明幢颓,人天眼灭。

  大师英年披缁,禅净双融,鉴于末法之机钝,遂单提净土,舍向上不谈。论者谓大师抑禅扬净,未免太过。殊不知现代众生,禅净双修者,能有几人克荷?若不抑扬,使人何所适从。如唱高调,双修禅净,圆融无碍,徒资口给,则非所取。此大师弘扬净土之苦心也。

  大师自奉俭,待人慈,虽以八十高龄,浣涤衣服,犹自为之,高风亮节,末世所希。今者大师西归,吾不为大师悲,乃为众生悲失导师耳。

  然大师应身虽亡,法身不变,读《文钞》而能奉行,是何异大师常住于世?谨为诔曰:

  巍巍大师,降迹秦中,英年舍俗,慕彼大雄,参方云水,自西徂东。
  落迦法雨,大弘净宗,移锡灵岩,化缘乃终,住世八十,与释尊同。
  煌煌《文钞》,暮夜清钟,巍巍大师,万世景崇。



哀感印光大师

慈 舟


  哀哉!印光大师之西去也。婴儿失其母,病人失其医,饥者失其食,苦海失其慈航,迷途失其宝炬也!生平化迹高风,道德文章,毋庸予之赘述。观《文钞》、《嘉言录》,禅棒教鞭,医方病药,皈依弟子遍天下,有为宰官身者,有为将军身者,有为长者身者,有为居士身者,有为妇女身者,有为童男童女身者,所在皆是,化缘之广,侪于善导、少康,亦不为过。宜其临终之日,闻而奔吊者,道途辐辏,街接巷应,感恸欷歔,谓其面西而去,谓为医王之涅槃可也。生也敬,死也哀,宜哉!虽然,末法当头,人天减少,恶道增长,今而后凭谁听佛声,而得人生之安慰也?金鼓声烈,血肉横飞,凭谁得开示,而能无畏于杀劫也?普天下人,专宗净业,于往生不能无疑,有谁教信?于往生不能无滞,有谁教行?于往生不能无惰,有谁教愿?哀哉印光大师之西去也!或曰:子之奉师,若是其过乎?今夫佛门,英材叠出,足振宗风,岂无贤明,而生于斯世哉?余曰:否。今时一末法之世,未可如像法、正法之列祖高僧,踵出于其间也。即有焉,或不能宗净念佛,至老死而不倦,为净宗泰斗如师者。曰:子既景仰其人,盍服师之服,诵师之言,行师之行,是师而已矣,故曰:有为者,亦若是。而徒为哀感也何益?曰:否。吾人于名位,不能无得失心;于门户,不能无知见心;于顺境,不能无忻幸心;于逆境,不能无撇避心;于贫富,不能无谄骄心;为长老,不能无尊大心;为法师,不能无名利心。印光大师,其他可能也,唯无得失心、无知见心、无忻幸心、无撇避心、无谄骄心、无尊大心、无名利心,是等吾人所不可能也!唯其所不可能,吾于印光大师之西去,能无感想欤?安知即灵岩同袍,苏州同袍,及各县各省全国同袍,又非如余而作此感想也欤!



印光大师予余之印象

如 三


  五年前,余奉母受皈戒于报国寺,瞻印光大师道貌,聆其言论,令人肃然起敬。师有极平凡之言曰:“我不摆架子,故亦不怕倒架子。”余当时未加注意,今追忆之,觉甚有意味,其伟大之人格,高尚之道德,此二语即其具体表现也。夫不摆架子,则虚荣之心尽净矣。故能甘淡薄,受枯寂,质朴无华,持戒念佛,自行如是,教人亦如是,洵一典型之老实衲僧也。嗣复见于灵岩,先后凡十月,几经开示,莫非家常便饭,使人于浅近平实处,信受奉行,未尝以高深学理,幽玄教义,公开教诲,盖老人固又不怕倒架子也。尝阅蕅益旭祖《祭颛愚大师文》,其言行颇有相同之点,不啻为老人写照,因节录之,以示崇拜焉:

  “翁所证深浅,非旭所能拟,而生平最倾心处,请略纪之。当今知识,罕不以名相牵,利相饵,声势权位相依倚,如翁古道自爱者,有几?当今知识,罕不以掠虚伎俩茏浅识,令生惊诧,如翁平实稳当者,有几?当今知识,罕不侈服饰,据华堂,恣情适意,如翁破衫草履,茅茨土阶者,有几?当今知识,罕不精选侍从,前列后随,如翁躬自作役,不受安享者,有几?当今知识,罕不同流合污,自谓善权方便,慈悲顺俗,如翁不肯苟徇诸方,甘受担板之诮者,有几?故凡闻翁之风者,顽夫廉而不滥,懦夫立而不倾,伯夷之隘,所以为圣之清也。”

  呜呼,老人去矣!悲仰何极,爰挽之曰:

  是真了死生,一心不乱归安养;从此失依怙,万众同声哭导师!



印光大师生西事实

圆 瑛


  印光大师,佛门尊宿,净宗导师,乘愿再来,现身度世,应迹陕西,俗姓赵氏。少安儒业,身列茂才,至年二十一岁,由儒入释,出家于终南山莲华洞,受具足戒,圣量法讳也。遍历百城烟水,广参诸方知识,依止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修净土法门,并执苦役凡四载,于净土一宗,生决定信。复拨草瞻风,云游南方各省,遂卓锡普陀山法雨寺,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垂三十载,足不入俗。严戒律,具道德,重修持,轻名利,富有学问,解行相应,垂训作则,以法利生,著有《印光文钞》初、续二集行世。不但以佛法觉悟人心,以净土接引群众,常以世法纲常,家庭教育,扶世导俗,砥砺于人。其信徒辈,沐其熏陶化育者,受益固多,凡阅其《文钞》,被其潜移默化者,亦不知凡几也!其大过人之处,不在能说,而在所行如所言。洞明性相诸宗,专修事理二念,澹泊自甘,布衣粗食,不做方丈,不贪利养,凡有供养茶敬果仪,或归常住,或做善举,平时无余蓄,一生如一日。

  圆瑛与大师之因缘,初钦其名,继读其书,慕其学问,及与道德。民国十七年,圆瑛为四明七塔报恩寺住持,具书启请,定十八年春,迎迓大师,讲演《阿弥陀经》。并允以大师如有精神不足时,亲身为其代座。乃来函以老病辞,此时与大师尚未见面。迨后全国教育会议,以全国寺产作教育基本金,全国寺庙改为学校,通过议案,呈请内政部、大学院备案。一见报载,乃为大惊,以为教难当前,三宝恐至断灭。即同大悲和尚、明道法师、关黄二居士,同至苏州报国寺,谒大师就商办法,乃承以卫教相勉,于是请撰《整理僧伽制度文》一篇。此因教难,而与大师初次会晤因缘也。即日返沪,召集开会,公举代表,入都请愿,并组织整理僧伽委员会,圆瑛为请愿团之一员。至民国廿五年,复因国家多难,水旱频仍,佛教团体在沪组织护国息灾法会,欲请大师莅沪说法,公推圆瑛同四位代表,赴苏启请。乃荷慈诺,嘱以不必迎送、不坐汽车、不请吃斋、不多会客,一一依教。足见大师重平实,不虚张。及临期,带一侍者,自行来沪。法会设在觉园佛教净业社,每日开示一句钟,闻者有如甘露灌顶,莫不欢喜信受。圆满日皈依者,一千余人,所收香仪,全数为善举。圆瑛每日追随左右,此为第二次亲觐因缘也。

  此后常时信札往来,今冬腊月,为大师八十寿诞,早知不肯做寿,已约一班道友信徒,届期到灵岩山,建念佛七,同修净业,克期取证。孰意大师,竟于本月初四卯时,念佛声中,含笑坐脱生西矣!其临终前后事实,足证预知时至,见佛往生。略举数点如下:

  (一)灵岩山平时不举方丈,乃于十月二十八日,召集两序首领谈话。谓妙真当家云:汝在灵岩,辛苦多年,今年可即方丈位,请大家择一日子。遂取历本,先择本月初九,大师云太迟。又择初四,亦云太迟了。大师云:就初一升座可也。是日本预备亲与妙真和尚送位,后真达老和尚至,由真老和尚送位,许多来宾,皆能相与接谈,精神如故。至初四日示寂,方知前择初九、初四二日皆云太迟,即预知时至之默示也。

  (二)初三午后讲开示,是晚与真达老和尚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至初四上午一时三十分,坐在床上念佛,遂高声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如是者数次,足知当时即亲见佛来接引耳。

  (三)即从床上而起,端坐椅上,对众云: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复嘱妙真方丈: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言讫,大家念佛。大师念佛声渐低,含笑坐脱,往生西方矣。至初五日午后三时入龛,依然端身正坐,头亦不俯不欹,面色如生。

  以上数事,可证大师一生念佛,功不唐捐;一生开示,言无虚妄。当此哲人云亡,众皆叹息,惟圆瑛心生欢喜。念佛往生,是有真实证据,由我大师方便示现,令见者闻者断疑生信,早发念佛心,求生极乐国;大师早出苦轮,早生净土,早见弥陀,早证法忍,早返娑婆,广度众生,以满此生未完之志愿,岂不幸欤!圆瑛不殚精竭思以求文字之工巧,但据事直谈,以明大师之实行。我等欲纪念大师,并不是以文章即可纪念,要承大师之志,行大师之行,以慰大师之愿,方为真纪念也。

圆瑛弘悟撰



纪念印光老人的老实话

芝 峰


  我与印老人,虽私心钦仰,然只曾亲谒一面,聆一小时之教诲,这是在民国十八年的夏天。所以对他的生平史实,只散见于他的《文钞》及现在各方面追悼他的文墨之间,形成一种轮廓的概念而已。

  宗教在于社会人群,最大的作用是在于行,不在于言说,这不仅佛教为然。所谓渊默雷声,虚往实归,都是身教使之然。

  印光老人之教化,声教几遍于全国。蒙受化之弟子,一听到老人西归,几欲身殉。这不是印老人文章之力,乃是其平生实行之功。他的不虚伪,不迁就,岸然峻立,拒人好像唯恐不远,而慕道者却蜂拥云臻,围绕左右。老实念佛,是老人平素自行功课,也以此接引向往归依者。生以儒教修身,死以净土明心,这是印老人二而不二的法门。其语练,其行简,上中下三根的化机,都易接受立行,加以老人熟练的富于情感的文笔,而中上知识的分子,更于无形中受其默化而不自觉。今则老人化缘已毕,往生西方,然他的思想将永为一般在俗佛教徒所接受承继,作为精神的食粮,是无可疑。

  间亦有不满于印老人者,说他固执净土宗,屏绝他宗,几以一句弥陀,替代了三藏十二分教。这在老人的《文钞》中,也不少其例。但在我,则以这为老人的老实话。老人既自己归心净土,倘又以他宗劝人,无异老人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欺骗了大众,摇动了净土的信心。因为净土一宗,是标明念佛求生。念佛而得三昧,则一切智慧更不他求;念佛而得生西,则一切诸行悉在其中。更何须苦研他教,以分散个己的精神,以扰乱专门的净业。且人生寿命有限,法门无量,欲遍究诸宗,其如生命之短促奈何?远不若摄万念于一念,融诸行于一行为得。况法门无量,契机则是,印老人既不以大通家自命,他人亦不得以大通家转责于老人。老人有知,其以我言为然否?

  印老人在临终之前,致函于所亲信的弟子,嘱以死后不得援俗例,开吊征文等等,喻之以粪着头。但是各方归信的弟子们,仍情不能自已,一若生前拒之欲远者而亲之逾切然。而我之于老人,尤深愧少亲近之因缘,平素亦未能化自我的私见,今执笔为文,虽绝力弃抑主观的素见,仍恐不免昵于素好,以这样浅薄的思想,妄评一代宗师,深虞陨越。“以粪着头”之语,加诸我这篇文字,恰当无似!盖善颂善赞之语,笔如重茧,不听指挥,只有率性说老实话耳。知我者其唯老人,罪我者亦其唯老人。

民国三十年二月八日
写于沪上西竺寺之听潮轩



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及其印象

大 醒


  在近二十年中的中国佛教界,能尊称为第一流高僧的僧侣,首推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虽然在这二十年之间,中国第一流的高僧,过去有谛闲法师,现在有弘一法师、虚云和尚、兴慈法师、仁山法师等,但引起全国佛教徒信仰之心的,只有印、太二老。这个事实,一者可以二老的皈依徒众之数量断定,二者可以二老对于中国佛教的实际贡献证实。因印老年高戒长,有几十年的修养工夫,我们应当恭敬尊重他为全中国的第一尊宿。

  印光大师之示寂,自有其应世因缘。信仰他老的人,无疑的也自有各各不同的感伤和悼念。至于他老一生所成就的福德智慧庄严,以及此番上生的报果,实在无须我们凡夫众生来瞎恭维,也无须用妄情去臆测。他老自己说的“千万不要敛大粪向光头上堆”,我以为如其有诚心追念印光大师的人,就拿他老的这一句话,来作我们一生的真实行履,也就够得受用的了。

  我很惭愧,无德无学,既无资格为大师作传作铭,若写些赞诔诗偈,与其敛大粪向高僧头上堆,不如多念念佛,多读几篇《文钞》,以增长我们的信念。月前得无我居士书,告诉我印光大师示寂消息外,并且说我“与大师尤有香火因缘,为诗文以悼,亦义不容辞也”云云。陈居士所说之香火因缘,大概是说我曾经参访大师几次,或许是要知道我对于他老的认识和印象吧!我也只能说出几次参访的因缘及其印象。

  我应该先说明,我由于文字上知道印光、太虚二大师的大名而发生信心的因缘。仰慕印老却在亲近太老之前二年,在民国十一年秋天,戈公振先生的父亲开吊,于戈府厅堂中的许多挽章中,我发现到有一位和尚吊唁的书信。这个时候其所以引起我的注意者,一是因为那封信装裱既精致而又安置在客厅中央最显著的地方,二是因为信纸上的书法写得非常古拙,而尤其是不寻常的“常惭愧僧”的一个别号。当时,不敢说我的思想近于佛教,庸庸碌碌的人谈不到有什么思想的,不过由看了这封书信的内容之后,不知不觉中引动了我有走向出家之路的心念。

  十二年的春初,我谋食上海,常在公振先生那里走走。公振住在时报馆宝塔式的三层楼,他的床架上挂着一串念佛珠,那时候我因知道公振正怀着烦恼的心事,一串念佛珠或者能解决烦恼的问题吧?我内心中发动了这样的疑情。有一次我和公振谈起了常惭愧僧,我说:“公振先生,我的个性,我的环境,我出家做和尚最好。而且我的心情又不同一般的青年,现在,事事都感觉苦恼,你可不可以替我介绍跟那位印光法师出家?”公振以沉默的笑容答复我:“出家是好的,可是印光法师听人说他不受徒的,且等待两年,将来我们一同去出家吧!”谈谈别的,两个人互换拿着那串念佛珠,有意无意的用手指捻着。隔了两天,又在他的书架上检到一本《印光法师文钞》,又隔了两天,他邀我在四川路青年会午餐,向我说明他的老兄(绍甲)一天来了两次快信要我回到家乡去帮忙,担任高级级任教员。那天晚上下了船,公振的一本《印光法师文钞》就赠与我做了送行礼物。

  出了家,经过两年没有获得成绩的参学,可是知道了一些学做出家衲子的事情。比方说参访善知识,就是出家必要之一,因为多参访大善知识,就可以多知道几种修行学习的方法。而凡称为大善知识者,又必具有其独到之处——即自受用之处。因此,在十五年挂褡于金陵寺的一个和煦的春天,听得人说印光大师已由普陀山到了上海,乃发心往沪拜访这位真实所谓“渴慕久矣”的大善知识。

  正是仲春天气,步行,身上颇有暖意。由爱文义路询问到陈家浜太平寺,从佛事兴隆的人丛中踏上第一进屋的前楼, 一张名片交由侍者通报“静室”里去,一瞬间,岸然道貌的印光大师出现了。问讯顶礼后,对面坐下,说了几句仰慕的话,大师开始就批评大勇、显荫二师不应修习密宗。他说的道理当然也有他的见地,他说中国现有的禅宗、净土宗以及研究教义的天台、贤首等等法门,何一而不可以学习,偏要到日本去学密法。他老说这话的时候,潮州王弘愿正在南方大传其法大受其徒,一方听说日本僧侣是所谓带妻食肉的,因为他老爱惜的显荫又恰恰死在高野山,于是他可以说完全不赞成甚至反对别人习学密宗。

  关于中国佛教制度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他老的意思,以为一个人做好了,慢慢地去感化一般的僧侣,不必提出什么“整顿僧伽制度”的新鲜花样。大寺丛林规模不整,也可以劝说,劝说不行,则是他们的业障。因为他老这样说,我就说:“老法师安住普陀山二三十年,我看普陀的僧众能受感化的就很少,而且普陀在香会期中不应有的僧侣行动也实在太多,老法师为甚么不加以劝导他们?”他老人家总以众生业障深重答之。随后又请问他对于上海寺院做经忏佛事那样十足的贸易化,感想如何?他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如果认为这是救济一般出家人的生活问题,倒也罢了,而其实做老板的脑筋却是为的饱其私囊。印光大师是看不出的人吗?世出世法,他无一不知,况乎此事。不过老人是大善知识,素以道德修养为重,不愿意言僧过耳,只得以没有办法一语了之。

  我请求大师开示,一个青年僧拟闭关自修,因为参学不合自己所需要,以阅读藏经为主,以朝暮二时念佛加持为辅。他老赞成我闭关自修,但阅读藏经认为不需要,还是以念佛为最要紧,因为一个修道的佛教徒不以求生西方为信愿,则简直是自寻苦恼,喜堕三涂,好像很糊涂的样子。当其时,我并曾约略辩答。我说,青年时代不多多的阅读佛经,将来拿什么学识去感化世人,所谓弘法利生,即如老法师如其没有《文钞》行世,怎么能令我们发生信仰?他老总是恳恳切切的谆谆开示,不念佛的人太苦,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才是最直捷最了当的。

  二月天气,那天格外暖和,是在下午三时前后,谈谈话,吃了一点茶点,约在一小时后,忽然下了一阵倾盆大雨,又漫谈了一个半小时。本来一见面,他就批评武昌佛学院,继而我向他一一说明之后,他老也首肯僧伽教育是极其需要的设施。总而言之一句话,他老是以专弘净土为他的心愿,无论怎么样说,最好不过是念佛求生净土。我告诉他,我不久要在金陵寺闭关,特为先来拜见老法师,第一次拜见,就多蒙慈悲这样的接引开导,心中得到有说不出的法喜。他老说了许多训勉的话,并且扯住我的手亲亲切切地再四嘱咐我要念佛,要好好的用功,并且在临行的时候又叮咛:“你很聪明,不要学大勇、显荫他们。”滂沱雨止,乃告别。

  记不清楚是不是十六年的秋冬之间,第二次在上海拜访大师。其时,河南的寺产正被军阀们没收变卖,大师一见面谈起这一件事,声调间也显出一点忿然的意思。湖南僧尼受国民党激动,也发生了许多不经见的动态,他老谈到也颇愤慨。不过老人同我们的态度不一样,他始终不责备僧众的自身,这一点非常奇怪!比方说,谈到一般的出家人或丛林寺院的制度应该要改良等等,他老总听不入耳,总是说出家人不肯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从来好像没有说过出家人太不学好,应该要加以整顿的话。这恐怕是年龄高了影响于思想吧!

  十九年夏天,我在苏州定光寺休息了几天。这时,印光大师闭关报国寺,我决定了某一日上午去作第三次的参拜。在未去之前,我就料到这一次要受到他老人的呵斥了。因为我在厦门主编的《现代僧伽》,发行已满二年,他老总会见到一二册的,如果一看到内容,无疑的要视为这是革命佛教的炸弹。果如所料,在关房窗口拜见大师之后,开口便道:“你办的《现代僧伽》,专门是骂和尚的,不怕造口业?你们在厦门办的闽南佛学院,都是革命党新僧,要打倒你,要打倒他,连我印光你们都要打倒!”我马上声辩:“《现代僧伽》上并没有说打倒你老法师的话,此话从何而来?”他老说:“去年有人告诉我的!”我说:“老法师曾亲眼看见那本书吗?”他说:“他们是拿了两本来的,我不看那样骂人的文字。”谈着谈着,由骂人谈到现代的佛寺制度是否需要改良,以及青年僧徒是否需要教育等问题,他老又并不一定执着主见。但是,佛寺制度应该如何改良,青年僧徒应该如何教育等等,请他老发表意见,他又不愿意指示。说到末后,他说:“你就是骂死了他们,他们仍旧不能把丛林改好,骂之无益,枉造口业!”在我心坎里领受到他老的意旨,唤不醒人,自己省些力气,而又免得造下了口业。

  此次参访大师,记得是与文涛法师同去的。临行拜别,他老尤殷殷教诫:“以后写文章不要骂人。造了口业,赶快忏悔。”所以,我的别号曰“僧忏”者,乃纪念领受大师之训示的诚意,又不但我的拙作名“口业集”而已。

  二十年的暑假期中,我偕同日友神田惠云先生、闽友蔡慧诚居士,游览江浙佛教名胜。参访印光大师,在旅行日程中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到上海又加入了一位李光宇居士。在苏州定光寺歇宿,第二日,文涛法师陪我们一行四人拜访印光大师。这一回谈话的恣态虽与前数年无甚差别,但面容却清瘦了好些。他老与神田、蔡、李三君接谈约半小时,又为各人写了几句法语,无非开示念佛求生净土。客室中又来了几位访客,因为时间太短促,匆匆地就告别了,这是我与他老第四次的会见。谁知一别十载,今而后再想作第五次拜见他老,已属不可能了!

  上面是我前后拜识印光大师的因缘,记述并不详细。下面是我对于大师的印象:

  一、我出家的心念也可以说是决志,确实是初次见到印光大师的文字而发动。由读大师《文钞》而发生信仰三宝之心的人当然很多,足见其文字诱导感化的力量实系很大,因为他的文义平实易解,深入显出,有大悲心,有真情感,这即是他老以文字般若而获得的化导效果。

  二、我第一次拜识大师的时际,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他老待人的一番婆心与十分热情。几天之后,他老因三叉河慈幼院事件往南京去,还顺路到金陵寺去看过我一次。试问我对于这位大善知识的另具只眼来看我,我是多么的惭愧啊!

  三、我几次受到他老的棒喝,非常庆幸。假使在别一个青年学僧,也许要误解被了印光大师的辱骂。可是亲近大善知识(此系真实的大善知识,非徒有浮名者可比),应生难遭难遇之想。后来,大师每见人来参访,一概施以恶辣的钳锤,这真是古大德的风范,末世的佛门中又哪里有这等大匠!

  四、印光大师因为专弘净土,对于修学其他各种宗派者,一律不以为然。这个也不一定就是短处,我们要知道他是一位净土宗的大师哩!

  五、印光大师对于当前几位享盛名的大德,于与人谈话间,有时也加以批评。如对太虚大师、弘一法师等,此乃是他老尊重他们的善意。因为各人所发的心愿不同,所成就的功德也就各有所异,强人所同,本是一件办不到的事。凡是听到他老谈话的弟子之辈,要觉悟我们是后生初学,岂可以妄执己见。比方说,据我留心考察所得,在近今的在家佛教徒中,信仰印光大师和太虚大师的信徒为绝对的多数,人数之众,大约也不相上下,这中间同时信仰两位大师的也不在少数。单独信仰印老而背面随意批评太老的人,却时常碰到。可是单独信仰太老,而随便任意对于印老乱加批评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六、我对于印光大师专弘净土的方法,以伦理作为方便善巧,我很赞成。此所谓“二谛融通”者也。二十三年,我和几位同学创办《净土宗月刊》的时候,曾劝请他老趁此高龄可编一部《净土宗全书》或《净土百要》,以继灵峰大师《净土十要》之美。他回信的意思说:“我的德行不及蕅益大师,净土经典有《十要》足可修行,何必再要什么全书、百要?”其实灵峰大师当年所处的环境,哪里比得上印光大师。如其灵峰大师有印光大师这样的处境,我想不特会编印《净土宗全书》,还要创办净土宗大学,连天台宗大学、法相宗大学一定都可以同时开办的。这是时代与思想的关系,而且各人的心愿与见地也有差异耳!

  印光大师给我的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几点:

  第一、在他庄严的面容上,却看得出蕴蓄着满心田的慈悲。他老弘扬净土的大愿,既非发于一朝一夕,而且有始有终,无更无改。

  第二、他老无论遇到任何人请求开示,他只有一条大路指示给你,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而且一见面“未开口三十棒”,皆是用的大刀阔斧的方式。因为如此,不愧为一代一宗的大匠。

  第三、他老对于自己发心要做的事,勇猛精勤。虽当高龄,编修四大名山山志,皆系亲自校对,实为难能,责任心甚重,非一般老僧所可企及。

  第四、灵岩山,可以说是他老的理想丛林,如果该山代代传承的住持人,能永久的保持那种特立之家风——印光家风,希望使印光大师的精神常存不灭。

  第五、他老一生的成就功德庄严,虽说自有其宿植的善根德种,但如其没有二三十年的潜修净养的功行,纵具有智慧辩才,被化的信徒何得有这样的众多。这一事是最值得我们景仰赞叹而足为衲子模范的!

三十年古二月十五大师荼毗日
大醒记于善因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1·清凉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