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  文 



惟愿印光大师乘愿再来
略谈禅净来评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许我出家
印光大师轶事一
印光大师轶事二
印光大师画像记
纪梦悼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感应记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光公觉范永垂后世


 


惟愿印光大师乘愿再来

怀 西


  世间上的一切事物,无非皆是因缘生法。所谓因缘者,因即是亲能生起为“因”,缘即是疏能助起为“缘”。以“因”是亲能生起之故,亦名之为“亲因缘”。“缘”是疏能助起之故,亦名之为“增上缘”。总而言之,皆可以名之为“缘”,所以因缘生法,亦可以名为众缘生法。即如人之一法,必藉父、母、地、水、火、风、空、识等众缘所成。然此由父母等众缘所成之人,复又能为他人之父母,作他人之助缘。人如是,推之诸法亦尔,故为众缘生起之法,又为众法生起之缘。由是大而天地,小而微尘,无一法不影响于其他之一切法,无一法不关系于其他之一切法者。苟其为一善法,则影响关系于一切法即皆善。或其为一恶法,则影响关系于一切法即皆恶。这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果律中,其道理是决定如此而无更异的。

  譬如我们各人住宅中的正梁断了,而我们仍袖手旁观地不去理置,试问这是不是我们的错误呢?又如照着我们夜途中前进的一盏明灯,忽然熄灭了,而我们仍以为事不关己地盲闯前去,试问这是不是我们的错误呢?我们住宅中之正梁断了,你不去把他修整起来,是有妨碍于自己的安居的呀。明灯熄灭了,你不把他复燃起来,这也是有妨碍于自己的。如是就在这里,请诸位同胞们,打开眼帘,放大眼光,瞧一瞧现在印光大师的圆寂,是不是如折断了我们各人住宅中的正梁一样,和熄灭了照着我们夜途中前进的明灯一样!匪特如此,我们各人住宅中的正梁,纵然就是不断,也不过能为我们一生的安居受用而已。照着我们夜途中前进的明灯,纵然就是不灭,也不过能保障我们在这短夜里没有危险而已。而印光大师是我们宇宙间的大栋梁,是我们长夜间的大明灯,现在是折断了,熄灭了,我们能不祈其乘愿再来吗?

  有人这样的来问我:印光大师他圆寂了,为什么要你大惊小怪地来多嘴,权衡我们有什么错误,而要祈求他乘愿再来呢?我便这样的来答道:要晓得我已经说过世间上的一切事物,无非皆是因缘生法,现在我们要祈求他乘愿再来,这方法当然是不能离乎我们各人为其众缘的本身了。即若他现前这一次的来示现,假若不是因为我们过去世中,稍有一点善根福德因缘,则何能感动他这样一位悲智双运的大德,生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来呢?所谓家无梧桐树,何能引得凤凰来呢。所以我们现在要祈大师乘愿再来,也只唯恐我们不肯积集善根福德因缘罢了。其实大德们的应世,本即同于青天水月一样,第以浮云遮蔽,枯涸无水耳。果能消其浮云,厚其注水,则无有不见之理。即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了。故我们有时所以不能感动大德之住于世间者,亦缘我们有贪瞋痴爱杀盗淫妄等种种烦恼遮蔽,而无慈悲喜舍信愿行证等种种善根福德因缘耳。果能断斯烦恼,积斯善根,则又何患大德之不来应现于世间呢!

  喂!诸位同胞们,处兹焦土火宅,蛇蝎载途,荆棘横生,群邪蜂起的时势之下,我们的安居何在?我们的保障何在?还不向我们这一位大德的身上来求吗?惟愿印光大师乘愿再来吧!



略谈禅净来评印光大师

明 观


  我佛出现于世,为一大事因缘,平等教旨,实无优劣,不过指示人人本具之心。众生顽迷无知,不了心源,妄生取著,故我佛特开方便,权实双施,开三乘教旨,而究竟则同归一乘。至佛寂后,灵山会上诸大菩萨,将三乘教旨,一乘实相,剖判显明,令人人易会,个个易入。智者睹之,了然一心之旨,实无入而真入也;愚者见之,迷一心之源,执著文字,妄取玄谈,以经文为究竟矣。历代知识,皆佛菩萨示现,观机施教,各示法门,若律、若禅、若密、若净,方便多门,归元无二也。夫达摩西来要旨,传佛心印,以佛心而传众生之心,心心相应,不出乎净业行门。故《弥陀经》云: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往生净土。未说妄心乱心而能超登莲邦者。故《净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而远公提倡净业,教人专修一心之旨,持佛圣号,万德洪名,期证一心,亦不外乎达摩一心之旨。盖念佛念心心念佛,佛佛原来是一心,二圣心法,互相炳耀,实同一鼻孔出气,并无二路。我等智劣,不能测量圣旨,妄生疑虑,互相纷争,庸人自扰,为释迦之罪人。惟印光大师菩萨示现,降生秦中,梵行精严,威仪齐整,应机施教,导修净业,绍隆我佛嫡旨,单提远公号令,令人人专修念佛法门,教个个获得一心。禅净法门,原来不二,但能一念勇猛精进,踏倒铁围化城,光明自然显露,超出三界迷津。盖即佛即心,诚能一句弥陀,念念相应,即是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到极处,无佛可念,仍不外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断绝生佛之名,亦无真如可立。万法原是假名,但提念佛甘露,即是曹溪风月。故印光大师专弘净宗,而禅即在其中也。大师有言曰: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禅与净土,理本无二,故知大师不以参究为然者,亦下手之方便耳,非故作门户之见也。且大师一生密行精严,实为当代僧众中第一人,今世缘已尽,端坐生西,位登莲邦上品,侍奉弥陀慈尊。观其一生行迹,实为八地九地示现,十地等觉降临也,我等凡愚无知,世缘难了,岂解圣情!明观自惭道薄德轻,不过与大师有一粥之缘,不惜话堕,以仰契老人之心,聊表追慕之忱。且愿以一得之愚,剖开骨髓,供养四众,希望人人追随老人之后,念佛生西,直趋菩提,再来娑婆普度众生也!

  〔编者按〕禅宗尊宿明观禅师,湖北武昌人,出家已三十余年,梵行精严,过午不食,长坐不卧,行头陀行,老而弥笃。云游至天台山,卓锡明岩月光洞,洞固寒山大士栖真之所,风景幽绝。禅师彻悟向上一着,每夜施放蒙山,利济幽冥,甚昭灵感。赤城朝阳洞有羽士,为墙垣压毙,已阅五载。禅师至赤城,诸弟子愍羽士横死,请禅师超度。师放蒙山,众见羽士肃立座前,作皈依状,并有亡者多人,至禅师前,鬼影幢幢,众目共睹。民国二十八年,编者尝从禅师习定于赤城山,顾我暗钝,无所得。禅师绝意名闻利养,说法随机,常教人念阿弥陀佛。开示法要,痛切处每至流涕,其悲心之切,有如此者。此文评骘印光大师,泯尽门户,想大师在莲池会上,以天眼遥观此文,当微笑也。——编者饶舌。



印光大师许我出家

慧 三


  印光大师是素不主张人出家的,因我再三的要求,才特别允许了,并且还替我择定了一位剃度恩师——天台宗大德兴慈老法师。他说:“你既真心出家,要跟有道德的师父才好。兴慈法师是一位有道有德的和尚,你要好好的跟他学。”

  这话是在二十七年冬天,我出家的心是热极了,早年曾一度到杭州出家,没有成功,被我的叔父追回来的,这是第二次发心了。到了二十八年正月,我就将店务家务交与两弟,因我全家现已信佛,我也素抱独身,没有结婚,毫无挂牵,母亲也慈许了,真是欢喜至极!

  二月初八的早晨,离开故乡到了上海法藏寺,整整的住了八个月,才蒙吾师上兴下慈,于次年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正式剃度,做了小沙弥。十月初一日到宝华山求受具足大戒,至十二月初一日圆戒后,当天就赶到灵岩山拜谒印光大师,以谢介绍我出家的一番深重洪恩。当时大师看见了我圆顶光头,已变成了一个和尚,很欢喜的道:“你来了!你现在叫什么名字?”我说:“弟子慧三!”大师笑笑,命我坐下。大师说:“你要到哪里去参学?”我道:“想到金山。”大师说:“还是到天台山去,跟你师父兴慈法师听经研教好。”

  说也奇怪,大师是教人专持一句佛号,不要多研经教、做大通家的,他竟叫我研教。然而大师是慈悲心切,恐怕常人执理废事,反不如单提一句名号,现生实得往生利益,免得多兜圈子,空吃许多苦,并非是一概不叫人研习经教的。

  但是不久宁波封锁,天台山道途阻梗,大师就命我住在灵岩山了,一直到今年(二十九年)三月初八日,因为苏州弘化社乏人照料,妙真法师托我暂往料理。印光大师是时常写信到社中请书,或是邮寄他处。哎!大师真是戒律精严,他虽请一本书,也是要给钱的。

  七月十日是丛林常例可以告假的,我因为要到各大丛林去参学,就于那日告假离开了苏州,至今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到处挂褡,度我云水生活。昨天听见同参道友说,印光大师生西了。我吃了一惊,问道:“真的么?”那位同参道:“哪有假的。听说念佛见佛,决定往生西方。”嗳!大师固然乘愿再来,来去无碍,我等五浊恶世的罪苦众生,丧失导师,长夜漫漫,何时旦呢?

  我皈依大师已有十余年了,我与大师的因缘实在太深了。我在家时,大师因为听见我买书送人,他说:“你有多少钱买耶?”以后每逢弘化社新印一种书,总是几十包几十包的寄给我,这种书转送出去,发心的人是很多的。我屈指一算,介绍皈依大师座下的,好像有五百余人哩!

  大师与我的因缘实在太深了!



印光大师轶事一

竹 如


  印光大师,今涅槃矣。大师道风之严,晚世所希,遗教具有,法身常存。畴昔于上海太平寺谒大师,荷谆谆训诲,有如午夜钟声,至今犹深入八识田中,未敢或忘也。大师有胞兄,幼读儒书,于佛法未尝信仰。大师年二十一,礼空王出家,其兄至寺绐之曰:“母病笃,弟宜回家一省。”大师随之返。离寺既遥,兄于途中出俗服,厉声斥之曰:“汝不易僧装,吾必死汝于此!”大师无奈,勉从之。抵家,母无恙,家人虑大师潜逃,防之綦严。戚家有喜事,兄偕大师往贺,席间师故大啖猪肉,兄大悦,以为大师无复有出家之志矣,防遂疏。未几,大师遁至寺,告其师曰:“此寺弟子住不得矣。”其师亦是修苦行者,给大师银币一圆,大师于是行脚云游矣。光绪十八年,大师住北京阜成门外圆广寺,一日与一僧在西直门外缓步,一丐童年十五六,向大师乞钱。大师曰:“念一句佛,与汝一钱!”丐童不念。大师又曰:“念十句佛,与汝十钱!”丐童仍不肯念。大师将钱袋取出,约有四百多钱,和颜谓之曰:“汝念一句,与汝一钱,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丐童大哭,终不肯念。大师叹其太乏善根,因与一文钱而去。此二则轶事,乃大师亲与我说。《觉有情》编者以大师西逝,向余征稿,书此畀之。



印光大师轶事二

彭孟庵


  丁丑变后,避乱灵岩,其时儿子兆农法名开本,未离膝下一步。一日与同舍郎某,因小事生意气,为师所知,即呼开本从容教训曰:“尔年已不小了,应学做人之道。忍之一字,尔曾闻乎?忆吾童时,或年不尔若,吾家聚族而居,每值秋获毕,村中必演戏酬神,旧例也。一日戏未开锣,予携一椅,置台前数十武之居中地点,拟坐而听。村中同姓某,粗而暴,向予厉声曰:此椅谁置?予答曰我。语声未绝,彼即掴我两耳光,将椅抛去数尺外。予登时头痛欲昏,眼花乱灿,忍痛吞声,不敢闻于父母,恐父母爱子心切,酿成口角也。从此益知自励,不敢稍有疏忽。越数年长成,薄得村众垂青,暴者遇吾于途,迎而笑曰:请至吾家坐。予亦一笑诺之。此事生平未尝告人知,予固示弱,弱亦何妨?望尔学吾之弱,不可以新名词之竞争二字,奉为神圣不可侵犯也。”旋复蒙作《人字发隐》一文以诫之。师之慈悲,固为天下人所共见,师生平隐德颇多,而不与人言。师今往矣,谨录此一席训话,公诸天下,亦即师轶事之一也。

弟子慧健敬述



印光大师画像记

张觉明女士


  余自民国廿三年春皈依大师后,屡思赴苏叩聆教诲,而久未如愿。廿五年春,忽梦有人导行赴苏礼师,见上坐者法相庄严,祥光四照。醒而怀疑,以为大师年逾古稀,且素有目疾,决不似所梦之僧丰颐广颡,目光弈弈也。后有同仁十八人,嘱介绍皈依大师座下,是时小疾未愈,懒于握管,稽迟数日,犹未禀闻。乃在六月晦日,又梦大师,常服立檐下,手握念珠,庄容诏余云:“明日可介绍来。”乃于七月朔日力疾作书,末复详述二次梦境之奇,并询二次梦中瞻仰师容,何以均见双目无病。盖当时尚疑梦境难凭也,乃蒙大师覆谕云:

  觉明居士鉴:所言以文字书画音乐,接引初机,入佛法海,乃菩萨大愿。然须自审有不随境缘所转之定力,则于己于人均有大益,否则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也。(中略)学佛之人,必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为真佛弟子。《净土五经》,须于前后两序注意,自知净土法门之广大微妙,庶不被他种知识所摇惑。所言做梦,乃汝诚心所现,非光能为人现身于梦中也。光博地凡夫,然每有言梦见或有训饬者,此皆由彼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应机为现,正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菩萨尚现山河大地、楼台殿阁、桥梁道路、什物器具,况人乎哉?光目无病相,祈慧察。

印光谨覆 七月初五

  后有同门弟子,嘱向大师求道影。乃蒙覆谕云:

  朝觉鉴:来书备悉,今令弘化社寄半身像四张,画像四张。此画像下有一封长信,颇与初发心者有关系。画此像之人,乃无锡人,素不相识,画而交于皈依弟子,彼遂并长信而照之,送弘化社若干张云云。(下略)

  余展阅之顷,不觉失声称奇,盖半身像之慈容,宛然首次梦中所礼僧也。乃复禀请,谓余亦略解丹青,愿将梦中所见庄严法相,写于素绢,藉留纪念。乃得大师覆谕云:

  朝觉居士鉴:所言相片与所梦相同者,此中大有深义,切不可以己意妄认。光业力凡夫,岂能于梦中现相?盖以汝之诚心,感观世音菩萨为汝现作光之形相,令汝生正信心。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桥梁道路,楼台殿阁,山水草木,无一不现。当知神通妙用,在乎能现之人,不在乎所现之境。汝认奴为主,不免以凡滥圣,俾光与汝同获莫大之罪过,孤负大士为汝现相之心矣!千万不可绘,亦不可纪,免得好做假招子者照样仿行。此种梦事,每每有之,盖以佛门无人,菩萨欲令增长信心,故以木雕泥塑之像,作神通妙用之相,以发起正信而不令退失。深长思之。菩萨之慈悲引导,无微不至矣!祈慧察。

印光谨覆 八月十八日

  余又奉禀,谓既蒙观世音菩萨慈悲化导,则弟子亦应留画作纪念,使后世儿孙见之,生正信心。首次梦见之法相,既不宜绘,则二次所见之凡夫立相,可以绘否?乃得大师覆谕云:

  (上略)至于画全身立相,也无关紧要。但不可以凡滥圣,妄为推尊,庶后来之人不至疑为僭越,又不至妄生效法也。祈慧察。

印光谨覆 九月初八日

  余既获命,乃恭敬摹写,惟大师所赐之半身相,作椭圆形,只露半肩及胸之小部份,且面露笑容,与二次梦见之严肃不同。无锡某君所绘系坐像,形体甚小,眉目不清晰,两手不露,皆无可取法。乃追思梦境,悉心绘出,既成,即摄影先寄范古农、邓慧载两老居士一阅,长短肥瘦,是否如此?覆书均称神态毕肖。乃更拟五律一首,七绝四首,并一联,邮恳大师鉴正。蒙复谕云:

  朝觉鉴:光本一土木形骸,被汝装饰得金碧辉煌矣。虽可暂悦众目,实则常愧我心也。
  (下略)

  诗联附录:
  法相超尘俗,慈心普蕴涵,春风来大地,秋月照寒潭。儒释原同契,人天许共参,释文通妙义,一读一和南。
  欲叩慈师愿总违,何缘入梦见清徽,光明照耀庄严相,五体投诚仰德辉。
  梦回窗外日迟迟,推枕披衣宛转思,仁语慈容犹仿佛,焚香净室写威仪。
  展绢拈毫几度疑,曾闻目疾已多时,如何梦里分明见,炯炯双瞳映月眉。
  一幅图成喜复惊,晨昏礼叩致真诚,从今直向西归路,誓取莲台上品生。
  瞻仰慈容,身心安定;敬遵明教,行戒精勤。

  余乃将七月初五慈谕,裱于大师画像之上端,并西方三圣像,各印六帧,寄奉大师。久久未得覆,复摄影十帧寄去。乃蒙覆谕云:

  朝觉鉴:前书来时,适赶笔削《护国法会开示录》,未暇作覆。佛像、光像均好,前日令将三圣像及光像各照二十张,云须每张大洋二角,今又寄十张,光像旁加联,文意均好,当为寄之远方(寄吾家乡)不易得处云。(下略)

  余于二十六年四月初一日,恭迓范古农老居士莅湖,讲《阿弥陀经》。法缘殊胜,人多座少,皆恭立两廊,静聆法音。至佛诞日功德圆满后,乃请范老居士介绍,同赴苏报国寺,请大师传受五戒,始得瞻礼慈容。言谈举止,与二次梦中所见无异。当在画像时,觉两手太肥大,屡思修改,终以欲符梦境而未果。是时留意注视我师两手,果与梦见无异,不禁欣喜之至。总观上来各谕,足见大师之慈怀谦德,识周虑远,其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启迪余者,可谓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所谓若一味向外事上用心,恐于了生死一着子弄得难以成就,深长思之,菩萨之慈悲引导,无微不至矣。其垂戒之殷,虑患之周,实令余感激涕零,终身不能忘也!是为记。

庚辰腊月十五日



纪梦悼印光大师

杨信芳女士


  余十八岁时,肄业上海女子中学,有同学张孝娟女士,住西门路润安里,与余交谊最深,其母张太太,雅爱余,以亲女视我,故我亦以阿母称之,放学归来,辄膳宿于张家,习以为常。

  民国廿五年国历十一月廿三夜,余宿张家,与孝娟共榻。中宵睡去,遥见观音大士立小岛上,环岛皆海,水天一色,大士身长丈许,璎珞庄严,手持净瓶,如世所绘。余则在一叶扁舟中,舟驶近岛,大士招手告余曰:“大势至菩萨现在上海教化众生,汝何昏迷,不去闻法?”余无以答。大士又曰:“印光和尚是大势至化身,四年后化缘毕矣!”言讫而隐,忽骇浪滔天,舟几覆,余大呼救命。孝娟推余醒曰:“信芳汝其魇耶?”余告以梦,相与一笑。

  翌晨,以梦告张太太,并问有否菩萨名大势至,有和尚名印光者乎?张太太固信佛,惊曰:“大势至乃西方极乐世界之菩萨。印光和尚之名,昔曾闻诸孝娟之父,云是普陀山得道高僧。”余问印光和尚今在上海耶?张太太曰:“不知。”余为之闷闷。次日读《申报》,见登有丙子护国息灾法会通告,乃知上海闻人请印光和尚来沪在觉园主持法会。奇哉此梦,三人惊诧不已。乃与张太太母女同赴觉园,听印光大师说法,三人同皈依焉!余蒙赐法名慧芬,张太太慧范,孝娟慧英。

  愧余孽障深重,未能精进,今则携男抱女,终朝碌碌,净业益荒芜矣!昨得苏友书,云印光大师已坐化于灵岩山。嗟夫,大师逝矣!化缘四年,竟符昔梦。余与大师有一段香火因缘,不可无词,垂泪走笔,语不成文,寄上海《觉有情半月刊》发表,藉志余哀。南无大势至菩萨!

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 杨信芳记

  〔编者按〕杨女士记中有“四年后化缘毕”之语。尝疑曷弗早日发表,而必俟诸大师西归之日,始布于世。迨阅女士致施君书,乃知其曾遭大师呵斥,不许告人也。是梦之奇,在于未闻佛法之女生,且不知有大势至与印光和尚之名,女士感是梦,善根自不凡。不有是梦,孰知无边光之悲愿哉!



印光大师感应记

朱石僧


  印光大师坐化生西事略,想诸位已知道,兹将石僧所闻记出报告。印光大师平素不言神通和奇异,很为平常。对于世间法作人之道,极力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世法则厌离这个苦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戒杀吃素,念佛发愿,求生西方。大师不独劝人行,而且自己实行,以做世人模范,可惜这位大导师西归了。

  十二月八日,有一位郭太太来山打普佛,云及他有一亲属姓郭,皈依大师,梦中见大师在一极大地方讲经,座中全是居士。这位女居士拉了大师衣褶,要跟大师同生西方。大师云:“汝有二孩未生,机缘未到。”过了几年,果然生了二孩。到了大师生西时,又梦见大师立着对他说:“我生西方了!”这位女居士听到这一句话,即要跟大师走,大师手一推,就惊醒了。一打听,大师果然生西,这位女居士也就无病而逝。

  十九日,石僧同妙真方丈吃中饭,谈到大殿一香炉,系一位男居士所供养。他因读《文钞》发心信仰净土,要皈依大师,忽然改途要学密宗,是夜就梦大师对他说:“汝对于净土,机缘很熟,为什么又要改学密宗?”这位居士梦中听到大师的训话,就一志念佛了。随后他到苏州报国寺见大师,申述梦中所见。大师云:“这是诚心所感,我也没有甚么神通!”大师又问:“汝梦见像貌如何?”这位居士云:“与大师无二无别!”

  诸位呀!凡事在乎至诚,而不在乎外表上热闹。我果能至诚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未有不可以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者。即如以上所说二事,不是我等的一个榜样么?这二位均不在大师身边,相隔数千里之遥,竟有如此感应,可见有缘在至诚,而不在乎远近也。这二位是至诚信仰大师,而他们心愿又与大师相同,便能如此感应。假如诸位至诚信仰阿弥陀佛,始终不二,阿弥陀佛虽然在十万亿佛土之外,即可现在目前。假如不至诚,就是阿弥陀佛现在面前,恐怕也不能见。所以信愿行很为要紧,确是念佛法门中不可缺少之条件也!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倪文卿


  印光大师示寂灵岩,其生西瑞相,有护关侍者之示疾记,而海内缁素贤豪纷作诗文传赞,表扬大德。不慧不文,奚待赘词,顾有数事,世人或未之知,谨泚笔记之。

  忆十九年冬,不慧赴苏拜谒大师,说及时势日非,众生痛苦。师曰:“明年还要大坏。”迨二十年夏,国内各地,大水为灾,秋冬又逢九一八、一二八刀兵之厄,国中从此不宁。大师能前知,于此可见。

  张家口有慧深法师,现任该处居士林导师。尝入定五小时,定中见冥王,王问曰:“大德修何法门?”答曰:“修净土。”王曰:“汝修净土,须亲近三位尊者!”问三位是谁?王曰:“江南印公、江北普公、塞北戒公。”慧深出定,特志之,登其文于《佛教日报》。其事约在廿三四年间。

  普陀普济寺住持广印和尚,前年五月初在申圆寂。先二日,着人约不慧晤,见面即曰:“我病不得好,深悔平日欠用功念佛,恐临终时无把握。”余曰:“何过虑也?”和尚曰:“我得一兆,似梦非梦。见一人对我言:汝病不得好。问能生西方否?答:纵生亦不过下品下生。又问真达和尚如何?曰:汝哪有他的福报。复问印光法师如何?曰:他是大菩萨,汝问他作么!梦兆若是,非舍报欤?”余劝之曰:“请师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和尚唯唯。越二日,圆寂于圆教寺。

  大师乘愿应化,中兴净宗,人言师专教人老实念佛,不许看经,以为专摄下根,殊属误解大师。如不慧根最钝,既喜持名,又喜读诵大乘经典,或以余为杂修,曾求大师示训。师曰:“汝诵经念佛,不论多少,均须完全回向净土,不可另作别愿。”小子谨受教。夫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大本《弥陀》云一向专念,云栖大师曰老实念佛,岂世尊、莲祖,亦专摄下根耶?

  不慧皈依大师十余年来,亲近数十次。师诲人不倦,其开示恳切至诚,不啻家人父子,感人之深,过于慈父。呜呼!至人逝矣,众生失依,余书至此,悲从中来,泣下沾衣。我誓必一心念佛,以报师恩,希求大师在常寂光中,遥为摄受。并祈于不慧临命终时,随佛来迎,往生安养,余复何求!



光公觉范永垂后世

谢真净


  印光大师,示生斯世,大弘净土,其必为乘愿再来人也。师处吾国禅宗积势之下,独主净土念佛,初则晦迹于普陀,继则弘法于全国,使无量士女,皆皈依信仰,而净土大行,此非乘愿度生而何!盖吾人一生事业之困通否泰,恒由夙世因业之力,确定果报命运于其间,不容丝毫改易,分外妄得。而况弘扬出世大事,得人天之信仰者,岂有为具缚凡夫所可无因而幸致!故知光公必为往古祖师,或法身大士,观于因缘已熟,时节已至,乘愿而再来者无疑。此固非余之强词傅会,诚为事实所共见者耳。

  今光公化缘已尽,所作已办,已度者度竟,未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缘,净土法门,光光不尽,永传来叶,遂示涅槃,舍此色身躯壳,往生净土矣。而光公之弘法大业,行实文钞,则永为举世矜式,长垂不朽。今竭愚诚,谨摭公之觉范,以为自他秉则,足以遵公之教而不悖者,略举四端,掬告于世。

  总论光公一生事业,其立为宗旨,发为言论,行为事实,具一贯之模范者,是惟“切实”而已也。盖切实二字,为德之至贵,事之至利,而独人之至难行。若世间出世间之事业,在在本于切实而为,则世间之政治文教,必臻良善;而出世了生死,亦必无曲折费力,或浮虚不竟之弊。故光公弘法切实之德,弥为今人后世所珍仪莫忽!

  一曰弘扬净土,广度群品,当机切实也。光公《文钞》有云:“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当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光公此论,即谓现今之世,宏扬佛法,惟净土为当机也。又云:“净土法门,统摄禅教律密,而超出禅教律密,至圆至顿,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全仗佛力,普被三根,不论富贵贫贱,老幼男女,智愚僧俗,士农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习,咸可往生。是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往圣前贤,人人趋向。以其为如来普度众生之要道,众生即生出苦之妙法故也。”光公此论,又即谓佛法之中,惟有净土法门最为广大超胜也。而于《文钞》之中,复论禅宗不适现代之原故云:“参禅一法,非现今人所宜学,纵学亦只成文字知见,决不能顿明自心,亲见自性。何以故?一则无善知识提持抉择,二则学者不知禅之所以,名为参禅,实为误会,每以古人机语,执为实法,致使后辈徒效其轻佛凌祖,拨果排因而已。故知今人于宗、教两门,开眼尚难,何况实证?其有慈悲愿深、生死心切者,宜随远公、智者、永明、莲池,专致力于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也。”盖光公切实觑破禅宗,不适现代,难了生死之弊。切实认明净土,三根普被,简易当机之益。故光公不愿充善知识,支持禅宗门庭,而以大誓弘力,广宣净土,遂致莲宗大行,三根普利,无量善信,得明径路修行,皆得了脱生死。此即光公弘扬净土,当机切实之大利益也。

  二曰敦重人伦,使民德归厚切实也。光公生逢斯世,方值礼教破坏,邪说猖狂之时,非孝非礼之说,甚嚣尘上。遂大倡净土,宏兴佛法,既使众生明本具之佛性,生极乐之莲邦,了生死之八苦,证涅槃之四德;亦且阴翼郅治,显淑民情,消祸乱于未萌,崇道德于世间也。又作《佛教以孝为本论》,及《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等,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父慈子孝、夫妇相敬之人伦,大声疾呼,痛乎言之,而一以指归心地,劝修净土为根本。凡遇弟子皈依者,及作书谕善信时,必谆谆焉恳恳焉,以敦伦尽分、信愿念佛为嘱。此皆以切实之悲心,救济浇漓之民俗,不居治国之位,而行教化之道,使民德复归于淳厚者也。光公又切观乎妇女之为妻为母者,其负家庭教育之职任綦重,故云:“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必须修养身心,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念佛净业,方能养成善良子女。”若此至箴,真为女界之救药也!今妇女界徒藉男女平等之名,行浮奢虚荣之实,惟以争夺参政、奔驰交际为外骛,不知从修养心地、整理家庭、教育子女做起,斯又何怪乎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均扰扰不安?故谋齐家治国者,公之言为不易矣!今无量善信,凡受公教导之惠,俾明安身立命之法,及了生脱死之道,而无忝所生者,何其盛哉!如是觉范,诚可为后人所皈依则效者也。

  三曰提倡因果,流通经书,恤难济灾,示人以为善切实也。光公生逢斯世,又值干戈不息,战祸连绵之际,而水旱天灾,亦交迫迭至。迄于最近丁丑事变为止,公心恻灾黎之众,每次辄募集捐款,以助济之。一生守戒谨严,衣食极苦,身无余物,所得皈依弟子供养之钱,悉以移恤灾民,或印施净土经典,及提倡因果诸书。使世人皆晓然于因果之不虚,畏于恶果,则预弭恶因,勤修善因,而共得善报。并定流通经典十六法,以示世人推行。时时切合当世之急需,而能实施其善利,然毫无居功之念,痛诫世人,莫求后世福报,惟以回向西方,信愿念佛,至诚求生净土为教。此真为光公万世不朽之觉范,永为后人所皈依则效者也。

  四曰以竭诚尽敬,教人净业切实也。盖诚者,专心一志也。敬者,心不浮乱也。竭诚尽敬,则定力日强,妄念日消,净业日长矣。苟能求生西方,专心一志,而竭其至诚;修行念佛,心不浮乱,而尽其恭敬,此人当然非娑婆之久客,必定是净土之佳宾也。所以光公作《竭诚方获实益论》,开导备详,劝人恭敬佛法经书,切实无比。近代自礼教破坏以来,社会人士,莫不以身心活泼为提倡,遂致身业、语业以及意业,皆放荡恣肆,漫无忌惮,毫不知庄敬日强、不诚无物之义。故光公切中时弊,一以竭诚尽敬,庄敬三业,恭敬三宝,至诚念佛,求生净土为教。学佛之士,若能守戒行善,信愿念佛,处处切实于竭诚尽敬上而修行,则又何患不往生净土,如操左券哉!此光公之觉范,永为后人所皈依则效者也。

  综上以观,故知光公一生,弘法利生,惟以切实是修,惟以切实是行,惟以切实是教。曰宏扬净土,广度群品,则当机切实也;曰敦重人伦,则使民德归厚切实也;曰提倡因果,流通经书,恤难济灾,则示人以为善切实也;曰竭诚尽敬,则教人净业切实也。言行相符,慈悲至极,种种切实,非此四端能尽,若欲遍悉深知,自有光公《文钞》及《嘉言录》在。世人学佛者,使皆从公之言,遵公之教,身体而力行之,心心切实,步步切实,是则了脱生死,无不切实;销归自性,无不切实。故能生为贤善,殁登净土,花开见佛,悟证无生,入正定聚,一生成佛,圆明大觉妙心,永证诸法实相,而究竟自性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01·清凉书屋